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其仁力挺滴滴 别以“共享经济”的名义来追悼滴滴

周其仁力挺滴滴 别以“共享经济”的名义来追悼滴滴
2016年10月12日 14:53 财视传媒

“滴滴一下,马上出发”,这个过去4年来让太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声音,会在这个金秋十月成为历史吗?

过去4天,一场盛大的“滴滴追悼会”提前举行,参与者包括过去对滴滴膜拜的那些媒体,将滴滴塑造为资本神话及估值标杆的投资人,以及一直视滴滴为眼中钉的队友们。

这一切肇始于10月8日,包括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当天发布了后来引发海内外极大关注的网约车征求意见稿。滴滴的估值据说已经从330亿美元应声腰斩。

网约车地方新政,最具杀伤力的正是一贯的“户籍管控”思维,这一思维曾被广泛应用于出租车行业,购买私家车以及商品房方面,且屡试不爽。携程旅行网CEO梁建章发文称,要求网约车驾驶员必须具有本地户籍,乃是“赤裸裸的就业歧视和地域歧视”。梁建章先生几年前曾致力于呼吁中国放开计划生育,中国后来也确实放开并鼓励“二孩”了。

纵观近几天风靡网络的文章,宣传“滴滴已死”的论调中,很多是在纠缠滴滴是不是“共享出行”的共享经济?以及如何从专职、兼职的角度界定共享经济?不难理解,这是在为“滴滴追悼会”寻找所谓理论依据,而诸此种种的论调简直是舍本逐末且滑天下之大稽的事情。

任何一种良性的经济现象,都应该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为公众提供便利为目的。共享经济的本质也不例外。

试问有多少北京人乐意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的时刻在街头苦苦等车?至少过去几年间,风里也好、雨里也罢,更多北京人是在室内“滴一下”等车到了再出发吧?那些先追问是不是“共享经济”而置公众的便利性于不顾的所谓专家,难道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一现象,也得到了周其仁教授的认可。他举例说,比如博鳌就是典型的“潮汐需求”,高峰的需求与平时差10倍。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在高峰期把那些家庭旅馆等的闲置资源,通过市场化机制及平台调动起来进行共享。

在滴滴的平台上,兼职的司机、全职的司机究其本质都是在分享车辆、座位资源。兼职的司机分享的是上、下班、旅途路上的空置座位资源。全职的司机分享的则是自家或者租赁公司的闲置车辆资源。既然都是分享资源,又何来得不共享之说呢?

更何况,数据显示,在滴滴的平台上超过75%的司机属于兼职司机,全职司机属于少数群体。而在超过75%的兼职司机中,大部分的接单时间集中在早晚交通高峰期。利用自家资源赚点外快补贴家用不正是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之一吗。

再进一步说,即使是专职的出租车,也可以通过市场化机制、比如补贴,在打车难的恶劣天气里,调动其更多的积极性。以往,出租车司机可能会在类似情况下选择歇工,从而恶化打车难的状况。

至于更多的人讨论滴滴是不是资本神话、既得利益者,红眼病、太幼稚,根本不值一驳!

所以,滴滴的生死,早已不是一家公司、一个平台的生死,而是我们要不要继续通过互联网创新的方式,以打破旧有格局的方式来方便千千万万的民众?懂得的自然会懂,不懂的就是那个“假装睡着的人”,永远叫不醒!

作者简介:笑笑生,资深媒体人。

财视media原创,转载请附带如下信息:

关注财视传媒微信公众号:财视传媒(ID:caishiMV)更多精彩内容,企业八卦,等你来挖。联系作者请加微信:cscmxf。加入我们的Q群:418295218让我们一起八卦 

周其仁力挺滴滴 别以“共享经济”的名义来追悼滴滴

原文地址:http://www.caishimv.com/party/1476245451.html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