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磨合期的烦恼:新三板市场低位徘徊

分层磨合期的烦恼:新三板市场低位徘徊
2016年07月20日 11:58 新三板在线

创新层的推出并未达到监管层和市场的预期效果,这种高期待值下的巨大心理落差,将使得监管层调整策略,在考虑改革推出制度红利时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进行反复论证。

新三板在线· 文/郭净净

 1120.44!

 2016年7月19日,三板做市指数以这一数字收盘,再次刷新该指数的最低峰值。而这已是新三板分层机制落地后,三板做市指数连续下滑的第11个交易日。

 与三板做市指数相比,反应新三板整个市场情况的三板成指似乎表现略好。7月19日,三板成指收于1183.84点,较7月18日微涨0.13个百分点。然而,即便如此,这个数字也仅在2016年排名倒数第四。

 期待已久的分层时代,让关注新三板市场的人们迷惑了:本以为,正式开启分层后,新三板此前呈现僵持状态的流动性将被搅动起来。然而,如今,这潭平静的“水”,经过分层过滤后,却仍然“波澜不兴”。

 对此,相关分析指出,目前新三板市场正处于分层后的磨合期,相关监管层可能想要通过这一磨合期,进一步提升、规范新三板市场。“相关支持政策将比预期更晚推出。”

分层后,新三板交易低位徘徊

 实际上,分层讯息放出后,新三板市场曾有所反弹。数据显示,分层政策公布后一周(2016年5月30日-6月3日),三板成指指数同比回升1.38%至1244.49点。与此同时,这一周,三板做市指数也较此前一周上浮1.26点至1185.59点。

 然而,一周的好形势并未能继续下去。

 自6月4日,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指数开始下滑。数据显示,三板成指在接下来两个月的指数分别是1209.37点、1209.93点,此后便一路下滑至1182.34点。期间,7月4日至7月10日这一周,三板成指跌落至有史以来的最低值,仅为1180.04点。

 三板做市指数表现更差。分层后第一周略微反弹后,三板做市指数便开始直线下滑。截止2016年7月15日这一周,该指数报收1126.66点。7月19日,三板做市指数以1120.44点收盘,再破该指数的历史最低峰。

 与三板成指和三板做市指数不同的是,新三板整体市场股票交易的状况略有“起伏”。新三板在线统计的数据显示,5月27日分层政策推出后一周,新三板市场交易表现活跃,在5月30日至6月3日这一周,整个市场成交上涨至35.03亿元。

 但下一周(2016年6月4日至6月10日),新三板市场股票交易共计19.52亿元,较上一周陡降了44.28%。不过,随后市场有所缓和,市场交易 回升,起起伏伏至6月24日。在创新层名单正式公布后一周,新三板市场交易猛然反弹,拉升至34.55亿元,涨了28.2%个百分点。

 反弹仍然只是暂时的。分层机制正式启动后,新三板市场并未表现得更活跃。7月第一周,新三板市场交易降至28.48亿元,第二周这一数据再下滑至25.57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7月15日),新三板单日成交额仅为3.94亿元,成为2016年第二个低的单日成交额。上一个成交低值还是在春节刚结束后的2月17日,数值是3.77亿元。

 不过,也有好消息传来。本周头两个交易日(7月18日、19日),新三板市场单日交易额有所回升,分别升至5.43亿元、5.48亿元。

分层后,241只创新层股票仍无交易

 据新三板在线统计,2016年6月27日至7月19日,2022只新三板股票进行交易,除了长油5等主板退市股票外,712只创新层股票进行交易,1310只基础层股票进行交易。

 也就是说,953只创新层股票中,有241只股票在分层后没有任何交易表现。在分层后未交易的创新层股票中,58只采取做市转让方式。新三板在线发现,这58只做市的创新层股票中,不乏有友食品等明星股票。

 不过,即便是只有74.71%的创新层股票进行交易,创新层占有新三板市场近半数的交易额。数据显示,分层后第一周,新三板单周交易额共计34.55亿元,其中创新层是16.9亿元,占总比48.91%。

 第二周,在新三板整体交易下滑至28.48亿元的情况下,创新层股票实现的成交额却逆市上涨至17.1亿元,占总市场交易六成多。但进入分层后的第三周,创新层所实现的交易额猛降至13.2亿元,仍然占全市场成交额的51.62%。

 而从个股表现看,自6月27日分层启动后,新三板市场总交易额超亿元的股票共有12只,其中包含创新层股票7只。然而,分层后市场交易额最多的股票却是位于基础层的联讯证券,这只未进入正式创新层名单的股票实现成交额6.06亿元。

 即便从股价表现来看,分层后股价涨幅最高的前十做市股票中,只有3只属于创新层。也就是说,进入创新层后,相关股票的股价上涨情况并不像此前预期那么快。

 分层后,新三板市场的股票发行市场也受到影响。据新三板在线统计,2016年6月24日至7月19日,141只新三板股票进行定增,其中包括19只创新层股票和122只基础层股票。

 数据显示,分层后一周,新三板定增单周实现43.32亿元,其中创新层共计18.19亿元。但第二周,新三板单周定增数额就降到了8.96亿元,跌幅达 79.32%;创新层定增额仅为2.7亿元。第三周,新三板单周实现定增16.45亿元,其中创新层实现3.34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仅为20.3%。

磨合期或延长

 自6月27日分层政策正式落地,新三板市场仍旧低迷。在此背景下,市场各方拥有同一个愿望:分层配套政策出台。

 然而,20多天来,股转公司进行了优先股业务第一次全网测试,正式推出新三板摘牌机制并强制摘牌两家公司。更关键的是,就在7月15日,股转系统官微推出文章《全国股转公司正全面梳理和评估现行业务规则》。

 上述文章中,全国股转公司称,正在对包括挂牌准入条件在内的各项业务规则进行梳理和评估,进而根据市场发展和监管实践需要进行调整完善。与此同时,其强调,支持主办券商按照市场化原则,根据其推荐、直投和做市业务相关要求,建立和完善自身的项目遴选标准。

 本来市场期待分层后,公募进入、做市商扩容、投资者门槛降低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推出,从而推动新三板流动性。然而,如今,市场等来的却是更高的挂牌门槛。

 实际上,自5月27日分层相关政策开始释放讯息起来,新三板挂牌速度就已经明显放缓。分层政策最初推出第一周,新三板单周新增挂牌量还有110家,但随 后这个数据就下滑至85家。在第三周,新三板新增挂牌数量仅为25家。而此后,单周新增挂牌量虽有所回升,但始终未能回到百家规模。最近一周,新三板单周 新增挂牌量为45家。

 与新三板挂牌速度同时放缓的,还有股转公司受理挂牌申请的速度。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只有25家公司的挂牌申请材料被受理。而6月则有488家的挂牌申请材料得到公布,其中仅6月30日一天就公布了102家。

 “跻身创新层的公司并未感受到分层带来的特殊优越条件,也没有真正享受到分层落实政策红利。”对于前述情况,有分析人士就指出,期待已久的分层终于正式推出实施,但由于缺少后续配套政策的跟进,创新层的推出并未达到监管层和市场的预期效果。

 在相关研究人士看来,这种高期待值下的巨大心理落差,将使得监管层调整策略,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放缓分红配套政策红利的推出,“目前分层配套政策红利推出的时机不成熟,新三板后续新政出台将会放缓。”

 这就意味着,分层配套红利将更晚到来,磨合期将继续,新三板目前过于“平静”的流动性仍将存在。实际上,股转系统对于流动性不足问题也有着充分的认识和思路。

 事实上,股转公司此前已经明确,分层并不是为了促进新三板流动性而推出的。而更早之前,相关人士也强调,改进新三板市场流动性、提升市场运行效率时,必须综合考量新三板市场发展阶段,相应也涉及交易制度、投资者结构等因素。新三板改革需要系统考量、综合施策,不可能单兵突进。

 这一番言论已充分体现:管理层并不急于去改变新三板流动性的现状,对分层后流动性仍然不足的情况也有所准备。

无论如何,投身新三板市场的同学们:分层只是开始,流动仍需等待。

本文出品:新三板在线,作者郭净净。

风险提示:新三板在线呈现的所有信息仅作为投资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一切投资操作信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