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特数据造假遭起诉,互联网数据造假终点究竟在哪里?

推特数据造假遭起诉,互联网数据造假终点究竟在哪里?
2016年09月21日 09:46 思达派

9月18日消息,一位叫多里斯·申维克(Doris Shenwick)的投资者周五向旧金山一家联邦法院递交了诉状。状告Twitter高管在2014年11月份发布的用户增长预期上误导投资者,当时该公司承诺“在中期内”其月度活跃用户数将达到5.5亿,“在长期内”将突破10亿。申维克在诉状中称,Twitter不仅没有兑现这一承诺,而且还隐瞒了作出这些预测的具体依据。根据Twitter官网上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30日,该公司月活跃用户数为3.13亿。

再来看国内,行业数据造假已经仿佛已经成公开的秘密。无论是O2O、直播、还是热播IP,奇葩的数据造假行为都曾被拉出来游街示众。O2O大热的时候,平台商家“联合”刷单,映客刷观众刷到黑屏直播还有不离不弃的“真爱粉”,斗鱼某职业选手直播观众直飚13亿,微微一笑很倾城首播,全国竟然有一半观众在看,各种奇葩的造假穿帮行为,让人啼笑皆非。

可是,竟然没有人去反对和抵制。改点外卖的点外卖,该看直播的看直播,该追热剧的追热剧。

造假不应该应该被所有人都抵制的么?可为什么大家都无动于衷。

那么,换个角度来看,如果是金融行业造假呢?如果是食品药品造假呢?恐怕诸位要坐不住了吧。

因为食品药品造假关系着身体健康,金融行业造假关系着财产安全。

而恰恰数据造假,却看上去那么无辜无害,甚至还可以为我们带来点吐槽的小乐子呢。O2O刷单,刷嘛!你烧钱商家骗补,我们依然享受着行业虚火烧好的一桌桌好菜。直播刷人气,刷嘛!反正充值打赏的主都是人傻钱多。“微微一笑很能刷”你也继续刷好了,反正你不花钱,我也不花钱,大家相安无事。

当然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吃瓜群众一种人。至少投资人和创业者自己就不是。

可是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处境却并不比吃瓜群众好到哪里去。

多位投资人和创业者坦言,目前的大环境之下,自己很难不被携裹其中同流合污。为了下一轮的融资,为了带动用户活跃,创业者都不得不去数据造假,而投资人为了保证自己的投资效率往往会支持甚至协助造假。

“无论是于融资还是营销的考虑,数据造假都可以作为一种很有效的手段。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善意的谎言,并不能叫欺骗。”一位租房领域的创业者直言。“创业公司根本没有必要告诉外界真实数据,公开的数据只是对外的一种说法,由外界自己判断信任与否。”

而更有多位投资人表示,数据造假的存在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互联网创业本身的特性决定的。互联网企业属于高成长企业,在它真正被验证之前,绝大多数企业都会一直处于无法赢利的状态,所以对于它的估值就不能按照传统企业的估值方法。既然有了按照用户或者说是活跃用户数来进行估值的方法,且被大家所公认接受,那么所有的互联网公司运营目标都是为了获取活跃用户和活跃的一些用户指标为主,而从这个指标开始,所有的运营目标或者说所有的整体创业目标就是做大客户群,而KPI明显就是设立在这个指标之上。

从这个方面来看,互联网产业的特性如此,且在用户量和活跃度来衡量估值则在此规则之下,KPI就成了王道,数据造假也成为看起来最省钱省力的方式。

互联网行业的造假,来源于对群众的“无害”和对从业者的“有利”。

无害自然不必追责,有利当然必须起早。

于是造假成风。

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结果,数据造假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就像有一篇哲思小说《黑羊》里边讲的一样。这个世界上本来没有小偷,当第一个小偷出现的时候,偷与被偷,防与被防就在无限的斗争之中了。而生产的成本远远地高于偷与骗的成本,而偷则可以用一定的技巧来规避自身所存在的风险。于是乎,这个世界将再也无法摆脱小偷的存在了。

数据造假成了一个低成本却高收益的行为,而人性又决定着人们往往无法避免对一个唾手可得的利益的诱惑。

真的要如此继续下去么?数据造假已然让整个行业丑态百出。

任何行业都会造假,但如果一个行业集体造假,而且造假到任何人都能看出来造假,那这个行业已经病得很重。

不得不说,起诉推特的这位投资人,给国内的互联网起了个好头,也敲响了警钟。

也许目前行业内数据造假仍不是灾难性的问题,但造假本身从另一个角度映射资本的预期很可能已经远超行业如今的规模,如果互联网行业仍义无反顾地向远离用户的方向一往直前,那只能玩火自焚,这里的火,就是行业的“虚火”。

数据造假漏洞百出,已然都已经成为段子。美柚和大姨吗这对冤家也因为互爆数据造假上演一场撕X戏码,第三方数据机构艾瑞网也频频因数据失实而丧失信任,甚至连“别人家的”Twitter都由于造假被投资人起诉。

再这样下去互联网创业圈恐要步牛奶行业的后尘。

不得不说,起诉推特的这位投资人,给国内的互联网起了个好头,也敲响了警钟。这两三年随着投资和创业热潮的兴起,在各方作用下,数据造假已经成长为积重难返的“怪物”,挟持了整个行业,圈内大部分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都成为了“不穿衣服的国王”。当数据造假真正的影响到用户和资本利益的时候,“皇帝的新装”必然会被揭穿。那个时候,还有什么能够护住这个行业的“脸”呢?

本文转自创头条(ctoutiao.com),转载请注明链接及出处。作者:Eyan 微信:zrzlike 邮箱:zhouruizhi@startup-partner.com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