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洪怕是憋不住了

朱江洪怕是憋不住了
2017年08月01日 17:21 财视传媒

请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朱江洪把最重要的话写在最后三章里了。

他的自传《朱江洪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写了有两三年,却正好于今年6月出版。迎着这兴头,7月,朱江洪已经在北京、珠海举办了两场签售会,并谈及最近一年格力及董明珠受到的舆论关注。

而原计划在7月23日举办的“老员工与朱江洪的见面会”却被取消。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反正此后,朱江洪和董明珠就没再见诸媒体报道。

第十三章,朱江洪起章名“国企啊,国企”,还配了个通俗的副标——“那些年的憋屈事”。

前面是常为人念叨的那些年代史,往后翻,会发现朱在文中夹杂了不少自己当年在格力电器与格力集团遭遇的“政治恩怨”。朱第一个公开“怼”的人,是国内知名经济观察家,专栏作家及政府、企业顾问仲大军。

2003年10月,《粤港信息报》(后更名为《民营经济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格力进军厨具市场》的报道,引起外界对格力电器或放弃专业化路线的广泛关注。格力集团下有其他小家电公司,消费者混淆了产品品牌并导致此次误传是事实,但《粤港信息报》的此篇报道,却揭开了所谓的“父子之争”的序幕。

导致该舆论进一步恶化的是,随后的12月,《粤港信息报》头版头条的一篇署名为仲大军的大篇幅文章——《格力再现褚时健式人物》。该文指出,格力集团内部历来存在着最高领导层权利之争,格力集团时任董事长徐荣是“一个国有资产的忠实看家人”,而朱则是“侵吞国有资产的典型人物”。

话说得很严重,说话的人,即仲大军,是北京大学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的负责人,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与徐是同系校友。戏剧的是,这些信息,都是朱等人从网站等渠道搜到的。关于仲的最新消息,则是今年5月的“猥亵殴打女乘客事件”。

当年,徐自称不认识仲,朱则执意认为,《粤港信息报》掀起的这轮“倒朱”巨浪,都是这位前集团董事长在幕后作梗。

“我到底惹了谁?”面对文章“子虚乌有”地指摘自己想通过股权置换,把集团公司所拥有的58%的股份分30%为他个人所有,朱习惯性地罗列日常以自证“敬业奉献”。随后,便开始曝出这场较量的部分内幕。

2002年,“也不知道市里出于什么考虑”,格力集团打破过去格力电器董事长一职由格力集团一把手兼任的传统,没让时任格力电器董事长徐顺利退休,只是让他退居副董事长,让朱出任格力电器董事长一职。

在格力集团,徐是董事长,朱是副董事长。而在格力电器,朱是董事长,徐是副董事长。这种尴尬的领导人事安排,用朱自己的话来说,“也许是国企的一种特色吧”。

玩笑归玩笑,朱跟这位集团领导有点“八字不合”,曾与对方发生过几次激烈的争执。据朱阐述:

有一年制定年终分红方案时,徐要多分,朱和班子成员考虑到格力正值四期大规模改造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便不同意。当时,双方在董事会上争得很激烈,最后大部分董事和独董都同意了朱的方案。这位集团领导自然落得个心里很不愉快。

第二次闹矛盾,是徐提名时任集团下属公司凌达压缩机厂的总经理高国萍兼任压缩机厂董事长一职,朱以“压缩机厂多年都没搞上去”“员工对她的投诉也不少”为由,坚决反对。

尽管如此,徐的提案在集团董事会上还是被通过了。结果不到两年,2004年3月,高因贪污、套取和转移企业资产等问题被检查机关起诉,判刑16年。

高之后,当时的格力集团副总裁兼格力石化总经理梁建华、格力集团房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华应、格力集团总裁兼格力电器董事长苏结宏相继于当年8、9月被捕。格力集团下属的格力拓展公司原经理徐诚伟则于2004年12月被捕。

第三次矛盾,发生在凌达还在高把持的时期。2003年,格力集团作为珠海机场债务的担保人,有意将凌达作价5000万元卖给债主中行东方公司,以偿还珠海机场的部分债务。朱反对,认为这是“贱卖”,要卖,也应该卖给格力电器。

高想低价卖给东方公司后,再以同等价格回购到自己名下,以此掩盖自己的贪腐行为,故反对格力电器收购,对员工说“电器的领导腐败,我们不能卖给他们”“电器这是恶意收购”等,还亲自带领一批员工到集团公司大吵大闹,极力反对格力电器参与收购。

当然,这次闹剧,是高与徐早已商定好了的。

至于第四次矛盾,则牵涉到高提到的电器领导腐败一事。2002年,国家审计署驻广州特派办到公司例行审计,差了两个多星期,正准备“无功而返”之时,发现了曾经向徐报备过的“小钱柜”。

尽管后来澄清了误会,“账外账”并未并定性为贪腐证据,但徐后来在2003年5月的一次集团董事会上又把“小账”和烧账的翻出来,要求朱做深刻检查。朱当场质问他:“你这是什么意思?”

随后,媒体开始了一轮针对朱的舆论攻击,诽谤、捏造、推测......铺天盖地而来。

朱后来起诉了仲,有意思的是,期间,仲很懂事儿地给朱写了封信,劝朱权衡利弊,不要把事情闹大了。朱“吃软不吃硬”,认定这公关信分明就是恐吓、诡辩和威逼利诱。于是怒火更甚,更加坚决地要打这场官司。

判决的结果是仲败诉,并赔偿朱精神损失费10万元人民币。这场“父子之争”到此算是结束了。但在解决之前,珠海市撤换了徐的职务,由市国资委局局长郭毅兼任格力集团董事长,在解决之后,引发了《人民日报》主编的《中国经济周刊》就国企内耗问题的讨论。

珠海国资委一位主要领导A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抱怨:“四年了,我们给他(指徐)机会了,但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他做了些什么。”

《中国经济周刊》在采访珠海一位副书记B时,对方还透露了发生在2003年5月的那次“策划罢免事件”。

彼时是召开格力电器换届的股东大会前夕,市政府接到格力集团高层有关前董事长徐荣策划在会上以绝对控股的身份罢免朱江洪的汇报,便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于5月23日股东大会召开的前一天深夜做出了决定,不准他参加第二天的股东大会,并勒令他写下委托书委托集团一位副书记参加,从而阻止了这场“宫廷政变”闹剧。

至此,我们看到了朱,作为企业领导,在具有浓厚政治色彩的生活中颠簸沉浮,确实不易。而他本人在自传中提到的政治领导人,除了上述的珠海国资委主要领导人A、珠海一副书记B,还有省委主要领导人C、市政府办公室D、市主管人事干部的书记E等。

比如,在2004年,由于格力集团欠了银行大量债务,珠海市欲把集团所持有的格力电器股权全部出让,以偿还集团的债务。消息一出,买家包括美国老牌空调企业开立、日本企业大金、国内著名品牌格兰仕纷至沓来,开出条件准备竞购。

珠海市为摸清格力的家底,甚至委托了香港一家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进厂清算,结果被朱等人直接堵在门外,进不去。

朱算是豁出去了,还找了媒体制造舆论,以阻止转让股权。其中,新华社出的内参,就传到了省委主要领导人C手里。这位省委主要领导人C,过目之后,在上面签署了意见,大意是珠海市政府在出让格力电器时,应当谨慎,做好充分调研。

意见写得很含糊,说了等于没说,但通过市政府办公室D看到这份意见,朱的心安定了下来。

再比如,2005年初,市主管人事干部的副书记E找当时快满60周岁的朱谈话,暗示朱,他的去留还在讨论中。

当时正值中国证券市场实行股改。珠海市国资委到流通股的大头基金公司考察、拜访,完事儿了回来,有人私下告诉朱,他们每到一地,都有不少基金经理关心格力电器与集团的关系,有的基金经理还直截了当地说:“格力股改如何,补多补少都好说,最重要的是朱江洪的去留,朱江洪能不能不走?”

这位私下告诉朱消息的人,不知道是否为珠海市国资委成员,不知道与上述提到的珠海国资委主要领导人A是不是同一人,也不知道其具体身份、头衔和名字。

只是最终,经市政府批准,在国资委主持下的股改方案中,专门明文规定了一条:支持朱江洪继续担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

2006年8月,珠海市正式聘任朱为格力集团第六任董事长、法人代表、党委书记、总裁(兼)。

朱在任期内的改革与贡献,在此就不赘述了。跳过那六年,朱在第十五章中写到了2012年以后的事情。

2012年5月初,珠海市委组织部刘振新部长向朱正式传达了市委对格力集团和格力电器下一届领导班子的人事安排。“之前我也从其他渠道得知自己将要‘洗脚上田’的消息,只是具体时间和谁来接班还没有最后敲定。”朱当时或许还是有些许担忧。

董明珠是他自己一手带上来,竭力推着,准备让她接棒的。至于她是不是为人接受,那就是员工、集团和政府说了算了。

多年以后,针对董以及外界对格力内部出现分裂的言论,朱“本着对企业、对老员工和老领导负责的心态”,打破了过去的“三不原则”,特别在自传中做了些澄清——格力究竟是谁创造的?

这个问题的回答,涉及三个层面的内容,但都是朱对着董、对着格力员工、对着格力集团、对着珠海政府、对着外界舆论说的:

第一层面,朱直接否定了“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他表示,格力是全体格力人书写的......如果一定要说格力的创始人是谁,那就是格力(包括海利和冠雄)老一辈的领导者,当然也包括下决心将公司做大做强的总公司决策者。

第二层面,朱暗示董走到今天都是他的功劳。当初,是朱说服大家接受这么一个作风泼辣,说话耿直尖刻,过于自信,容易得罪人但又尽职尽责、工作勤勉、有热情有责任心的董,是他一手把董推向台前的。

第三层面,朱指出董应以“德”“公”“能”“绩”“和”立威,精于授权,并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而不应该“翻脸不认人”,说话不算数。

董“口无遮拦”,面对股东、领导人和媒体时曾直言:

“格力没有亏待你们!我讲这个话一点都不过分。你看看上市公司有哪几个这样给你们分红的?我5年不给你们分红,你们又能把我怎么样?”

“格力遇到困难的时候找国资委,国资委不搭理,让我们自己解决。但是遇到利益问题的时候,珠海政府手就伸得很长,什么政府决定、国资委要求,可能就会出来这些。我随时准备跟他们斗,一定要坚持原则。否则我们这个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要被政府左右,可能我们早就被击跨了。”

在这里,也特别提一下发生在2016年年底的一件事儿。2016年11月,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发现前海人寿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2016年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2016年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公司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

前海人寿的法人代表正是姚振华。在格力电器发该公告前,董曾称,格力电器不会出现“野蛮人”。而坊间传言,当年拦住“野蛮人”的正是董的一句话,让更高的监管层注意到了当年的“宝万之争”。

后来,董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宝万之争”不是因为自己的一句话改变的。意思是,她承认自己确实说了那句话,但是改变历史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功劳。董因此再一次走到了台前,成功受到外界的舆论关注。

更多的故事就不详细罗列了,至于董惹起的种种风浪,朱甚至在自传的最后借自己说事儿,替董道了歉:“人都会犯错误......难免说过一些错话,办过一些错事,给员工造成不快甚至伤害,也给企业造成过一定的损失,留下了一堆遗憾......在此,深表歉意。”

至此,再回头看朱提及的每个细节,着实叫人唏嘘与惶恐......一个人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度过一生?他若见了“老员工”,包括董,说的也是这些话吧?

只是因为所谓的“企业政治”,他还是放弃了那场见面会——外界议论归议论,总不能用行动证明内部分裂。

当然,上述内容都是根据朱的自传及公开资料写的,真相如何,知者自知,不知者还是不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