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跌破融资额,这6家新三板公司遭遇了什么?!

市值跌破融资额,这6家新三板公司遭遇了什么?!
2016年08月30日 20:14 读懂新三板

如果你参与一家新三板公司的定增,用1个亿拿了公司20%的股权。然后半年过去了,你惊异地发现,你竟然可以用1个亿买下这家公司!

请问此时你是什么心情?

悲剧的是,这一现象在新三板并不少见。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发现,截止2016年8月21日,总共有6家做市企业的市值已经跌破了融资额。而三炬生物、华盛控股、阿拉科技这三家企业因为停止了新一轮的股票发行,避免了市值低于融资额这种尴尬局面的存在。

下面,读懂君就带你来看看新三板公司市值跌破融资额的秘密。

1、海航冷链:市值15.95亿 融资17.06亿 明利股份:市值14.6亿 融资15亿

海航冷链是“海航系”公司,2015年1月挂牌新三板。顶着“海航系”的光辉,海航冷链在2015年7月以1.48元的价格发行了11.53亿股,总共募集了17.06亿元,原有股东贡献了其中的7亿元。

融资完成后,底气十足的海航冷链的动作也开始多了起来。

2015年,海航冷链与恒运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在上海自贸区合资设立“海冷融资租赁有 限公司”,注册资本为 3 亿美元,其中海航冷链出资 2.25亿美元。

2016年上半年,海航冷链分别以1.92亿元和1.54亿元的价格投资了河南冰熊冷藏汽车有限公司30%的股权和北京盛世华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34%的股权。频频出手后,也终于在海航冷链的业绩得以反映。2016年上半年,海航冷链的营业收入为3.42亿元,同比增长334.72%;净利润为2537.16万元,同比增长2659.16%。

但可惜的是,市场对此似乎并不感冒。2016年8月19日,海航冷链市值为15.95亿元,低于17.7亿元的公司净资产,同时也低于17.06亿的公司融资额。

物流仓储业在新三板上的日子不是很好过。choice数据显示,归属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总共有129家企业。其中挂牌以来完成融资只有39家。在39家完成融资的企业中,只有7家总融资额在1亿元以上,除了海航冷链与明利股份,融资额最多的为海格物流,挂牌以来完成了1.90亿元的融资。

明利股份和海航冷链一样,也是自己人贡献了一部分钱。明利股份融了15亿,在2015年第二次12亿的融资中,原有股东贡献了7.3亿元。

虽然两个企业的资金都用到了各自产业链上,着力于企业的发展,但是行业的特殊性并没有带来估值的溢价。

因此,在轻微的下跌之后,海航冷链和明利股份的市值跌破了融资额,8月19日,海航冷链的市值为15.95亿;明利股份在6月14日停牌时,市值为14.6亿。

2、ST春秋:市值0.39亿 融资0.91亿

ST春秋2014年8月挂牌新三板,2015年1月、4月、10月,ST春秋在新三板上共完成了3轮融资,共融资9050万。2015年10月完成的融资,估值高达4.6亿元。

ST春秋的故事读懂君讲过一些,《一部电影拖垮一家新三板公司,过去一年最高下跌93%》。

因投资范爷主演的《王朝的女人·杨贵妃》票房不佳,ST春秋巨亏1.47亿,把家底几乎都赔光了,净资产成了负数。

《王朝的女人·杨贵妃》7月30日上映,ST春秋的股价从7月28日开始走下坡路,从22块钱一直跌到了今年8月17日的1.87元,跌幅达到了91.5%。

按照8月17日的收盘价1.87元计算,ST春秋的市值为0.39亿。

3、澳凯富汇:市值1.41亿 融资1.66亿

澳凯富汇在2015年进行了两轮融资, 5月份澳凯富汇完成了第一笔3000万融资,随后公司因重大资产重组停牌,停牌前公司股价为10.3元/股。

在停牌期间,公司完成了一笔1.36亿的融资,融资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融资价格仅为3.5元/股,远低于停牌前的市场价格。尽管在册股东享有优先认购权,但这一价格显然影响了投资者的对于澳凯富汇股价预期。

12月15日,澳凯富汇重组后复牌,复牌暴跌22.33%,第二天又暴跌46.25%,第三天继续跌10%才跌到位,股价从停牌前的10.30元跌到了3.85元。

与低迷的股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澳凯富汇的业绩出现了大幅增长。

2016年上半年,澳凯富汇通过发行500万股和支付709.6万元,分别收购了洛阳汇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和金玛路上传媒(大连)有限公司。收购为澳凯富汇带来了业绩的提升,根据2016年公司半年报显示,澳凯富汇上半年营业收入为1586.71万元,同比增长191.3%;净利润为204.38万元,同比增长905.83%。

不仅如此,随着2015年澳凯富汇1.66亿元融资的完成,2015年末澳凯富汇的净资产也从2014年的1294.59万元增长至1.77亿元。根据澳凯富汇2016年半年报显示,公司的净资产更是高达2.06亿元。

8月18日,公司收盘价也走到了今年以来的最低点,只有2.20元,市值仅为1.41亿元,0.68倍的PB。

4、海芯华夏:市值1.21亿 融资1.25亿

2015年10月,海芯华夏融资1500万;2016年5月31日,北京东方国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1.1亿认购海芯华夏2000万股,成为海芯华夏的实际控制人,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国信定增的价格为5.5元,而当时股价仅为3.05元,溢价率为78.57%。那么,为什么东方国信愿意花费如此大的价格去收购海芯华夏呢?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本次溢价发行所带来的巨额融资,将用于完成10万栋节能型日光温室的大棚管家的设备覆盖。

很显然,东方国信对海芯华夏寄予厚望。

在收购报告书中,海芯华夏的大股东润和信息向东方国信承诺,海芯华夏在2016年、2017年及2018 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00万元、2000 万元、3000万元。如未完成,润和信息将通过现金和股份的方式进行补偿。

尽管业绩有承诺,但股价却持续走低。

海芯华夏最近的的一个有成交的日期为8月17日,当日收盘价为2.63元,当日市值1.21亿元。而根据2016年半年报显示,海芯华夏的的货币资金有1.28亿元,这意味着海芯华夏的市值甚至低于净现金。

与此同时,公司的营业业绩也不尽如人意,上半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86.86万元和-105.61万元,同比下降42.39%和-177.43%。

惨淡的业绩、较高的业绩承诺、低于现金的市值以及A股公司的高价入主,这场“豪赌”结局究竟会怎样?

5、中搜网络:市值2.56亿 融资2.99亿

读懂君刚写完中搜网络没多久,《新三板互联网第一股:曾经融3亿,如今净资产250万》。

在2013年11月挂牌新三板之初,顶着“新三板网络第一股”的中搜网络让投资人为之疯狂。2014年,中搜两次融资从新三板上带走了2.99亿,用来发展“中搜搜悦”“中搜移动云平台”,但这两个产品并没有任何起色。2014年、2015年,公司分别亏损1.29亿、1.22亿。

中搜网络最近的一次股票发行是在2015年11月份,要融5个亿,不过目前还没有成功。虽然处在冬天,但中搜当时的股价绝对是骄阳似火,最高也曾来到20.38元,虽然比不上2015年初曾经的40元股时代。

但现在,中搜骄阳似火的股价却在往寒冬进发,中搜最新的收盘价(8月12日)为2.27元,市值仅有2.56亿元。此时的市值已经比不上昔日还是“新三板网络第一股”时融过来的钱了。

(数据来源:choice,读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读懂新三板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