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只是看起来“高性价比”

香港只是看起来“高性价比”
2016年09月05日 16:28 OK保险网

近年来,香港保险以其费率低、收益高、覆盖广、保障全等优势备受认可和追捧,购买港险的内地客与日俱增。然而,内地居民往往只看到香港保单所谓的“高性价比”,却忽略了其中隐藏的诸多风险。

按照监管要求,从9月1日起,中介机构在向内地客户销售时需要前述一份“声明书”,需要逐一向消费者解释说明保单红利、汇率风险等事项。为何会有此等动作?事实上,随着香港保险的爆发,不少港险代销人员违规销售,而很多消费者也“盲目”跟风,忽略其中的汇率风险以及保障“雷区”。对于想要购买港险的内地客而言,最好能重新权衡一下利弊,再决定是否要“舍近求远”投保。

A

监管从严,请小心“地下保单”

在内地市场,香港保险的销售渠道很多,比如理财公司依托港资背景,将内地客户转介给香港中介机构并收取佣金;银行为有外币资产配置需求的客户推荐香港保单,客户同意后安排至香港签约;也有香港保险代理资格的香港人到内地开展业务,或内地居民到香港考取代理资格后返回内地开拓业务。

按照香港保险监管处的规定,整个保单销售过程必须在香港境内进行,若在内地进行销售行为,不受香港法规监管,也可能违反内地法规。

而针对香港保险机构代理人和合作机构在内地开展宣传和促销的情况,中国保监会不久前也发布了相关通知,其要求各保监局依法查实、取缔和处罚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的行为。

前述“声明书”中还强调,向内地客户直接销售保单的人士,必须是在香港登记的保险中介人士。

“一些业务员通过不正当手段和渠道,在内地出售香港保单。”某传统险企的业务人士告诉记者,“此类保单可能无效,售后服务估计也难以得到保障。”

B

不保收益,市场波动谁也说不准

众所周知,香港的国际金融地位和国家的特殊政策,相较于内地金融市场而言更为开放,投资范围较广,收益率也较高,所以香港保险公司的盈利能力也较强,以致保险分红水平高。

据介绍,一般来说内地的人寿保险的预期收益率最高在3%到5%之间,而香港的人寿保险分红利率在5%到9%左右,近10年没有低过5%。

不过,某知名券商研究员指出,与内地保单的高、中、低档利益演示不同,港险保单6%以上的高收益率分红演示并不能保证收益,实际收益随市场环境波动影响,也可能出现回报达不到期望值的情况。而且香港保险公司高度市场化,本地对保险公司监管比较松散,保险公司经营不善而倒闭的案例屡见不鲜,客户投资存在因公司破产倒闭而血本无归的风险。

C

纠纷不少,认为该赔的可能不赔

前不久,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接到一起投诉案例,受保人购买了香港某保险公司的危疾保,后被确诊为直肠癌,接受腹腔镜直肠切除手术,因没有证据显示恶性细胞扩散并入侵正常组织,保险公司判定不符合保单内癌症的定义拒赔,这引发了不小的纠纷。

新快报记者在对比了4份不同香港保险公司的重疾险后发现,除了一家保险公司把癌症定义为“恶性细胞侵入其他细胞组织的特征”,其他三家的条款都要求“恶性细胞侵入并扩散其他细胞组织的特征”。

对此,有业内人士指出,香港各家保险公司关于癌症的定义不同,相应的理赔范围也不一样。居民在投保前要明确保障范围,确认各项内容的定义。值得一提的是,投保港险后一旦产生理赔纠纷,必须亲自到港参与诉讼,律师费、时间成本以及其他开支,相对来说居高不下。此外,港险消费者只能选择在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医院就医才能获赔。

据悉,如果购买了多份医疗险,医院的发票、出院小结等原始凭证只有一份,如果境内保险公司先陪就要先使用这些原始凭证,而境外保险公司就会因缺失原始材料而无法获得理赔。

汇率风险,外汇支付政策较严格

据介绍,在香港购买保险,赔款、保险金给付一般都会以美元或者港币来结算。这对于一些长达数十年的保单来说,汇率风险不容忽视。比如10年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8.07,目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约为6.6,也就是说保额为10万美元的一份保单,现在缩水约15万元人民币。

有分析指出,内地居民到香港购买的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是属于金融类的交易,这很有可能因为变化而得不到预期的收益,甚至折损本金。有些内地居民按期缴纳保费,购买长期寿险,有可能承受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而无法继续缴费的风险,投资者应该做到心中有数。

今年年初,为了规范跨境保险业务,内地居民在投保港险时,相关部门在支付保费环节“设卡”:境内居民通过跨境电子支付购买人寿保险、投资性返还分红类保险产品被叫停,而意外保险、医疗保险的单笔支付金额不可超过3万元人民币。后来,国家外汇监管部门也重申,内地客每人每年的结汇上限为5万美元,其主要目的是控制资金外流。

哪一类人适合去买香港保险?

保险业内人士建议,那些身体健康的“标准体”更适合去香港购买重疾险,因为他们能够充分享受到性价比高的优势;那些经常来往两地的、能够承受异地不便捷性的人群,也可以考虑购买香港保险;而那些有美元刚需和移民倾向的人群,抑或是有婚姻风险等特殊要求的,更可以考虑购买香港保险。

反之,那些爱抽烟、动过手术有过病史的人群,则无需大费周折跑去香港买保险。除此之外,资产管理重要的原则之一是“属地原则”,本地没有配够的消费者,跑到香港去配置不太可取。

理赔过程要注意的两大事项

1可以异地就医

但要选准医院

前不久,微信公众号“人民精算师”爆出一则关于香港保险理赔方面的案例:成都的一位受保人患病后,在当地的一家三甲医院就医,后来却被告知医院不符合要求,于是只好转至另一家医院,再次完成一系列检查及顺利手术后才交齐所需资料。

对此,广州某港资代理机构负责人吴先生介绍,“投保港险可以在内地就医,但受保人只能在香港保险公司指定的与之签约的内地医院才能获赔。”

吴先生还表示:“有些保单是含全国的三甲医院,也有一些会写明佛山只有哪几家,东莞哪几家。我们比较了解每家保险公司的条款,重疾险我们都会推荐没有指定医院的保险公司产品,理赔时限大概是一周左右。建议受保人在入院前,先确认医院是否符合保单的规定。”

2得有香港账户

兑换会受管控

在前述案例中,受保人的子女向银行打听得知,内地居民受到“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外汇管控”,怎样兑换成人民币也得费点周折,而且这笔钱不能直接转入受保人内地户头。

吴先生向记者解释:“内地投保人最好有个香港的账户,方便保险公司直接打款。如果没有,保险公司会开一张支票,这个支票可以在国内兑换,大概需要3个星期的时间。”

而针对“5万美元外汇管控”以及外汇结算的问题,吴先生介绍,“如果国内个人5万美元结汇额度满了,可以用自己直系亲属的名额兑换成人民币。如果金额太大,还可以找一些有中国银行授权的正规第三方公司来进行结汇,但这样可能会收取一些手续费。要是受保人嫌麻烦,也可以找黄牛进行结算,但这种方式的安全性明显是不够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