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市库存股盈利堪忧 券商做市模式需要改变

做市库存股盈利堪忧 券商做市模式需要改变
2017年01月19日 16:00 新三板在线

面对目前许多券商的“假装做市”,引进私募或许能给新三板低迷的做市行情带来改观。 

新三板在线 · 文/王熙喜

  

 做市低迷一直为市场所诟病。

  多位券商做市部人士表示,做市盈利与做市指数行情密切相关。不过新三板在线统计,做市指数9月1日落至收盘最低点1075.94点。做市商库存股的整体盈利仍高达90亿元,而3个月不到,11月25日做市指数微升25点收于1090.15点,券商库存股盈利却折损过半,仅39亿元。

  截至2016年11月25日,有数据的86家做市券商库存股绝大部分盈利,仅大通证券、方正证券、长城国瑞证券微亏,亏损最多的大通证券亏损302万元。

  统计数据不难发现,仅仅3个月,东方证券、中信证券、兴业证券、海通证券的库存股盈利相比9月1日折损11%-16%。

  天风证券做市部黎禹告诉新三板在线:“做市库存股的获取包括定增、老股转让和二级市场买入,公开市场只能统计到第一种,但是后两种情况更为多见。”

  “而且做市商在交易过程中库存会每天变动”,有时候库存股卖光了再买回来,每周计算盈利要反复核算才能算清楚,资金成本、盈利率还与核算的时点有关。

  所以上述统计数据只能代表定增库存股盈利情况。东方证券做市部徐建军表示,他们最近做市情况应该是略有好转。

  从盈利率来说,东方证券一枝独秀。Choice统计显示,东方证券定增库存股市值17亿元,至今盈利3.52亿元,盈利20%,获利颇丰。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做市的低迷情况,目前已申报做市的私募有所反应,方元资产董秘张媛媛表示:“目前由于市场不好,我们做市延后了”。

券商做市尴尬

  券商做市人士李明(化名)表示,88家做市商,可能只有一半在做市,认真做市的占一半的一半,所以真正在做市的可能只有30-40家。“从做市资金可以看出来,只有几百万资金在做市的,相对于券商几十亿的营收,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更为严重的是,不仅现在转做市的企业越来越少,“券商做市模式也在变化,比如券商以做市资金小几百万元,常年报价做市交易仅一千股、两千股,其余保持库存不变,大仓位不变”。

  以该人士所在券商为例,其定增做市库存股市值4.35亿元,截至11月25日,盈利近九千万元,然而做市资金仅二三百万元。

  此前也有报道称券商跌破成本线,只好假装做市,天风证券黎禹表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交易量不够大,与新三板的机构投资者定位也有一定关系。

  但并不是机构市场一定会造成这种现象。“(这)与行情不好,股价低迷,投资者结构即门槛较高有关。如果公募基金入市之后可能情况会好转”。

  对于九鼎集团、信中利做市转协议交易,九鼎旗下九州证券直投部张百平告诉新三板在线,转协议是为了收购保险资产,方便资本运作,也是为了信息披露更方便。另外没进创新层也是原因之一。

  中科招商副总裁朱为绎表示,在目前的做市转让方式下,投资者只能与做市商进行交易,投资者之间是不能交易的。大盘股的协议转让好比高速公路的32车道,投资者之间可以自由交易,做市后所有的股票都需要通过做市商这一个窄桥才能交易,交易反而受阻。

  资料显示,做市交易股票平均股东户数是协议转让股票的3倍,但是日均成交额仅为后者的1/5,日均换手率仅为后者的1/20。

私募做市或能改观

  那么私募做市有望为做市的僵局带来改观吗?

  鼎锋资产的高级分析师陈宗超表示,除了引入少量资金和“鲇鱼效应”外,私募做市的盈利条件略为好转。此前做市商拿票大多在去年底、上半年,而私募现在拿票的价格显然更低,标的结构也会相对好一些,“私募应会以创新层股票为主,仓位会更集中”。

  目前,市场对券商造成短期套利的考核机制诟病已久。券商人士李明认为,私募做市会带来考核机制、投资方式、投资逻辑的改变。

  朱为绎也认为,私募与券商的动力和机制不同,私募多为民营机构,不少私募有员工持股计划(做市部门负责人甚至交易员可能都有股份),也就是私募机构做市工作人员是用自己的钱在做市,一定会精挑细选做市标的。

  私募天然的具有对创新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的定价能力,获得业界普遍认可。陈宗超表示,私募擅长于对发展周期短、变化幅度大的互联网企业以及生物制药公司进行估值,这是用传统的现金流折现模式或PE、PB模式很难估值。

  九州证券的张百平表示,初期私募做市的量很小,对券商造成的竞争有限,更多的是大家一起来开发做市市场。

(注:本文为新三板在线原创稿件,转载需注明出处和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