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落地一周:大数据告诉你流动性困境依旧

分层落地一周:大数据告诉你流动性困境依旧
2016年07月05日 15:26 新三板在线

 据新三板在线了解,今年日成交金额倒数前三个数字分别属于2016年2月的17日、15日和19日,这其中自然有春节后市场交易平淡的原因;而2016年5月12日,新三板市场成交金额是4.42亿元。

新三板在线 · 文/郭净净

 刚刚过去的一周,大数据显示,创新层的交易并没有预期的大幅增长,相反在多数交易日均落后于基础层。从而带动整个新三板交易日渐萎靡。

甚至在2016年6月30日,也就是今年6月的最后一天,整个新三板市场只成交4.74亿元。

 4.74亿元意味着什么?这是进入2016年以来新三板市场日成交金额倒数第五名。据新三板在线了解,今年日成交金额倒数前三个数字分别属于2016 年2月的17日、15日和19日,这其中自然有春节后市场交易平淡的原因;而2016年5月12日,新三板市场成交金额是4.42亿元,这一天是5月分层落地消息落空的反应。

 但如今,分层已经落地,新三板市场的成交表现却依然未有起色,就着实令关注者失望了。

1、创新层一周表现差强人意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挂牌公司分层落地第一周,新三板市场交易情况一开始还是涨势喜人的。

数据显示,6月27日,分层第一天,新三板市场932只股票进行交易,当日成交金额冲破5亿元左右徘徊的低谷,达到了8.52亿元。其中,创新层表现尤其活跃,单日成交金额实现5.09亿元,远高于基础层的3.43亿元。

 而分层第二天,也就是6月28日,新三板交易继续上扬,日成交金额冲至10.17亿元,这是新三板的日成交进入5月以后首次突破10亿元。但是这一天,基础层单日实现成交6.33亿元,力压创新层的3.84亿元。

 紧接着,进入分层第三天,新三板市场6月29日却再次跌回5亿元日成交级别。虽然当天创新层成交金额略高于基础层,但3.07亿元和2.63亿元的差距并不算大。

 然后,分层第四天,6月的最后一天,新三板市场交易再降一档,摔出5亿元关口,只实现了4.74亿元。正如前文所言,这个日成交金额是2016年以来新三板市场的倒数第五名。7月1日,分层第五天,新三板交易虽然有所回暖,但仍徘徊在5.4亿元的低潮阶段。

 实际上,回顾起来,在分层后的两个交易日,新三板市场反弹明显,但这次反弹仍是某几只股票成交猛增而带来的,并不能反映新三板市场的实际情况。

 新三板在线查阅6月27日和28日的成交具体情况发现,6月27日,东海证券成交额达2.06亿元,同时联讯证券实现交易1.2亿元,这两只股票的交易额就占了当天新三板市场8.5亿元总成交额的近四成。

 而6月28日,新安金融控股股东南翔万商(安徽)物流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2.27元/股的价格,转让1.39亿股(占新安金融总股本的7.316%) 给新华联不动产股份有限公司。这笔交易使得新安金融当天实现交易额3.16亿元,而当天新三板市场的总交易额也不过10.17亿元,这一只股票就占了三成多比例。

 也就是说,除开6月27日东海证券、联讯证券和28日新安金融激增的交易因素,这两天的市场交易量和分层后三天和此前几天的交易情况基本持平,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增长。

 更为关键的是,新三板在线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分层红利释放的2016年6月份,新三板市场单月成交金额122.29亿元。而在2016年5月,新三板市场的分层机制利好消息落空,但该月的成交金额也有135.84亿元,高于6月份。

 事实上,6月份也是2016年上半年除了2月份外,新三板市场交易表现最差的一个月。犹记得2015年5月份和6月份,彼时新三板市场规模还不到3000家却已经有226.12亿元和177.68亿元的月交易表现。

 至此,关注新三板市场的人士就要问了:分层给新三板带来了什么?至少就目前而言,仅仅就这一周的日交易情况来看,分层并未给新三板流动性带来什么明显改善。

2、定增融资规模明显下滑

 交易不理想,新三板市场的股票发行情况如何呢?

 新三板在线查询choice数据发现,2016年第26周,也就是分层实施第一周(2016年6月27日-7月1日),56家挂牌公司完成了56次股票发行,总募集资金共计43.09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新三板市场今年进入5月份以来,单周定增额首次回归40亿元档次。而新三板在线具体研究发现,本周新三板定增给力的主要功臣是颖泰生物(募资11.94亿元)、好买财富(募资5亿元)和景域文化(募资4.6亿元)。

 当然,在市场人士看来,这其中不能排除分层机制正式落地的利好因素。实际上,自今年5月份当时的分层消息落空后,新三板定增情况便走入低谷,节节下 滑。而在5月27日分层机制终于推出后,定增额在这一周反弹到22.33亿元后,2016年6月7日至6月12日这周定增额则降到了8.87亿元的境地。

 显然,随着6月27日创新层名单最终落地,投资者终于不再“雾里看花”,更便捷地找到投资标的。不过,相对于前三个月里面60亿元左右的周成交记录,分层后,新三板定增市场仍有待继续发展。只是,问题在于,分层带来的定增火花能否继续延续下去呢?

 从近期周定增情况来看,新三板的发展趋势向好,但从月定增这一维度来看,新三板市场的情况就不妙了。新三板在线根据choice数据统计,2016年 6月份,新三板市场共有207个定增案例,总募集资金93.85亿元;同时5月份,新三板市场实施定增次数242次,总融资金融87.69亿元。

 而回顾起2015年同期,2015年5月,新三板市场进行了152次股票发行,总募集资金88.37亿元;而去年6月则有232次股票发行,总募集金额79.12亿元。

 就这些数据来看,2016年5月和6月,新三板市场的表现看起来并不逊于2015年同期表现。但事实就是,2015年的5月和6月,新三板总挂牌企业 数只有2487家和2637家;但2016年,新三板市场同期的企业规模已经分别是7436家和7685家,是2015年同期规模的两倍多。

 这么看下来,2016年5月和6月,新三板市场的定增是下滑的!

 更需要注意的是,即便对比2016年以来其他月份情况,5月和6月也是股票发行表现较差的两个月。数据显示,2016年1至4月,新三板市场月定增额 分别是143.76亿元、122.72亿元、159.22亿元和133.23亿。这显示不是5、6月份两位数的定增额所能比的。

 实际上,据股转公司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2016年以来新三板市场共计1013家挂牌企业实施1043起定向增发,去年同期定增案例则为 1278起。这1043起定计划募资513.39亿元,同比减少18.19%;实际募资430.23亿元,同比减少32.74%。

 至此,新三板市场定增仍徘徊在低谷。相关分析认为,这表明市场投资者参与新三板定增更加审慎,但随着分层机制最终落地,投资者可以找到更好的投资标的,或许会逐渐有所放松。

 总之,尽管市场期待分层能够搅动并激发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但分层并未能对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带来根本改变。实际上,监管层早就强调了,分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流动性。

 就在5月27日新三板分层相关规定最终落地时,全国股转公司相关领导就曾着重指出,挂牌公司分层与解决市场流动性没有必然联系,“分层是为了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差异化需求,合理分配监管资源,同时有效降低投资者的信息收集成本”。

 同时,上述人士还针对市场最关注的流动性问题指出,全国股转公司高度重视市场流动性问题,目前正根据市场的发展情况,研究解决流动性的措施。

 显而易见,分层不是为了流动性。仅仅就分层第一周新三板市场的表现来看,挂牌公司分层也未对市场流动性带来什么明显改善。看来,新三板市场的流动性僵局还有待监管层推出进一步的措施。

本文出品:新三板在线,作者郭净净。

风险提示:新三板在线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