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打车业务,美团想“连接一切”还是只讲“资本故事”?

上线打车业务,美团想“连接一切”还是只讲“资本故事”?
2017年02月24日 17:25 钉科技

[钉科技报道]几天前,福建街头上演了港产片中偶见的“群斗”场面,涉事双方分别是来自“送啥都快”的美团外卖和“饿了不要叫妈”的饿了么的外卖“骑手”。

事件也使得一些相关信息再度被外界关注,特别是美团,近期动作频频,除了要设立目标规模30亿元的产业基金,推动本异地生活服务企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外,更是在2月14日于南京率先“悄然”上线网约车出行业务。

有观点认为,美团此番动作,无异于从滴滴处“虎口拔牙”,而在钉科技看来,美团的最大目的或许并不是与滴滴在出行市场分利,而是试图像Uber一样,“连接一切”。

美团越来越需要一种新的可能性

2010年成立,以“吃喝玩乐全都有”为口号,美团当时还是一家比较“纯粹”的团购网站,对接消费者与商家,分别向其提供“超低折扣优质服务”和“最大收益线上推广”。这种比较“单纯”的模式维持到2013年末,当年11月美团上线外卖业务,首先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落地了“吃”的业务(即自身不涉足餐饮一线,比如开办实体餐厅)。

2015年,美团的动作幅度加大。当年7月。美团网全资收购酷讯,其后加快布局酒店旅游、完善产业链的脚步。当年10月,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达成战略合作并成立新公司,借势与当时很火爆的一个概念——O2O。

不过,钉科技注意到,与美团有关的3个关键词似乎并不被2015年前后的市场所看好。

首先是团购。在2015年末的一个行业会议上,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在谈到“创新模式”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商业模式在改变、市场环境在改变,以后团购的模式不会存在了。”而在当时,百度糯米在团购市场份额排在第二。

另外一个人的观点似乎在谈及美团的团购业务时更有说服力。钉科技了解到,在美团和大众点评合并前,大众点评创始人张涛曾表示:“我们一直认为团购这个模式存在致命问题,从它诞生那天开始,能生存到现在也是个奇迹。”“再过个一两年,可能任何一个行业团购的概念都会没有或者弱化。”

其次是O2O。这是一个行业问题,而美团无疑会是被波及的一个。可以看到的是,在近两三年的时间里,O2O从最初的概念火热,逐渐流露出些许“萧索”,每年的O2O死亡名单,似乎都在急于证明这种“萧索”是真的。

当然,在钉科技看来,O2O并不是“不行了”,只是还处于初级阶段,有相当多的传统企业在没有真正理解O2O前就匆匆入局,互联网巨头对此也尚无真正成熟的探索。

再次是外卖。严格意义上说,外卖也是O2O的一种。外卖的主要收入来自客单价抽成,成本则包含平台运营、送餐员、物流硬件等方面,但客单价的抽成比例并不高。

美团王兴在2016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夏季峰会上就曾透露,截止2016年7月,美团点评除外卖业务之外的其他业务已经实现盈亏平衡。但在当时,美团外卖的日均订单量应该已经相当可观:2015年12月,美团外卖日均订单突破300万单;2016年末的一篇报道中,美团方面表示其外卖配送员数量已经超过十万名,日订单量已经超过800万单。

由此,在上述背景下,美团寻找新的“可能性”的动作,在更早些时候,就已经变得顺理成章。

达成对完整生活服务闭环的构建

美团寻找的“可能性”,为什么是出行?

在钉科技看来,美团要的,不仅仅是带来新可能的全新业务,同时要激发现有业务的潜力,最好是形成闭环,在服务业构建一套完整的系统。这是颇有意义的,以三星手机为例,正是因为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才能在Note 7事件后不致“崩盘”。

对于美团而言,新业务最好是“动态化”的,首先能够承载美团流量变现的愿景。

美团方面对于上线打车业务的原因有所回应:“为了能够给用户提供更完整的生活服务体验”“‘让每个人吃得更好、活得更好’,是美团点评的企业使命。此番在南京试运行网约车服务,也正是基于美团点评平台上的用户需求。”

“吃喝玩乐全都有”的美团,在“衣食住行”层面,仍有很大空间,特别是“行”,可以说是美团最薄弱的环节。

美团副总裁王慧文曾表示,美团最大的短板和最担心的问题就是目前(当时是2015年)对手太多,美团不会涉足所有的领域,除非是一个巨大机会,否则只要不威胁到美团生存,美团不会自己去做,会选择投资或者合作。具体到出行业务,有报道称王兴曾以政策风险大为理由表示不会涉足。

不过,美团却“等”到了一个“好机会”。

网约车政策的出台,使得这个在之前颇为混乱的行业得到了净化,同时,美团的“可能对手”变得更为单一,混战局面,暂时已不复存在。

同时,作为行业行业“极点”的滴滴,正在经历一个相对的“艰难期”:被规范和正名后,滴滴开始由于“加价”等原因,遭遇用户、媒体等的诟病,而美团在此时入局,如果打法得当,未必不能重新分得出行领域的一杯羹,相对于滴滴,美团还有其不具备的优势:出行,几乎是美团“吃喝玩乐”最好的伴生业务,而“吃喝玩乐”的支撑,也使得美团的出行业务更具场景化,玩法更加丰富。

另外,这也符合王兴对下一个阶段(所谓的“互联网下半场”)的要求:通过创造更多价值,把握好已有用户。

那么,美团涉足出行,实际上就与滴滴站在了不同的方向:在明面上来看,美团不过是在补充现有业务的细节,是为已有的场景接入服务;而滴滴要做的,则是为其深耕的出行服务寻找更多的具体场景。

虽然这组“平行线”,最终难免“相交”,但以王兴之前的愿景来看,美团或许还有更大的格局。

实现“连接一切”的野心,抑或只是讲个“资本故事”

在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不久,王兴就曾表示:“我们有了一个不错的基础,我们完成了这个融合,获取了更高的市场份额,那之后,我们要继续证明自己的价值,我们要真的对外创造价值,并通过创造价值兑现我们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下半场’刚刚开始。”

“价值”这个字眼,看起来是很虚的。也有团队曾表示,要为充分为用户创造。这个“充分”,就很可以推敲一番,因为,“充分”,就有可能是“无限大”,结构就有可能是“连接一切”。

当然,之前曾有一款网约车应用显示过类似的潜力,只不过,现在,它在国内已经失掉了这种可能性。这款应用叫Uber。

与滴滴专注于出行的“执着”不同,Uber在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了更大的野心。

用技术满足核心需求,迅速完成病毒式传播,特别是所谓的一键“按需服务”,给了Uber足够的想象空间,简而言之,当运送的人和物品达到一定规模,Uber就自然而然地开始“连接一切”了。

钉科技认为,美团上线打车业务,与Uber的“相似性”更大些。但Uber“连接一切”的过程,相对而言会是“温吞”的。现在的美团则不同,它一直在“连接一切”的路上,上下班之外,“吃喝玩乐”,已经可以算是动态生活的主要部分(当然,还有深受教育、就医等等内容),涉足出行之后,美团的业务正在进行向“衣食住行”的升级。下一步,美团未必不会衍生通信功能,与微信的不同之处只在于,那应该更多的是一种“陌生人”社交。

目前,留下的疑点主要有两个:一是上线打车业务之后,美团如何快速、持续地吸引司机入驻平台;二是美团是实打实要做大业务,还是仅仅是为了维持或者拉升其估值,吸引资本的关注。

毕竟,以新业务为“故事”吸引资本关注的可能同样存在。正如前文中所提到的,在现阶段,合并大众点评的美团,除外卖以外,各项业务基本进入稳定期,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同样没有很多“亮点”可言。

更为关键的是实际的业绩亏损。大众点评私有化要约披露的文件显示,大众点评2016年营收净亏损达到29.8亿元。另外,美团2016年第三季度净收入56亿元,亏损24亿元。至今已经融资70亿美元,多次被传资金链断裂。而数次拿下巨额投资的滴滴和在最近D轮融资拉来了新金主的摩拜单车,恰恰从侧面表明资本市场对出行行业的关注。

对于美团而言,侧重做服务还是玩资本,是一个问题。

(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