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也披上了“新零售”外衣线下门店成了新宠儿?

亚马逊也披上了“新零售”外衣线下门店成了新宠儿?
2017年06月21日 16:48 MC创投梦工场

当大家还沉醉在“朱啸虎和马化腾互怼”的吃瓜群众看热闹不嫌事大时,大部分人只看到了他们为了各自利益而针锋相对,却没看到他们投出真金白银的痛苦和寻找下一个风口的焦虑。

而大家可能忽略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周的一重大新闻,上周五亚马逊突然宣布以137亿美元价格收购全美最大的天然有机食品连锁零售商Whole Foods,再加上之前推出的Amazon Go、Amazon Books,在“新零售”的路上已越走越远。

137亿美元,美国最大有机食品连锁商,亚马逊史上最大收购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亚马逊在ALLin线下实体店,是在转型拥抱实体店。有人还打趣,亚马逊偷走了马云提出的“新零售”的概念,而成为了其坚定的践行者。为什么?因为线上的流量红利没有了,线上销售遇到了瓶颈,急需要结合线下实体店拓展更大的市场。

网上巨头集体进入实体

2016年10月,马云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首次提出了的“新零售”概念:“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就在前不久阿里巴巴对外宣称,以约6.3亿元人民币出资收购了联华超市18%的内资股股份,成为了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而联华超市拥有超过3600家的线下超市门店,遍布全国的各个省市。

同时2016年11月阿里巴巴以21.5亿元收购三江购物32%股份,成为三江第一大战略投资者,同时让上市公司三江购物拉升14个涨停板,甚至当时有人说是“新零售”的威力显现。而阿里投资三江购物,主要的效果是推出了“盒马鲜生”,被称为是零售“新物种”。

其实不光是阿里在布局新零售,就在刚刚过去的京东“618年中购物节”上,京东商城累计下单金额达1199亿元(行业口径),累计卖出商品超过7亿件,相当于每个中国家庭在618购物节期间都在京东购买了1.6件。可以说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其中,京东首次在“618”拉上了沃尔玛、永辉、欧尚等各大商超加入年中大促,而且销售额比平日差不多翻了一倍多,前段时间京东还和沃尔玛在深圳联合打造了新版“京东之家”商超。

其实在不久前,京东到家发布了“零售赋能”新战略,提出将通过“流量赋能”、“效率赋能”、“用户运营赋能”三方面为传统零售业赋能,以此帮助传统零售企业填补短板。刘强东对外宣布京东要在未来五年内将在全国开设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京东相关数据显示,一年内,京东到家商户数猛增至超过4万家。值得注意的是,京东到家跟线下不是竞争关系,而是合作关系,这是跟竞争对手最大的不同。

新零售下的“轻重之分”

随着房租、人力成本的快速上涨、线上电商对消费者的争夺,中国超市生鲜零售市场正经历一场大变革,许多商超企业开始谋求互联网化升级转型。同时一些电商平台在线上销售也遇到了瓶颈,也急需要拓展新的市场和用户。目前,如何打通线上线下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市场存在的巨大机会。

其中不乏一些商超直接投靠了像京东、美团这样的大平台,也有像盒马鲜生、便利蜂、秒生活这样新的探索,其实这时候也就出现了两种“轻重模式”之争。前面的是大平台轻运营模式,后面的是重运营模式。其实京东早在2014年就在自己开京东之家了,之后被认为失败,才转向合作运营的,可以说是有前车之鉴。而巨头之所以纷纷加入,除了拓展线下市场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夺取线下用户大量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在未来智能时代是宝贵财富。

如果把盒马鲜生、便利蜂、秒生活看作是“新零售”的新物种,重模式之下也有“小重”和“大重”之分。

单店面积都在4000平至10000平不等,成本有上千万,单店日单量4000单,这是盒马鲜生线上线下门店相结合的“土豪方式”。

单店面积不到500平,两个月连开超过7家店,天天在排队,日日有优惠,便利蜂的爆火给人感觉不像在卖货,像是在撒钱。

开在社区边上,单店面积50平左右,线上订单占到60%,三年就实现了盈利,这是秒生活线上线下的“贫民模式”。

无论是巨头的强势入场,还是小公司的出现,无论是轻模式还是重模式,顶着“新零售”外衣的便利店和商超正在对传统超市模式造成冲击。阿里投资的三江在连续涨停后,几次停牌并多次重大风险提示:“‘新零售’商业模式尚处于提出与探索阶段,尚未实际开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请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对于“新零售”下的商超或便利店有多大的风险?如果作为投资人还有没有投资的价值和机会呢?那就让我们从投资的几个基本判断来分析一下。

从赛道来看

我国的零售市场一直以来就是一块巨大的市场,而且相对冗杂,包括餐饮、商品零售等,而大型商超、社区超市、还有夫妻店等等商超 性质的只是其中一部分。我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316亿元,全国网上零售额515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2%。虽然零售主体还在线下,但是线上零售增长迅速,而商超更是一个万亿市场,线上线下双驱运营是未来包括商超在内的零售的大势所趋。商超还包括生产、采购、管理、运输、销售,赛道也足够大,同时能够获得大量有价值的用户数据。

从时机来看

首先,随着前几年O2O风的疯狂兴起,一大批生鲜电商、社区电商的创业者涌现,以为线上可以解决一切商超需求,可最后并不是那么回事。其中大部分成为了先烈,只有少部分存活了下来成为了先驱,同时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失败的经验,尤其是为一些巨头趟开了道路,培养了大量用户习惯。其次,相较于前几年,市场上的资本变多,也更活跃,尤其是在“新零售”的风口上,更容易被认可。然而,这个市场目前来看,已经变成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有超级巨头,也有创业公司。

从切入点来看

商业上来讲,切入点的不同,很大程度会决定商业模式的差异。京东、美团之类大平台,依靠长期用户积累拥有大量的流量,采取的是轻运营的入驻合作模式,成本低,效率高,但收入回报相对较少。而盒马鲜生、便利蜂这种大店重运营模式,高投入,体验好,线上线下互动模式,带来的是高成本,以及目前来看遥不可及的利益回报。秒生活这种小店模式,低投入,线上下单,线下体验较差,带来的是成本低,覆盖面广,可以快速复制,较快盈利。对于这两种来说,一个主打便利,一个主打场景化体验,是两种不同规模体量,也满足的是不同需求。

从团队来看

对于像便利店、商超这种重运营、重管理、重复购率的行业来说,普遍要求团队有电商经验,而且要执行力强,还要有一定融资能力。从盒马鲜生团队来看,创始人侯毅是前京东高管,而秒生活是腾讯前电商平台易迅网原班创始团队,便利蜂更是去哪儿创始人庄辰超出来后,创办并且自己的投资的项目,团队更是711、邻家高管。

其实,不管是轻模式还是重模式,对于商超来说,都是一个需要烧钱的行业,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随着,消费观念的改变,科技的进步,消费方式也会发生变化,商超一定会重新洗牌,会有很多机会也会有相应挑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