劣币制造者诸葛亮

劣币制造者诸葛亮
2016年11月12日 09:55 数据宝

数据是个宝阅读原文炒股不烦恼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偏居蜀地的诸葛亮,晚年不能因时审势,抱着对好基友刘备的黄粱大梦,战略上仍要坚持“六出祁山”,导致原本富庶的天府之国,因连年的征战,民不聊生。 打仗是要花大钱的,但老百姓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能力却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农耕时代。那么,打仗的钱从哪里来呢? 羊毛出在羊身上。所谓一代明相诸葛亮,想到的就是“货币贬值”。 刘备死后,作为蜀汉的实际操盘手,军事经济等重大战略方针的主要制定者,诸葛亮为了维持战争的开销,大规模发行了太平百钱。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货币呢? 据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陈雨露先生《中国是部金融史》一书记载,“太平百钱是一种极其离谱的货币,离谱到根本就不能称之为钱。这种钱重0.1-1克,不但低于西汉末年的荚钱,甚至低于董卓的无字小钱,是历史上质量最差的铜钱之一。也就是说,在六出祁山之前,诸葛亮曾经以1:100的比例抢劫民间财富,惨烈程度连董卓都望尘莫及”。 说实在的,最初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还是感到蛮震惊的。被民间神话和道德化到接近神人的诸葛亮,居然有这样一幅面孔。 难道诸葛亮不知道蜀地经济艰难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魏蜀吴三国之中,西蜀属于实力最弱的一方,但却选择了连年征战。是什么绑架了诸葛亮?是刘备的遗志?是朝廷的舆论压力?还是内心胸怀天下苍生的志向? 后人无论如何考据,也很难得知他当时决策的主要动力。但从他的文字里,或许可以看到一些他思考问题的方式。 以其最著名的前后出师表为例,字里行间都是充满着对于刘备知遇之恩的崇敬,对于黎民苍生的论述却是寥寥,从这点上看,他辅助刘备打天下的目的,并非是为了天下百姓的福祉,而只是为了满足他的报恩之情。 更进一步的看,为什么要写这两部出师表给阿斗看?刘备在的时候,诸葛亮有必要写这样的文章吗? 

合理的猜测,更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刘备去世之后,朝廷内对于诸葛亮“功高盖主”的疑虑一直没有打消,对于诸葛亮连年出兵的决策应该也有不少反对之声,为了消除朝廷的疑虑,也为了让阿斗放心,才会有了这两篇文章的出炉。

看看文字的细节,或许可以把问题看得更清楚: 《前出师表》里有提到“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如果朝廷里没有杂音,诸葛亮何必要在大权在握的情况之下,何必写这些关于小人和贤臣的文字。 《后出师表》开篇两句提到“先帝深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这一句,更是赤裸裸的和刘禅说了,打仗这个事情,我和你爹都知道我们很弱,但是我们不干掉别人,别人就要干掉我们啊!藉由这个说辞来打消朝廷内外对于他连年征战的质疑,同时也可以转移掉西蜀经济发展不利的内部矛盾。 西蜀之地,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原本易守难攻,最适合偏安一隅、给人民以稳定富足的生活,积蓄实力。但作为整个权力运行中枢的诸葛亮,却选择了一条“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道路,用西蜀人民的生活作为代价,也最终加速了西蜀竞争力的快速消散。大规模的劣币被制造出来,把原本富庶的蜀地人民的财富都搜刮出来,投入无休止的战争当中,最终也加速了三足鼎立格局的改变。 诸葛亮在刘备挂掉后,所采用的决策和方法,真的算是明智吗?

数据宝

数据宝(shujubao2015)是证券时报股市大数据新媒体,原创作品享有著作权,转载请保留全部版权标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