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情绪:贬值预期下的众生相

人民币情绪:贬值预期下的众生相
2016年11月05日 10:25 数据宝

人民币究竟值多少钱?

10月以来,“发现人民币价格”再次成为外汇市场最大话题。

对于普通人来说,外汇市场的明暗大战、刀光剑影,过于遥远和生涩,最能感知的还是财富保值增值压力。

《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普通白领、中产阶层以及贸易商,有些人在为开一个银行海外账户奔波,有些人为已经买了境外保险庆幸,一些人更在意的是经济形势是否有好转。

白领保值焦虑

张华,外企白领,来北京5年,月工资税前两万元,除去房贷等家庭开销,夫妻两人每个月也能攒下1万元左右,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最近,因为购汇事宜,跑了几趟银行。

“快帮我把家里的水电单找出来!”

“用来做什么?”

“我要开个香港账户!非京籍居民办理,要有效地址证明才行!”

今年上半年,因准备出国旅游,张明将部分银行存款兑换成了美元,用光了夫妻两人的购汇额度。歪打正着,到了下半年,张明觉得,人民币储蓄换成美元储蓄,也能保值,“至少,从目前情况看,比投资理财产品靠谱点”。

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半年以来走向下行通道。10月份以来,相继跌破几个重要点位,直逼6.8关口,引发部分居民换汇情绪加重。不过,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规定,个人经常项目下的购汇,年度总额为5万美元。

张华原打算用亲戚朋友的名义继续购汇,却被告知,“打到同一账户超过3个人会被监管,超过5个人就有被停掉的风险”。

景泰利丰资产管理公司(香港)CEO管宇则在一场策略交流会上表示,人民币贬值或呈现三个阶段,分别是严防死守、且战且退、一步到位,现在是且战且退的状态,“现在可以适当配置些美元资产”。

人民币贬值压力大,配置适当的海外资产以避免人民币贬值带来的耗损,是一种分散风险的选题,而开设海外账户就成了实现配置的捷径。那么,现在在北京如何开设海外账户呢?

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了解,中国内地的建行陆港通龙卡、工行工银亚洲、中行跨境开户的功能介绍中都有海外账户业务,不过,多数营业网点都无法办理此类业务。

工行国贸附近的商务中心区营业室的联系电话无人接听。建行亦庄区域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建行陆港通龙卡这个业务听说过,但是从没人办过。”

实际上,内地居民在香港开通储蓄或投资账户的业务门槛在提高。一位汇丰银行香港地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前,存几万港元就可以开户,但是现在要起存20万港元才可以。另据了解,一些银行或将从明年1月1日起,只有优越客户(100万起)才能办理开户业务。

张华觉得时间很紧,慢一点可能就被挡在门槛外,对于他来说,“总觉得自己是最早被拦在门外的那批人”。

中产缩水焦虑

刘明,三十而立,年薪刚过百万,经朋友推荐,前段时间,去香港为自己和妻子购买了英国保诚的两份保险,“隽升储蓄保障计划”和“危疾终身保”。

前者是一份美元理财类保险。刘明夫妇每人每年缴费4.5万美元,连续缴5年。保险经纪人告诉刘明,“当受保人50岁时保单会有59.6万美元,合人民币410万元;61岁的时候会有138.3万美元,合人民币945万元;71岁会有296.1万美元左右,合人民币2020万元,81岁时是本金的27倍,86岁时是本金的36倍,直到去世,保单失效,转化成遗产,留给孩子,钱是可以在缴费完后任意时间提取部分或者全部。”

刘明的理财观,是目前部分中产阶层的一种典型表现。香港的保险经纪告诉刘明,他经手的最大的一笔保单有7000多万,“目前保单是不收税的,但是2017年1月1日后的新单,都将上报税务系统”。

华泰证券分析师罗毅坦言,现在赴港购买保险产品的内地客户主要为年薪在30万以上的人群,有较高的保险意识,通过购买香港地区保险扩大保障,并以持有离岸美元资产进行汇率风险对冲和资产保值。

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香港地区保险市场向内地访客发出的新造保单保费为301亿元,占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36.9%。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只有139亿港元,增长了1.17倍。

为此,银联国际近日发布《境外保险类商户受理境内银联卡合规指引》(下称《指引》)规定,境内居民在境外购买与意外、疾病等旅游消费相关的经常项目保险,可以使用银联卡支付;其他保险项目严禁使用银联卡支付;境外保险类商户单笔交易不超过5000美元或其他等值外币的消费金额限制。

不过,英国保诚一位资深经理告诉记者,“除银联外的其他支付方式,如VISA、MasterCard等都可以刷卡。”

其实,通过购买海外保险的方式,让资金出海,只是其中一种形式。

仲量联行香港董事总经理及投资部总监曾焕平告诉记者,“第三季度,香港房地产成交量环比增长强劲,季度涨幅达到56%,中国内地企业参与了本季度香港市场的大部分投资交易。”

近日,胡润研究院与汇加移民联合发布的《2016汇加移民·胡润中国投资移民白皮书》显示,一半以上高净值人群担心人民币贬值。平均海外金融投资额占平均财富的15%,未来三年,超过六成的高净值人群打算在海外配置投资性住宅。

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董事总经理哈继铭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表示,一个国家有外贸经常账户持续顺差,这个国家不应该有贬值压力,应该是升值压力,“我觉得中国的情况,资金之所以外流,投资回报太低是其中一个原因”。

贸易商也焦虑

马先生,青岛一家服装出口贸易公司负责人,“大家都说人民币贬值我该高兴,做出口,赚美元啊!但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

马先生的服装主要出口德国,从上半年开始,客户要求使用人民币结汇,“所以,人民币贬值对我们来说,没有大影响。确实想多赚,但是真没有啊!”

人民币贬值,从理论上来说,应该能促进出口。但是,实际情况呢?

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一位进出口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人民币贬值,理论上促进出口,但是,外贸现在仍然不好做。例如尿素出口业务,人民币贬值带来利好,但是又把钾肥成本冲高了,综合来看,影响不大。而且,现在外汇市场,你贬我贬他也贬,除了美元,其他很多国家货币都在贬值。”

从数据看,也确实应验了该业务经理的判断。

中国主要贸易伙伴美、欧、日经济持续低迷,货币刺激乏力。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说,9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速大降至-10%,连续6个月同比下滑,主因还是全球需求疲弱和去年基数走高。

中信证券研究员胡玉峰也在研报中称,“9月数据进口出口均低于预期,贸易显疲态。”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9个月,民营企业进出口6.76万亿元,增长4.1%,占外贸总值的38.6%。其中,出口4.68万亿元,增长2.3%,前值3.3%,占出口总值的46.5%,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和国有企业出口比重,继续保持出口份额居首的地位。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赵雪情认为,人民币贬值对不同行业的影响存在差异。人民币贬值利空进口比重高、美元负债规模大、拥有高流动性或巨额人民币资产的行业,如航空行业、进口经销行业;利好出口比重高、外币资产多或拥有产品国际定价权的行业,如出口为主的制造业、仓储业。

贬值预期焦虑

继10月人民币汇率单月跌幅创“8·11汇改”以来新高后,11月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势明显放缓。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11月4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7514,较前一交易日下跌23个基点。

市场最关心的还是,人民币汇率的走势问题。

瑞银财富大中华区首席投资总监及首席经济学家胡一帆认为,人民币汇率未来1-3年还是有贬值的压力,最主要是来自于资本外流。“我们判断今后的1-3年人民币对美元有持续贬值压力。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贬值4.6%,今年可能贬4.5%,明年可能也会在3%-4.5%。”

对于人民币贬值预期,有两个数据值得关注。

10月30日,央行公布9月底外币对本币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空头头寸,其余额增长了164亿美元至453亿美元。此为央行今年4月开始公布此项数据后,该数据第一次变化。

另一个数据是代客结售汇逆差加大。数据显示,9月,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扩大723%。针对这一数据,有消息称,外汇管理局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了新管制措施。

不过,10月2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强调,外汇管理部门未对汇兑和跨境收付等采取新的管制措施,各类购付汇和收结汇交易均正常进行,并要求银行遵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切实履行展业自律要求,加强真实性合规性审核。

“贬值预期导致真实的资金流出,资金的流出又强化了外汇市场人民币的贬值预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Freeman经济学讲席教授李稻葵认为,这种自我循环的逻辑在外汇市场屡见不鲜。本质上讲,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无非是各国间的产品价格与资本价格长期看应该基本匹配,短期看,汇率具有多重均衡的性质,当前人民币的汇率正属于典型的多重均衡。

李稻葵认为,从短期来看,必须坚持管理好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让市场明白,人民币不存在根本性贬值的动因,政策取向就是保持人民币兑美元的基本稳定。具体而言,人民币每年的贬值幅度不应该超过3%,因为这是中美间无风险资产的利差,即人民币资产的回报率高于美元资产的3%。如果贬值超过3%,就将搅动资金外流风潮,导致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