刚刚,国家突然出手!全球市场大逆转!

刚刚,国家突然出手!全球市场大逆转!
2017年06月20日 20:15 蜜财富

三大不同寻常!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近期,有几大利好消息相继到来,给寒冷刺骨的市场带去了一线温暖。

1央行再度注水+央行实质性扩表!

就在昨天(6月19日),央行公布了两大消息:

首先是今天再次净投放1100亿的货币,继上周净投放4100亿货币后,央行又开启了“撒钱”举措。

然后是央行在官网公布了最近5个月的资产负债表,我们发现,在经历了一季度的“缩表”之后,4月到5月央行连续扩表。

从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我们可以看出,4月其实是“假扩表”,因为M2其实是下降的;而5月M2略有上升,说明这次扩表,是玩真的了。

在美联储加息的压力之下,央妈却再度注水,选择了补充流动性的做法,说明央妈也很无奈。

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升级,市场资金面已经过于紧张,再加上银行面临大考等因素,使得六月本就是传统的“钱荒”。如果不放水,市场这些“亲儿子”们,真的要饿死了!

2央媒发话:中国经济将重新面临较强下行压力,不可追求过度去杠杆!

6月19日,《经济参考报》版刊发署名徐高的文章称,里面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

当前趋势而言,今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复苏动能将逐步走弱,经济增长将重新面临较强下行压力。

所以,有必要尽量延长此轮经济复苏的时间长度,稳定各方信心,为下半年十九大的召开营造平稳环境,也为长期改革推进构建良好氛围。

此外,还表示,在储蓄过剩的格局下,杠杆上升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因此不可过度追求去杠杆。

信贷需要宽松,为表外回表内留出空间;债市融资功能需要恢复,以实现“非标转标”。同时,在真实利率因为PPI下行而快速上升之时,名义利率有必要做相应调整,以弱化真实利率上升带来的紧缩效应。

央媒的这篇文章,无疑是反映了领导人意图的,究竟有什么深意呢?

其实,无论是从PPI还是从CPI持续低迷来看,中国经济已经明显出现下行信号了。

我们要去杠杆,但也要保增长,而且还要为即将召开的十九大维稳,这时候,金融去杠杆的尺度,就需要非常仔细的拿捏了。

日本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在货币政策上力度日益收紧,那么就会刺破资产泡沫,资产价格大幅下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酿成金融危机。

为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适度的货币紧缩当然无可争议,但是这个“适度”,可是要非常仔细的把握。

3国家发改委约谈银行,要求对利率做出调整!

6月16日,国家发改委 “价格监督检查与反垄断局”约谈了北京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牵头行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对银行利率一连提出了三个要求。

第一,要求银行抓紧取消“对公贷款利率不得低于贷款基准利率0.9倍”的限制;

第二,要求银行对“约定存款利率的上限”对发改委做必要性说明;

第三,要求银行对“约定首套房个人贷款利率的折扣”对发改委做必要性说明。

最后,发改委表示:各商业银行不得再就有关事宜进行沟通协商,必须通过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推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

在这个金融强监管的非常时期,国务院旗下的发改委亲自上阵,给银行喊话,这是要干嘛呢?

其实,这就是要银行让利,不能让金融强监管误伤刚需和实体经济。

现在,随着监管的不断收紧、流动性的持续紧张,银行的资金成本大大提升,银行毕竟是盈利机构,面粉涨了,面包自然也就贵了,于是贷款利率水涨船高。

强监管打的是那些表外业务、理财业务等炒作资金的板子,可惜一不小心,刚需和实体企业就成为了牺牲品。

目前,实体企业已经压力山大了,高额的贷款成本几乎到了无法承受的地步。

如今,连国内最优质的企业AAA级债券利率都出现了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现象,这是史无前例的。

小企业更是悲催了,用广东某国有行负责人的话说:“现在个人经营贷早就上浮了50%。”

但是,只有实业才能兴邦,每一个企业都是我们的脊梁,如果它们不堪重负,脊梁塌了,我们只会是一地鸡毛。

综合来看,这三大信号其实都指明了一点:国家金融强监管的方向!

国家究竟想干嘛?

什么才是国家最关心的问题?

当然,资产泡沫的确是迫在眉睫且必须解决的一大威胁,但是,我国法定最终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我们当然要解决长远的威胁,但是更应该注意短期的问题,让我们现在就能很好地活下来。

目前,我们既不能肯定中国经济增长是否已经处于L型的底部,也不能肯定通货收缩是否已经克服,现在就开始大力紧缩似乎还言之过早。

国家战略当然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对于当下的市场来说,金融强监管+货币紧缩两方大招面所叠加的巨大效应,已经对市场和实体造成过于沉重的压力了。

一些金融机构,特别是没有稳定资金来源的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感受到了这种巨大压力一不小心就会爆发金融风险。

而中小企业本就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现在贷款成本的不断提升,很可能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从中国整体经济来看,虽然已经趋于稳定,但是整体下行压力依然明显。

特别是,如果PPI真的重回到负增长区间了,那么企业的债务负担就会加重,盈利状况就会再次恶化、中国经济就有可能重新陷入“需求不足-通货收缩”和“债务-通货收缩”的恶性循环。

金融去杠杆当然是要进行的,但目标是去掉那些用于炒作的“违规杠杆”,金融的本质还是杠杆,所以力度要把握好。

金融强监管的终极目标是为了经济更好的增长,但是当监管风暴力度已经误伤实体经济时,这时候的风速,就该降一降了。

这三大信号显示,我们在未来可能会在政策上有所宽松,但是这个宽松的程度绝对是有限的,始终还将处于中性偏紧的状态。

另外,蜜姐认为,国家在未来的金融整顿之中,除了利用货币政策等手段之外,很可能会更多的依赖监管措施。

不仅要全面撒网,把控好整体资金走向、维稳社会;更要重点突破,集中整治那些违规操作,以免误伤。

危机无可避免?

现在,市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流动性收紧已进入尾期。

但是,蜜姐觉得,不太可能。现在的宽松只是“保命”的权宜之计,是为了应对空前危险的六月,是为了安抚已如惊弓之鸟的市场。

但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想要“续命”,该割的肉一样要割,该还的债一样要还。

最近,有很多位大佬都对世界由于资产泡沫和债务猛增而诱发的巨大危机发出了空前严厉的警告。

投资大师罗杰斯甚至表示,现在全球经济比2008年时更加脆弱,下一场金融危机将是“我生平见过的最大危机”。

现在全球都已经警示到了这种风险,无论是从美联储第一次年内连续加息,还是中国M2增速史无前例的跌破两位数,这两件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都意味着全球性的流动性已经进入了大逆转收缩的状态,都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经济衰退、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

无论是哪个国家,哪届政府,都是愿意宽松的。宽松就意味着有钱花,有政绩,老百姓也会高兴,整个社会繁荣和谐。

但是,宽松就是在透支未来,出来混岂有不还之理?

漫看历史周期,大约每十年确实爆发一次大型金融危机,如1987年的美国股灾、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和2008年全球股灾。

现在,我们距离上一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已经接近十年。危机的魔咒,是否真的会如约而至?

富兰克林·罗斯福说: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比事实更可怕的是预期,当你相信这件事已经天命注定从而坐以待毙时,那么一切就真的已经无可挽回。

对于当下的中国而言,当务之急是“抓住时机,深化改革”,一方面,仍要全力抑制楼市、股市泡沫;一方面,要提振实体经济,用“大基建+PPP”等方式来对冲经济压力。

届时,一切浮夸的资产泡沫都会受到打压,随着利率上行、盈利收窄,那么股市可能会迎来1到2年慢熊格局;楼市的走向更为清晰,国家绝对不会让整个金融系统跟它一起陪葬;而黄金,尤其是人民币黄金,也许会慢慢绽放其璀璨的光华!

愿我们在这盛世危局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愿我们的国家,在危机爆发之前,能够及时化解潜藏的巨大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为蜜姐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及注明来源,否则视作侵权。】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