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史上最大分裂:牛熊共治

A股史上最大分裂:牛熊共治
2018年01月01日 15:55 数据宝

A股这一年大盘上涨、总市值增加,如果剔除沪深300的因素,整个A股市场是市值缩水的、是总体下跌的。深层数据,可以透视2017年股市99%的故事,开启2018年新视角。

A股很多玩法被颠覆了,过往的游戏规则,在这里遭到了重建。

股市真实的面目,在数据的对比下剥离表面的幻术,渐次露出陌生的不安。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的一年股市要开启了。

于是,你需要认识真实的股市。

结构性行情的真相

从指数看,2017年股市是个平稳又不错的年份,深沪主要指数都是涨的,深市涨、沪市涨,按理来说已经代表了整个市场呈现出了一定的赚钱效应——但大部分股民的直观感受又与此不同。

从数据来说,这一年A股总市值增加了近6万亿元,比去年多了11.8%,这是怎么增加的呢?

数据宝对此进行专项分析:全年新上市436只新股,合计最新总市值为8600亿元,扣去这一部分,A股市场原先所有个股全年总市值增长5.12万亿元。关键的数字来了——沪深300成份股总市值增加了5.82万亿元。A股之所以一年下来深沪大盘指数是涨的、总市值增加一成,从结构上论,是沪深300带来的。如果剔除沪深300成份股的上涨因素,整个A股市场2017年是市值缩水的、是总体下跌的。

再具体而言,沪深300的上涨又主要是上证50带动,扣除新股因素,上证50贡献了A股六成的市值增长。

在行情上也可以看出,上证50是这一年表现最好的群体,25%的年涨幅冠压群雄,其次是沪深300全年涨21%,创业板指则是唯一下跌的主要指数。

物有百转轮回

牛熊共治,A股历史上并不罕见。市场上有特征性地分裂出现马里亚纳海沟,前所未见。

整个A股的个股数史无前例地高达3400多只,剔除次新股,全年近700只股票上涨,这个数字较好地揭示了“结构性行情”的定义。

今年的股市,用术语我们一般称之为“结构性行情”——市场上部分有业绩支撑或预期较好的股票上涨,多数的股票涨不动、下跌的行情。

以往我们说结构化行情,但大家几年前很难想到有一天是中小盘股的创新低与蓝筹股的创新高共存、创业板的低迷与上证50的高昂共存。

以往A股资金面不活跃,场内资金自循环的玩法,都是“抛开大盘炒个股”,升级版是“按住大盘炒个股”。这是A股这么多年来最常见的市场思维。现在的情形,跟以前的很多玩法都完全不同了。

部分白马股回调,前段时间成为了大新闻。

人家创新高,然后回调几个点,就成为大新闻,那你们考虑过另一种股票的感受吗——躺在低谷中起不来,有的甚至不断创新低。

交易欲望变低

除少数在风口的科技股外,投资者对中小盘股票、成长股交易欲望显著变低。

数据宝的监测显示,创业板的日均换手率从2016年的2.36%降至1.57%,直观显示出这一年交易力度不足前一年的七成。蓝筹股则是保持了交易上的稳定,上证50成份股的换手率基本保持水平,沪深300成份股的换手率还略为上升。

很简单,大部分股票缺乏赚钱效应,股民交易欲望就会降低。指数所维持的繁荣不能称之为“表面繁荣”,不管从深沪大盘指数的上涨还是股市总市值增加来说都是真实繁荣;但这些交易标的的覆盖面有限,与普通股民的交易习惯相左,大部分的股民并不能从中获益,却会从大部分的个股下跌中受损。这就表现出对大部分人而言缺乏赚钱效应。

大盘股行情渐临拐点 成长股当立

很多机构投资者认为2017年是价值投资的胜利年。

我深不以为然。

中国的部分机构投资者,把贵州茅台当作价值投资的旗杆的毛病一直没能改掉。

茅台是一家优秀的公司,但它既不是中国经济的方向,也不是中国产业的方向。

如果从盈利情况来说,人们1996年、1997年买四川长虹时,信心比现在买茅台的人可足多了。要是盈利稳定增长、长期分红、估值低(现在33倍的动态市盈率估值也很高了),就是价值投资的标杆,那么大家如果把目光放眼全球主要市场,就会发现好东西不够买——日本股市8倍市盈率以下的亚洲食品饮料巨头(同样现金流状况好到爆表),怎么也比茅台更够得上价值投资吧?

2017年的所谓价值投资,不过是以前机构在阶段性熊市、结构性牛市的抱团取暖模式到极致。贵州茅台创出A股历史上最高股价,是在股市出现新政策但新政策又不够明晰的情况下,主力资金抱团集中到部分个股以免被市场打蒙的一个表象——贵州茅台是机构持股最集中,去散户化最有成果的一只股票。

政策鼓励价值投资。价值投资的定义很多,但短线交易肯定不是价值投资,机构投资者是善于长线持股的。长线持股就怕踩地雷,从成长股撤出来,能安心找到接盘人的股票不算多。没什么机构卖,但是又不断有机构去买,茅台股价于是不断上台阶。

股市每次抱团取暖,最终都是曲终人散。

原因很简单,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要是大盘股行情持续下去,最终会怎么样,大家想过吗?

持续下去,就会成为超越2007年沪指6124点的大牛市。

A股从来没有长期上涨的牛市,牛短熊长。2015年是近年离牛市最近的一次,我们现在要有大行情,首先,就要超越2015年的行情,突破前期套牢区、突破前期重重套牢盘的阻力位。

资金面不宽裕格局下的抱团,最后都会演变成谁先走谁赢。

2017年的变数,在于资金面。

国内整个资金面,是宽裕的。只是在去杠杆的防控金融风险大背景下,股市新入场活跃资金不足的现象会得以持续。所以变数在于,股市缺乏新鲜血液的状况会不会2018年改变。

以对A股这么多年的观察,场内资金玩法的核心奥义,抱团取暖是第二梯次;第一梯次,是风格转换、板块轮动。

大规模更换主力标的,我谓之风格转换;短周期更换主力标的,我谓之板块轮动。

固然部分个股有被边缘化的趋势,在这一年的市场波动中,市场的悲观预期也一般得到了体现,股价和估值循环双杀,人们不敢抄底,是风险犹在。一旦市场预期改善,能弹起来的,预计难以是目前已经涨到山腰乃至山顶的大盘蓝筹股;有奔头的,应该是跌到股价低迷、成交低迷的成长股(首看会不会踩地雷)。

后股改时代格局正在解构重建

股市交易的面对的是当下,但主要是对未来的预期,而不是过去,过去往往成为未来的反面。

所谓盛极而衰。

所谓否极泰来。

讲的都是这种故事。

一年前,我在数据宝写了一篇春节新年献词《股市十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了4个主要观点:高送转失灵、类坐庄模式失效、大扩容等待从量变到质变、重新定义国家队。

现在回头看,简直是一封预言信——高送转炒作风格这一年在政策引导下遭受极大打击,既然A股传统法宝高送转都失灵了,炒概念的类坐庄模式失效当然就失效了,2017年的IPO大扩容超过了2016年,加速缓解了人们对IPO堰塞湖的忧虑的同时,由于股票家数的不断增加,部分个股必将边缘化,优质股票将更加脱颖而出获得更大投资价值,这就是4个主要观点的逻辑,也是2017年A股的演变逻辑,这也是该文的4个小标题。该文一共5个小题,第一个小标题是“注意力经济正成为一号稀缺品”——不断下跌的个股,换手率不断下降的个股,成交低迷的个股,振幅低迷到“佛系”的个股,都是这种趋势下的产物。

至于《股市十年未有之大变局》一文的小标题——“重新定义国家队”,近期貌似有不少文章统计了国家队的2017年炒股成绩,这方面的数据统计我就不列出了。就水平而言,国家队当然高出大部分投资者,获得超出大部分投资者的收益也是正常。只是想起2016年的一些时段,常有媒体和自媒体统计国家队的数据,说在这只股票上被套了,那只股票上被套了。现在大家知道了,这些文章真的是too young too simple。所以,2017年写那些文章、有那些认知的人,被市场教育、被国家队教育,是正常的。

《股市十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说的就是一件事:“后股改时代这十年形成的格局,正在重建。”一年回头,市场演变都落在该文最后一小节的这一句话上。今天,我又用一年前的这句话作为小标题。原因是:这一切,一年时间不够,这是开始,仍在继续。

A股史上最大分裂情势下的牛熊共治,是旧秩序解构、新秩序待立的混沌时光。

末了,看个股市之外但跟股市极其重要的数据。

这是我国M2(广义货币供应量)三十年来的数据图,最近十年明显处于史上最大规模放量区间。

2017年11月最新数据是167万亿元,这一数值在2012年底是97万亿元,在2008年底是47万亿元。但是股市今年是缺乏活跃资金的,楼市受制调控,热钱也变谨慎了。以往大体量资金在股市楼市间的跷跷板效应也出现了失灵,这是投资者需要留意的一个新现象——这可能意味着,以往很多躺着赚钱的模式,今年更加玩不转了,很多行当将回归本源。

相比房地产市场,我更愿意投资2018年的股票市场。楼市买涨不买跌,一旦下跌,流动性立即枯竭,投机性资金大面积撤离,兑现成为大问题。股市,任何股票对于中小规模资金而言,不存在流动性风险。

这是一个充满新机会的时代,是一个充满陷阱的时代。后股改时代这十年形成的格局被解构,新格局的重构中,会是冒险家的新乐园。

数据宝(shujubao2015):证券时报智能原创新媒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