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经济表面"一片繁荣",事实上“危机四伏”

警惕:经济表面"一片繁荣",事实上“危机四伏”
2016年10月26日 19:36 瀚海观察

由于潜在的深远影响,中国的楼市泡沫正在国内外引发忧虑。中国目前也许可以避免一场灾难性的崩溃但真正需要的是实施根本性的改革,以修正令市场剧烈波动、长远来看还会对市场造成危险的扭曲状况。这样的改革可能很难发生。

著名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应海口学习型企业发展论坛邀请,在海口市人大会堂作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和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专题报告上的开场白,以此来说明中国经济是否回暖。

郎咸平认为,中国除了所面临的经济危机外,还面临一个别人没有的问题,就是制造业危机。而制造业危机的表现,就是2008年的股市泡沫、楼市泡沫,本质就是告诉制造业出了最大的问题,当时整个市场一片火热,对危机缺乏认识。

尽管实体经济也在痛骂房地产做流通,把原本银行要贷给企业的钱都卷走了,但依然改变不了地方政府对于地产的扶持,毕竟除了丰厚的地价拍卖收入抵偿债务以外,没有哪个行业能像房产那样快速制造城市“繁荣”的景象呢?就拿一般人而言,衡量一个地方发展是否繁荣即是地方的房价多高,越是高经济与认识繁荣。

“不管有没有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危机’已渐成定局,早晚是要来临的。因为中国的经济危机实际上就是制造业危机,是企业家们不想干了,将大量资金转入股市和楼市,造成虚假繁荣。靠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政府支出以及出口这三驾马车很难拉动中国经济走出困境”

从客观上来说中国医疗,教育,住房的改革把原本属于国民的福利变成了现在国家的收入,靠牺牲环境和廉价的劳动力引进外资,用银行贷款空手套白狼的大量投机客,地方政府的巨额债务,各地政府为了政绩普遍虚报的数据水分,国家为填补财政漏洞滥发纸币引起的通货膨胀,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把财产转移国外,数千万的国家公职人员的三公消费等等,中国的所谓经济真是千疮百孔!所以表面上中国经济蓬勃发展,其实本质上已经有所改变,另外中国经济的含金量值得怀疑,欧美列强经济高薪科技占了很大比重,而我们靠的还是廉价的手工作品。

就在一年多以前,政策制定者们还在为中国摇摇欲坠的股票市场而惊惶。如今在国内外都引发忧虑的,则是中国的楼市泡沫。对于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而言,房地产行业占其需求的四分之一,市场一旦崩溃,影响或将远不止于国内范畴。实际上,中国目前也许还可以避免一场灾难性的崩溃。然而,几乎并没有迹象显示中国能够实施根本性的改革,以修正令市场如此波动、且长远来看还会对市场造成危险的扭曲状况。

而在短期内房价被用作金融手段,大量的资金流向了楼市,金融体系的发展受到而来抑制。金融体系受到抑制并因此限制了投资机会,这进一步扭曲了市场。资本控制阻碍了合法的国外投资,国有银行存款利率持续低迷,股票市场更是犹如过山车。因此,房地产看起来便成了一个非常有吸引力的盈余现金的去处。调查显示,如今中国的购房者中大概有五分之一买房都是为了投资,而非用于自住。国有企业核心业务低迷却抗拒拆分和改革,也都已转向房地产开发,以弥补持续下滑的利润。

中国许多城市的降温措施对解决这些结构性问题毫无助益。这并不奇怪。它们是党长久以来面临的两难困境中的核心问题:如何在不增加骤然“硬着陆”风险的前提下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如何令市场蓬勃发展,同时又保持党的控制。起码在房地产这个问题上,解决方法就在手边。中国必须加紧开放金融体系,最关键的是,要全面改革土地政策。如若不然,房地产引发的狂热将一次又一次横扫其各大城市,而这种火爆景象终有一日会以崩盘而告终。

撰文/金融理财分析师(智富博金)微//信:zfbj18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