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发展比肩公募 2万家私募基金管理10万亿资产

跨越式发展比肩公募 2万家私募基金管理10万亿资产
2017年09月27日 20:55 数据宝

从2004年到现在,中国私募基金行业风雨兼程,壮大成为资本市场上的一支生力军。最新数据显示,私募基金行业的管理人总数超过2万家,基金数量超过6万只,基金规模已突破10万亿元大关,100亿以上的私募公司达到169家。

近三年来,中国证监会及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制定了一系列私募监管政策和自律规定,近期私募行业的顶层设计规范也即将落地,私募基金步入监管约束和规范发展的新时代。

业内人士认为,加强监管给私募行业带来了积极变化,正在引导私募基金由乱而治,加速行业优胜劣汰,一批运作规范、综合实力较强的私募获得较快成长,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2万家私募基金管理十万亿资产

2014年2月7日,中国基金业协会正式实施《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明确私募基金不采取行政审批而是备案制度,正式启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工作,拉开了行业规范发展的序幕。

截至2017年8月底,在中国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7万家,已备案私募基金6.07万只,管理基金规模10.21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2.89万人。

短短几年间,私募基金行业无论是管理人、备案基金数、管理规模、从业人员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自备案登记以来,2015年1月到2017年8月,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从6974家增长到20652家,增长了1.96倍,并且现在登记的私募机构质量提高;私募基金数量从8846只增长到60688只,增长了5.86倍;管理基金规模从2.11万亿元增长到10.21万亿元,增长了3.84倍,私募基金行业正式迈入十万亿阵营,与公募基金规模旗鼓相当,成为大资管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比公募基金,私募发展这几年发展进入快车道。

从2015年以来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整体规模变化来看,2015年1月公募基金规模为4.54万亿元,而私募规模仅为2.11万亿元,差距较大;但到2016年,私募基金的规模增长速度加快,和公募基金的差距逐步缩小;直到2017年1月,私募实缴规模首次突破8万亿元,达到8.4万亿元,超过了同时期公募基金8.36万亿元的规模。此后,私募规模逐月稳步上涨。

不过,如果对比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规模和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私募基金依然不敌公募。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公募基金资产合计10.68万亿元,其中货币基金规模为5.86万亿元,剔除货币基金后的公募基金资产为4.8万亿元。同期私募基金管理基金规模9.95万亿元,其中私募股权、创投规模6.14万亿元,证券类私募基金规模仅为2.36万亿元。

实际上,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家鼓励创新创业,助力实体经济,股权及创投私募成为这几年私募基金规模扩张的重要推动力。从内部结构来看,截至2017年8月底,在协会登记的私募证券管理人有7943家,管理基金数量为30237只,管理基金规模为2.25万亿元;私募股权、创业管理人是11950家,管理基金数量为25407只,管理基金规模高达6.37万亿元;其他管理人是759家,基金数量为5044只,基金规模为1.6万亿元。

虽然私募行业整体增长较快,但2万多家私募基金机构呈现“二八分化”、强者恒强的局面。从管理规模分布情况看,截至2017年8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规模大于100亿元的有169家,规模50-100亿元的有210家,规模20-50亿元的有559家,规模10-20亿元的有653家,规模5-10亿元的有972家,规模1-5亿元的有3641家,规模0.5-1亿元的有2034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上海、深圳、北京是私募基金的集中地。截至 2017 年 8 月底,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数量从注册地分布来看(按 36 个辖区),集中在上海、深圳、北京、浙江(除宁波)、广东(除深圳),总计占比达 72.95%。其中,上海 4324 家、深圳 4092 家、北京 3922 家、浙江(除宁波)1557 家、广东(除深圳)1172 家,数量占比分别为 20.93%、19.81%、18.99%、7.54%、5.67%。

私募监管制度体系加快完善

近年来,中国私募基金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机构投资者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丰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同时,私募行业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以私募名义变相公开募集资金,资金募集和投资运作不规范,信息披露不充分,治理结构混乱,甚至演变为非法集资等,对投资者利益造成严重损害,也损害了私募行业的形象。

从2014年起,证监会及协会陆续推出一系列监管政策,规范私募行业发展。

2014年8月21日

证监会正式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提出全口径登记备案制度、合格投资者制度、资金募资规则、投资运作规则、创投基金特别规定等全面规范要求,意味着私募基金有了明确的监管办法。

2016年2月到4月

协会接连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私募投资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行业自律规则,明确了私募专业化经营原则,要求设置合规风控高管人员;提出了季度、年度等定期披露运作情况的要求,确立重大事项及时披露原则;此外还要求产品推介必须面向特定对象、不得公开宣传私募产品和业绩,要进行合格投资者确认等规定。

2016年2月5日

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要求新登记的私募要在6个月内备案首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管理人登记,私募备案登记要提交法律意见书,私募高管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等。此后,协会拉开了两个阶段的“空壳”私募注销工作,逾万家空壳机构被注销。未来,协会还将出台备案登记、投资顾问业务、托管业务等多个规则,构建一套“7+2”完整的自律规则体系。

2016年7月14日

证监会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明确私募担任投资顾问需满足具备3年以上连续可追溯业绩、投资管理人员不少于3人等要求;2017年7月1日,证监会正式实施《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要求经营机构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做好投资者分类、产品及服务的分级工作,采取录音录像等措施,实现适当性匹配。

2016年、2017年的上半年

证监会开展了私募基金专项检查执法行动,分别抽查了305家、328家私募机构,对存在涉嫌非法集资、挪用基金财产、向非合格投资者募集资金、公开宣传推介、承诺保本保收益等行为的私募采取监管措施。同时,协会还建立了“失联(异常)”私募机构公示制度,从2015年11月至今已经公布了15批失联私募,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2017年8月30日

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在近几年私募监管积累实践经验后,私募基金行业监管的顶层设计即将落地。新规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准入门槛做出了严格规定,明确提出专业化经营、备案登记等要求;同时对托管人的职责、建立业务隔离机制等作出规定,此外还明确了向特定合格投资者募集、履行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义务、建立从业人员投资申报登记等各方面制度。

中国私募基金仍处于初级阶段

尽管中国私募基金行业这几年发展如火如荼,但是相比海外仍然有不小差距,整体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美国是私募基金的发源地,美国证监会和美国金融稳定监管理事会(FSOC)制定了一整套私募基金监测报表(PF表),要求私募基金管理人定期报送。根据美国证监会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四季度末,向证监会报送PF表格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总共有2878家(需要指出的是在美国证监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已经超过1万家),PF表上的私募基金共有28290只,净资产规模达到7.354万亿美元,按当时汇率换算约等于51.11万亿元人民币。同时,平均每个管理人管理私募基金约10只,管理规模约177.59亿元。另外,美国有黑石集团、KKR、凯雷投资、贝恩资本等全球知名私募基金。业内人士认为,美国的私募基金行业是一种超越投行和共同基金等传统金融机构的高级金融业态,被誉为华尔街王冠上的明珠。

再看中国情况,截至2017年8月底,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共20652家,已备案私募基金 60688 只,管理规模10.21万亿元。协会也表示,已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管理规模的共17786家,平均管理基金规模5.74亿元。另外,管理规模过百亿元的私募只有169家,最大的不过千亿元人民币。业内人士表示,中国私募基金数量较多,但总体还比较弱小,有些公司带有浓厚的“草根”味道或者是“草台班子”,还有些私募管理规模为零,甚至出现失联状态,因涉嫌非法集资受到调查。

实际上,中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结构也非常不同。业内人士介绍,美国私募基金的主要投资者是私募FOF,还有政府养老金、企业养老金、基金会、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银行、证券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同时它们也属于长期资金,如果个人要投私募通常通过私募FOF投资。但是,中国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却呈现出散户化、短期化等特点,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以个人为主,主要通过银行、券商、信托、第三方销售机构等渠道销售,他们资金量没有那么大,且投资期限只有几年,对私募做投资产生影响。

展博投资总裁冯婷婷认为,从整体规模和平均规模上来看,中国的私募基金行业仍然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私募行业优胜劣汰 千亿规模私募在路上

今年,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会长洪磊曾表示,现在私募基金的专业性正在稳步提升,发展路径更加清晰,行业自律初见成效,社会形象明显改善,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不断提高。截至2016年底,私募基金持有A股总市值仅次于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和保险,超过全国社保基金,跻身于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之一,有力推动了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除了规模增长,私募基金专业能力也有较好体现。清华大学《2017年中国私募基金研究报告》显示,股票型私募基金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全市场指数的年化收益率,能够为投资者获取超额回报。超额收益的主要来源是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收益波动率更低,尤其是对下行风险控制能力十分出色。

景林资产认为,私募基金以其较为灵活、高效的机制,可以成为对接实体经济和金融资产的重要工具;对金融资产的高效配置和运用,也为高净值投资者的财富管理和增值带来新的机会。私募行业独特的风险收益结构在实业端和金融端进一步激发创造力,使得资产的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不断强化的监管给私募行业带来了很多积极变化。在众多从业者看来,野蛮生长时代结束,私募行业从“量”的稳步增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

“私募基金从原来的简单草台班子向有前中后台严格组织架构的规范公司发展。很多私募公司不再是原先的个人炒股模式,而是成长为一个标准的资产管理公司模式,作为一个以契约责任为立身之本的行业,治理结构的规范是一个先决条件。”北京和聚投资首席策略师黄弢表示。

此外,在加强监管的大背景下,私募行业的专业化和多元化特征愈发体现出来,先后出现了一批有自身核心竞争能力的私募公司,各自在更擅长的领域寻求长期发展。它们投资策略清晰,客户定位明确。

加强监管正在帮助行业“良币驱逐劣币”。强者恒强、弱者淘汰的局面正在形成。展博投资总裁冯婷婷表示,随着监管趋紧,管理能力优秀、管理经营合规的机构将取得更大领先优势,经营不规范的机构则会被慢慢淘汰,加之众多力度到位的惩罚机制,行业将经历大规模的洗礼。

未来5年,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预计,私募行业会出现两个趋势: 一是二八分化,诞生出私募界“漂亮50”;二是会出现千亿级别的大型私募公司。

杨玲认为,海外对冲基金就是内地私募行业的很好参照。海外对冲基金最大的特点就是基金规模分布满足“二八”定律。截至2017年5月,根据Preqin的统计,“10亿美元俱乐部”中有701只对冲基金,数量大约只占基金公司总数的12.5%,却管理着88%的对冲基金资产。

重阳投资副董事长汤进喜也表示,私募行业内部可能迎来结构分化的大调整,私募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促进行业分化的因素来自合规、市场、投资者等三个方面。具备出色的合规运作、风控水平,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理性投资的管理人将得到更多投资者的信赖。这也符合国际同行业发展的趋势。

适应监管合规要求 私募基金积极规范自身运作

吴君 赵婷 房佩燕

近几年,围绕各项私募监管新规的出台,私募基金管理人、销售机构等从资金募集、投资运作、信息披露等多个环节对自身行为进行修正和完善,私募基金行业迎来了新的洗礼。

重阳投资副董事长汤进喜告诉记者,根据监管要求,公司重点开展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完善了公司业务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了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投资管理、风险管理、公平交易管理等制度及实施细则;二是加强了公司的合规培训,提高员工的合规意识和水平,比如过去一年多,在内幕交易、员工买卖股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等方面开展了多次培训;三是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公司每年都会要求业务部门自查,然后合规部进行抽查,并将员工遵守法律法规、自律规则和公司制度的情况纳入绩效考核。

北京和聚投资首席策略师黄弢表示,公司主要做的工作包括:一是在备案登记方面,建立了法律意见书出具等流程,安排专人与协会、律所对接,并按照要求进行系统填报、复核和更新;二是在募集方面,建立了营销推介、募集管理等制度流程,要求所有募集推介材料需内部审核通过后方可使用或对外发送;三是在信息披露方面,建立信披管理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月度、季度和年度等定期信披、重大事项临时信披,所有信披报告发出前都进行双人复核;四是在内部控制方面,建立和完善了产品管理、投资运作、交易执行、合规风控等多项制度,此外还建立了内部稽核程序和方法,发现问题要求业务部门及时改进。

展博投资总裁冯婷婷表示,公司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首先,过去三年间不断完善内部人员配置,除投资、研究、交易等专业岗位人员外,公司还增设了合规、信息披露、适当性办法落实等专岗,员工数量从20多人增加到现在将近40人;其次,制定了一系列内部制度文件,细化各条线业务制度规则,过去三年展博内部就下发了十多个制度文件;再者,持续开展内部培训和学习,在“投资者适当性办法”颁布后,内部组织学习了三次,还进行了一次闭卷考试。

星石投资总经理杨玲表示,首先,星石在业内较早设立了独立的合规风控相关部门,由风控委员会单独管理,并设置专职的合规风控负责人;其次,2013年新《基金法》出台后开始编制和完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并且在各个部门都设立了合规风控责任人;再者,每当有新政策出台,星石都会及时调整合规管理工作,也曾为此专门聘请外部律所进行全体员工培训,并组织员工参加协会的执业培训;此外,星石还设置了关键岗位谈话、多层次合规风控讲话等心理建设措施。

朱雀投资高级合伙人王欢认为,对私募行业本身而言,合规、诚信、专注投资的私募基金将得益于这些监管制度,实现“良币驱逐劣币”;对于投资人而言,规范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意味着对他们的保护加强,让他们在购买相关私募基金的产品时可以更放心。

股权私募:中国科技创新幕后英雄

吴君 赵婷 房佩燕

在中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型升级的关键历史时期,规模超6万亿元的股权私募作为主要的早期投资活动参与者,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资本市场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股权私募规模在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2017年上半年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总额近4481.3亿元,相对应的投资总额为3839.2亿元;分别远超2012年全年的2177.9亿元和1704.8亿元。 其中投资规模最大的三大行业分别为互联网、电子及光电设备、汽车,上半年的投资金额分别为823.5亿元、562.5亿元和341.7亿元。

具体到日常生活,很多高科技公司,尤其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驾驶等先进技术的大公司,都是在私募股权投资的支持下才得到长足发展的,其中既包括公众熟知的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也包括现在深度影响老百姓日常生活的饿了么、摩拜、滴滴等公司。歌斐资产表示,股权私募对整个中国科技的突破、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歌斐资产认为,中国股权私募和中国领军企业是相互成就的,互相之间有着巨大的协同作用。“最初是私募股权投资推动了这些企业成为领军者,这些大企业之后又会把一部分资金投入在股权投资中。”

同时,作为重要的直接融资工具,私募股权基金担负着将社会资金转化为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的重担。盈科资本副总裁李兵表示,金融的本质,第一是杠杆,第二是风险。绝大部分私募股权做的就是资金“脱虚入实”的工作,将大量社会闲散资金、过剩资金等,通过参与投资,注入到实体经济中。盈科资本更愿意去投实体经济,因为这些实体企业本质上有主业,且主业扎实。

盛世投资总裁张洋谈到私募股权对实体经济的作用时说,股权投资通过长周期的资源配置固化资金,能减轻短期套利资金对于经济周期的冲击。通过正向的财富效应和回馈,培养和鼓励一批长周期资金的合格投资人,为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奠定了基础。另外,通过引入专业基金管理公司,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形成不同主体的动力一致性机制,能够起到社会资源配置效应的最大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