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创奇迹:天猫49%增速背后物流、供应链也有秘密

屡创奇迹:天猫49%增速背后物流、供应链也有秘密
2017年08月18日 14:30 举个栗子

在京东618主场促销之后,天猫财报公布了49%的增速,超过京东46%三个百分点。尤其还在,体量远远超过京东的前提下。

据此前市场数据,上一财年天猫的GMV为15650亿元,而京东的GMV为6582亿元。天猫体量接近京东的3倍。

在中国电商渗透率超过15%的前提下,庞大体量的天猫,依然保持着49%这样的增速,确实让人吃惊。可谓“大象跳舞”的经典案例。

除了全球知名品牌“不在天猫,就在来天猫的路上”的大范围覆盖之外,天猫在3C、快消等领域增速也是惊人。另外,用户在前端“买买买”,物流就得尽快“送送送”。

此前,京东自营物流被认为是核心竞争力,而天猫能取得这样的增速,背后的物流、供应链的科技升级,更是功不可没。天猫没有组建物流团队,但菜鸟通过科技把“联网”的物流行业“武装到牙齿”,实现了十指联动一样的快捷便利。

说起来,作为新零售的代表,天猫增长也算上接科技,下接地气之后的自然结果。

  • 接地气:制造消费惯性

前几个月一直被无所不在的京东618洗礼,包括我本人也在去京东、天猫都买买买,但确实没想到,在京东主场,体量更大的天猫实现了增速的反超。

其实背后也是用户的消费惯性在起作用。好奇心日报制作了阿里、京东营收和营销支出的曲线对比,京东的营收需要营销来驱动,双方共同提升,而阿里营收在提升的时候,营销支出趋于缓和,证明用户已经有消费的粘性和惯性。

据双方财报,双 11 期间,阿里每 100 元的收入,需要 61.2 元的支出。比平时少10%。而京东在今年“6·18”期间的支出占收入比却要高于平时,每花 86.4 元才能换来 100 元,比平时还要多 2-3%。

尼尔森去年 10 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双 11 购物狂欢节的认知度已经达到 83%。双 11 成了用户的消费惯性,而 “6·18” 还需要广告驱动大家来“买买买”。

可以看到京东和天猫双方在对方擅长领域的努力,比如京东努力增加奢侈品、服饰等销售,而天猫在3C和快消领域也在持续发力,并增加了深度运营的北京城市频道。

从综合结果来看,作为新零售承载者的天猫,目前依然保持着碾压者的胜利。京东不但没有切入更多服饰的份额,却在3C和电器的传统优势领域里,增幅大大落后于天猫。天猫势头强劲背后,物流体验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尤其在很多人认知还停留在京东自营好,天猫物流略差的错误层面。

  • 接科技:物流加速

面对自营物流,如何可以提供规模更大的、体验更好的服务?答案肯定不是组织一支更大的物流团队,而是“赋能”现有物流公司。

毕竟送快递不像特种兵一样需要高超的单兵技巧,所以只要用技术实现《战狼1》里呈现的那种,在末端看到快递员的位置、情况来统筹,在前端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仓储、供应链调配,最终就可以极大提高效率。

物流要实现生产商到消费者的点对点。所以这个“通道”中每一个环节的效率提升,都可以最终被消费者感知。

通过智能分仓、就近配送,天猫在1000多个县区有了当日达、次日达。通过数据和系统的对接,行业可以实现标准化的协同。上午下单、下午收货,下午下单、第二天收货,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接触到的日常服务。这个速度和服务,其用户体验已经完全达到了“自建物流”的效果。

针对京东的2小时极度达,天猫用盒马鲜生30分钟达和天猫超市的精选商品1小时达来提出更高的标准,开辟了新的赛道。其中,盒马生鲜更是诞生“盒区房”、“无人零售”这样的新概念。

早在去年双十一期间,天猫物流的技术实力曾经有一系列的曝光。2016年,消费者双十一签收一亿个包裹只用了3.5天。很多在第二天、第三天收到快递的消费者惊喜不已。

速度背后不是快递小哥上演“速度激情”,而是更前置的仓储、供应链,数据驱动,在大促前3个月,技术就可以预测到每家快递公司在全国每一条线路上的包裹量,这样快递公司可以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智能供应链算法还需要指导商家备货分仓,原来卖2亿元的货,至少得备2.5亿的库存,而智能物流只要备1.5亿,成本大大降低。

而在承接巨大物流单量的天猫超级大仓库,已经升级成为“智慧仓库”。智能技术可以做到3分钟从百万件商品中拣选完成一个包裹;依托菜鸟电子面单,包裹自动化分拣成为快递业标配,人工分拣逐渐淡出历史。在最后一公里,末端配送机器人能够自主行走,避开路障,还能自我学习,自主规划路线。

此外,AR技术、送货上门的机器人,都已经在天猫物流大规模运用的路上。

总体来说,通过大数据算法、移动互联、智能物联网等,天猫实现了人、货、场三者之间的最优化匹配,进而通过整合第三方物流,实现了超越自营物流的效果。

智慧的物流不仅是快,还提供了更多个性化选择。天猫的生鲜冷链物流满足了更苛刻条件下的配送。比如可以确保网购的西瓜,送到手上是冰镇的15℃;比如可以把海外的肉类,在不冰冻的情况下,新鲜的送到国内消费者餐桌上。随着天猫与菜鸟、易果、安鲜达等平台的联动,生鲜“朝发夕食”成为常态。

  • 开放协作:赋能行业

调动更大规模的物流,提升行业整体的运送效率,这是天猫背后开放式物流生态的经典案例。

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天猫物流的开放性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提升,各个物流公司都在这个平台练兵,能力越来越强。这样才能解决未来每天10亿包裹的情况,才能促进流通业的供给侧改革,降低社会物流总成本,提高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商务部最近的一份报告也表示,2016年中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比2012年下降3.1个百分点,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就是物流业进行了智慧升级,从过去的向设备、向人工要红利,升级成了向智能技术、向开放协同要红利。

与本文开头提到的数据对比,中国电商渗透率在提升,2016年已经超过了15%。随着天猫用技术重塑物流和供应链,线上的15%与线下的85%将实现融合,新零售将全面开花结果。

就在昨天晚上,阿里巴巴市值又上新高,超过4000亿美元。这是对一个科技公司的奖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