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国家发出最强音!万亿红包拉回“曹德旺”

刚刚,国家发出最强音!万亿红包拉回“曹德旺”
2017年06月27日 19:45 蜜财富

猛戳蓝字,与蜜姐一起发家致富

今天(6月27日),世界瞩目的夏季达沃斯正式开幕,我们的总理出席开幕式并发表特别致辞,宣布要给企业再派发一个1万亿元的大红包!

总理原话如下:我们将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更大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全面清理各种涉企收费,在前几年减税降费2万亿元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已经出台了措施,再减轻企业负担1万亿元。

近年以来,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在紧锣密鼓地引导资本脱虚向实、大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无论是美国的加息缩表,或者是我们的货币收紧,表面的货币战争,背后就是实体经济的角力。

毕竟,在全球经济低迷的当下,比起虚无缥缈的资产炒作,只有实体经济才能为经济做贡献。

但是现在,我们的实体经济却实在是现状堪忧。

前段时间,蜜姐的朋友圈被曹德旺跑到美国之后其实无比受气的文章刷屏了,但你别以为曹德旺真的痛苦不堪了,真相是——曹德旺打算在美国再砸5个亿另建一个厂。

近两年,像曹德旺这样外跑到美国的企业家实在是遍地开花,特朗普总说我们偷走了美国人的工作机会,但是这纯属得了便宜还卖乖.。

给大家上两张对比图,就知道我们的企业给美国人贡献了多少工作机会了。

第一幅是2015年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分布图。

第二幅是2016年的,大家请用心感受一下一年时间的迅速变化。

 

那么,这些年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催生了大量的“曹德旺”?

很多人说是因为高房价弄死了实体经济,逼走了我们的实干企业家,但是在这事儿上,你还真冤枉房子了。

资本向来都是逐利的,是因为实体经济赚不了钱,资金才会跑到如楼市等在内的炒作领域。

因此,资金的脱实向虚是果而并不是因。罪大恶极的高房价虽然的确妨碍了实体经济,但并不是实体经济不行的真正元凶。

那么,到底是什么弄死了我们的实体经济呢?我们为什么会干什么、什么都不赚钱呢?

任何经济学问题,无非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首先,实体经济的问题就是产能过剩。

在此我们不妄议政策优劣,但不可否认,过去国内大干快上的搞投资(比如当年的四万亿)的确制造了大量的过剩产能,让一些应该遭到淘汰的落后产能反而苟延残喘,像煤炭、水泥、钢铁、玻璃等行业皆是如此。

产能过剩,商品供应太多,只好打价格战;再加上人力等其他企业成本的上升,实体经济怎么可能赚得了钱?

现在,我们又觉得这些行业是在是产能过剩,生产了太多东西,价格下跌这么猛,整个行业亏损严重,大家都不愿意搞实体经济了,于是提出了“去产能”的做法。

但问题是,供给突然减少了,然而需求却并没有变化,所以价格就会上涨,但成交量却是低迷的。

因此,今年煤炭、钢铁等行业,就出现了“量价背离”的情况,价格涨了,利润是上升了,企业的财务报表好看了,但是这样的利润提升,能够维持多久呢?

况且,煤炭等上游产业的涨价,也会推动下游行业的成本上升,反而压榨了实体经济。

(在此,蜜姐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政府主导去产能反而造成了实体经济的伤害?而在房地产领域大力推动去库存,反而会造成短暂狂热之后的一地库存呢?)

再从中间的生产环节来看,我们企业的生存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

我们都说万恶的资本主义压榨劳动力,可事实上,美国已成为制造业成本最低的发达经济体。

网上有一篇文章做了一个统计,在税收等方面,中国成本高于美国的共计8项:

土地成本:中国是美国的9倍;物流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银行借款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4倍;电力/天然气成本:中国是美国的2倍以上;蒸汽成本:中国是美国的1.1倍;配件成本:中国是美国的3.2倍;税收成本:美国税收优惠力度大;清关成本:美国无需支付进出口清关成本。

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税负最沉重的国家之一,那么,为什么国家虽然发了那么多红包,但是企业税负就是降不下来呢?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过去我们经济快速发展,于是政府机构也相应快速扩张,但是现在经济增速放缓了,机构和人员还得养,项目还得继续投,大手笔花钱的习惯一时还改不掉,只能指望着向社会伸手要税收了。

现在,让我们从需求角度来分析,实体经济不挣钱的原因,也在于内需不足,有钱人不需要,没钱人买不起。

一方面,由于国内实体企业无法满足有钱人消费升级的需求,缺乏品质优良的产品,于是疯狂地到国外“买买买”,买奶粉、买化妆品、买马桶盖。

国家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消费约1.2万亿元,继续保持世界主要旅游消费群体称号,中国游客被称为“行走的钱包”。

另一方面,随着通货膨胀、资产价格飞涨等原因,我们的工资实际上是在变相地缩水,而整个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如今,中国最富有的10%的人坐拥近70%的私人财富, 与飞黄腾达的富人们对比悬殊的,是半数底层老百姓目前仅占有15%的社会总收入。

一个城市的中产,每月的工资不过也就一万块钱,还了房贷之后,剩下的估计也就够吃饭穿衣,没有多余的钱,怎么去消费?

产能过剩、内需不足,这可怎么好?实体经济岂不是要走向穷途末路?

这时,国家提出了推动产业升级、鼓励研发创新的大招,这一招是非常明智的。既能解决产能过剩,也能提振内需。

比如当年智能手机出现之前,满大街的砖头手机根本没多少人愿意买,但是苹果智能机一出,瞬间颠覆了整个消费市场。

但问题是,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大力提倡创新,并相应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然而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呢?

就像这些年来中国的论文越来越多,然而质量却令人汗颜一样,中国的创新虽然多、增速也快,然而质量却未必好,而且未必是产业的核心技术,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果。

另外,我们的整体环境是不利于研发创新的,大家都想着赚快钱,而创新是一项需要大量资金、时间、精力投入的艰难事业,而且风险太大、回报难以测定。

于是,国家的很多鼓励政策都在实际执行中总是被扭曲,新能源汽车骗补、双创骗补等等新闻屡见不鲜,很多企业的成立,并不是为了搞实体经济,就是为了骗补贴。

我们都说别让曹德旺跑了,可是我们在痛斥这些企业家的同时,也别忘了商人的本性就是逐利的,我们真正要关心的,是如何营造出一个优良的制度环境,让曹德旺们愿意留在国内。

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的脊梁!只有实业才能惠民富国,才能促进一国发展,才能让我们在这场日益竞争的全球角逐之中拔得头筹,实现我们傲立世界之巅的复兴梦想!

【版权声明:本文为蜜姐原创作品,公众号转载此文时,需要在正文前署名及注明来源,否则视作侵权。】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