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G20时代的中国经济,将要面临哪些使命和挑战?

后G20时代的中国经济,将要面临哪些使命和挑战?
2016年10月18日 19:26 石诚谈经济

  9月初落幕的G20杭州峰会给了中国一个难得的向世界各国展现领导力的舞台。一个月后FT中国年度高峰论坛重聚西子湖畔,围绕G20的中国使命和未来亚洲经济新时代话题进行深入探讨,笔者就G20后中国如何发挥全球领导力有如下思考。

  尽管G20峰会达成了诸多共识,但在现实执行中仍面临五大挑战,即美欧领导人面临选举的政治变数、逆全球化与孤立主义思潮崛起、全球加大财政支出的困难、美联储货币政策对金融体系的冲击、以及全球结构性改革迟缓。

  杭州峰会一个多月来,上述挑战均有一定程度的显现和加强,特别是关于全球领导力缺失的证据更加清晰。如美国方面,两党候选人仍在为大选争锋相对,而希拉里邮件门,川普诋毁女性丑闻都让美国政治越来越走向极端。

  展望大选结果,如果希拉里当选,政策与市场信心或许会相对平稳,但如果川普出乎预期上台,或将打击投资者对美国信心,重创美元也并非没有可能。尽管当前来看,希拉里当选是大概率事件,但英国脱欧事件显示当前政治方面的变数之大,民众对全球化的不满之剧超出想象,不到最后时刻难以轻言结局。而无论二者谁上任,都很难让人对全球第一大经济体领导人在展现全球领导力,带领全球经济走出复苏抱有过高期待。

  欧洲方面,似乎更加艰难。英国脱欧事件仍在发酵,英国内部首相特雷莎.梅释放出的“硬脱欧”信号导致了市场剧烈反应,英镑汇率连续多日下跌,四日内英镑兑美元汇率下跌超过3%。英国以外,出于对移民不满,极右派势力崛起,德国默克尔执政地位也遭遇也其移民政策的挑战,连任的可能性下降;倘若默克尔下台,欧盟凝聚力将有所下降,甚至欧洲一体化之路也将遭遇挑战,政治风险上升。

  此外,应对全球经济低迷,当前全球宏观政策也显得越来越不协调。一方面,各国货币政策似乎已经用到极致,创新层出不穷,量化宽松、负利率都是以往未曾涉足过的领域。而另一方面,财政空间受制于政治因素,仍然得不到有效发挥。此外,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及可持续性已然面临挑战。如发达国家企业大量囤积现金却投资乏力,日本央行负利率之后,日元反而升值,反映了市场认为政策出尽,绝望的态度。同时,银行利润下降,资产价格上升,既伤害经济增长、又加剧了收入差距,似乎已经宣告政策的失效。

  在此背景下,中国在引领全球稳增长、发挥积极财政、结构性改革以及反对逆全球化方面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可以看到,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协调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为稳增长提供了支持,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国经济有所企稳。当然,笔者也要警惕另外一种风险,即是否存在保增长保过头的可能?

  笔者结合一些国内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当下已有越来越多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在政策支持下,特别是基建和房地产的带动下,今年经济增长总体上已经明显好于去年。如果去年官方GDP增长数据6.9%是准确的,那么,今年增长理应不差于此,然而,面对去库存政策导致的房地产泡沫化趋势,如此政策的天平应该向结构性改革和防范金融风险方面更多倾斜。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好于去年,比如消费方面,汽车消费今年有明显提升,拉动生产大幅回升。前8个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长8.6%,显著好于去年同期4。在此背景下,前8个月汽车生产同比增速为10%,显著好于去年同期为-0.5%增速。同时,在房地产市场的拉动下,房地产相关消费也大幅提升。

  投资方面,基建和房地产是两大亮点。其中,房地产销售面积、新开工去年1-8月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7.2%‎和-16.8%,而今年已经反弹至25.5%‎和12.2%,销售和新开工的火爆带动投资上行,成为当前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项目审批加快,对地方债务置换的支持,也使得基建提速,如用于工程和货运需要的重型卡车销售8月增幅达到44.24%,相比去年同比负增长有显著改善。尽管固定资产投资数据今年呈现下滑趋势,但辽宁-60%的增速在并没有大量失业与经济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属于异常值,剔除之后其他省份今年至今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也要超过10%。

  工业生产方面,利润也比去年有大幅提升,去年1-8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仅为-1.9%,而今年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已上升至8.4%,其中,8月利润同比增长19.5%,为今年以来月度最高增速。此外,发电量增加,仅8月单月发电量便同比增长7.8%,大幅好于去年。

  上述情况说明,在全球经济低迷之时,中国已经在全球引领经济增长,落实积极财政方面起到了示范作用。但基于一些微观层面数据的诸多向好,未来如何拿捏政策力度,在稳增长与促结构转型之间寻求平衡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今年宏观政策托底的目的已经达到,防范房地产市场过热以及整体杠杆率上升的风险成为首要任务。

  另外,短期内房价过快上涨,房价收入比显著高于国际水平,不仅加大收入差距、对转型与创新不利、损害金融体系稳定性,也容易加大人民币贬值压力。因此,从短期来看,控制房地产泡沫十分关键,而从长期而言,对于各国摆脱经济低迷,重塑经济增长动力均适用方式惟有加速结构性改革,没有捷径可走。

  专注财经原创,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国际经济宏观大势,大宗商品行情走势分析。微信:jinguo02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