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和希拉里互掐,美国大选跟你有什么关系?

特朗普和希拉里互掐,美国大选跟你有什么关系?
2016年10月11日 11:33 石诚谈经济

  人物介紹

  特朗普:

  1946年6月14日生于纽约,共和党籍政治家、商人、作家、主持人;曾经是美国最具知名度的房地产商之一,人称“地产之王”。特朗普擅长以反传统言论打动厌倦政治正确的选民,尽管引发争议,但特氏金句总能与一些选民产生情感共鸣。

  希拉里:

  1947年10月26日出生于芝加哥,律师、民主党籍政治家,第67任国务卿,纽约州前联邦参议员,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的妻子。她是“大脑型”候选人,思考力强,从政经验丰富。

  竞选策略

  特朗普:靠敏感议题吸引眼球,作为总统竞选人,很难说特朗普提出了什么旗帜鲜明的政策选项,他并没有通过对敏感政治议题的表态构筑起自己的政治逻辑和立场主张,但他的每一个表态,都足够吸引眼球。他的很多观点不仅挑战了现任民主党政府的政策,也挑战着共和党的一些传统政治取向。

  希拉里:重点突出自己的经验,在政策表述、气场还是辩论技巧方面表现的相当理性,逻辑性很强,以一个强势稳重的女强人、政治家身份面向公众。

  代表阶层

  特朗普:代表了“草根”力量,通过极端言行宣泄民众对美国精英政治的失望。争取教育程度中等或中等偏下的白人,代表底层白人劳工阶层。

  希拉里:给人一种务实、沉稳的政治家印象,代表知识分子和富人阶级。

  情景再现

  随着美国大选渐入最后冲刺阶段,两党候选人从此前的实力悬殊状态逐渐转入势均力敌的水平。当地时间9月26日晚9点,美国将在霍夫斯特拉大学举行今年大选第一次候选人辩论会。由于今年大选的主要候选人特朗普和希拉里都极具话题性,因此美国人民观看辩论会的兴趣空前高涨。据报道近1亿人将观看这场长达90分钟的辩论,绝对称得上“万人空巷”。

  直至如今,两党候选人的支持率达到持平状态。通过希拉里于8月初在可能参与投票选民中领先特朗普8个百分点,以及随后在9月初的同类选民中略降领先优势至5个百分点的对比就能反映出双方的竞选过程已进入白热化期的焦灼状态,在未来四十多天的竞选中,大选结果目前仍难预料。

  近期的美国大选可以说是全球最大的热点,各大媒体网站争相报道,不少专家学者都在从竞选演讲的内容中讨论特朗普和希拉里各自执政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但仔细想想,可能真是我们想多了,也许竞选演讲的话只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如果真的认为对中国经济产生实质性的作用,那就有点杞人忧天了,抛除需要考虑两国微妙的经济关系和政治作秀成份不说,难道还天真的以为总统想怎样就怎样吗?

  美国大选与其说是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之间的竞争较量,倒不如说是两大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博弈。这些在他们的政治拉票中就得到了验证,代表谁的利益,替谁说话,站在哪一方似乎早有“预谋”。

  “大银行家都喜欢希拉里,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希望她当总统。金融行业中许多有钱有势的人都认为希拉里是一个务实、能真正解决问题的人。如果华尔街和美国商界蓬勃兴盛,那么我们所有人都会受益。希拉里就是那个深谙这一点的人。”想当年希拉里在宣布竞选总统的时候曾计划自己此次竞选捐款将不同于以往,主要瞄准美国中下层人士,每个人100美元。现在看来,希拉里的这个计划实施的并不是很好。

  而特朗普不同,特朗普虽然自己是一个亿万富翁,属于有钱人那一拨,但特朗普没有从政经验,给外界没有站队哪个利益群体的定位。而且特朗普从开始宣布竞选总统那一刻起,就走草根路线,为中下层人士说话,并且靠着这一点一步步走到现在。很显然,在赢得中下层人士“芳心”上,特朗普比希拉里要有人缘。

  为了得到更多选票获得大选,站好队很重要,因为这直接影响着选举结果,希拉里选择了有钱的资本家,代表了富人阶级,而特朗普选择了中下层美国民众,代表了中产阶级,代表着哪部分人群就需要向哪边说话,至于鹿死谁手还未分晓。

  且不说竞选演讲是一套可信度低的政治作秀和说辞,即使以后真正按照竞选时的承诺做了,也不是说实施就实施得了的,因为美国法律法规和司法体系在这放着的,还是要讲究民主的,不是总统一人决定的。

  根据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是总统制,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相结合的政治制度和两党制的政党制度。在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下,美国总统行使行政权,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三军统帅;美国国会行使立法权,两院参议院和众议院分工明确;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国会可以随时设立的次等法院行使司法权,联邦最高法院还拥有司法监督权,掌握宪法的最终解释。

  所以说,如果总统想要颁布一条法律法规必须经过国会审核批准,而国会中又包含着共和党和民主党,审核的过程本身就是两党相互妥协的过程,往往总统背后代表的利益又会遭到另外一个党派的质疑,所以想要顺利的通过一项法案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像前面说的那样,特朗普和希拉里大部分政治意见是相反的,日后实施起来也不会那么顺利。而把中国当“炮灰”也是历届政府换届老生常谈的话题,谈论中国问题,表现出自己在处理中美问题上的坚定立场,无外乎想唤起美国民众的民族情结,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竞选增加选票。

  早年间,克林顿在竞选过程中利用中国政府大做文章,抨击布什政府给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地位,宣称要让最惠国待遇与人权挂钩,企图去掉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地位。但后来并未按照竞选时的言论去履行,而是不断在修正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连续性。

  此外,前任总统竞选时,奥巴马和罗姆尼都曾高调打压对华政策,特别是奥巴马在对华贸易政策上,但最后也是不得而终。

  所以说,在竞选阶段,总统候选人的策略难免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短视的理念或口号,以迎合舆论所向。虽然中美关系会因为美国国内竞选产生一些起伏,但从冷战结束至今,中美关系发展方向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方向性的大变化,这也是中美大国关系相对成熟的一种表现。

  综上所述,中国没必要对美国大选那么大惊小怪,无论最终谁当选美国总统,结果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中美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不会取决于某个人的个人意志,历史的真相只能在实践中获知,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走一步看一步吧”。

  专注财经原创,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国际经济宏观大势,大宗商品行情走势分析。微信:jinguo02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