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公司跨境并购进入业绩估值双升2.0阶段

A股公司跨境并购进入业绩估值双升2.0阶段
2017年05月23日 15:20 研客

文/刘玫

日前,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2016年年报已经全部披露完毕。上市公司的年报可谓是中国经济的风向标,从年报信息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新的进展和特征。2016年年报来看,虽然从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在国内市场的并购重组数量均有所下降,但海外并购市场却演绎出了一波持续升温行情,海外投资的标的多集中于欧洲、美国等经济发达体,且巨额的大手笔交易更是屡见不鲜,例如:万达35亿美元收购美国传奇影业、海尔54亿美元接手美国通用电气的白色家电、海航旗下天海投资以60亿美元大手笔收购美国信息技术企业英迈、中国化工集团准备以400余亿美元交易额并购世界最大农化和种子企业先正达……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部副主任白明曾指出,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国内产业转移、一带一路等多重因素影响,中国企业迎来海外并购的最佳时机。其中,由于A股上市公司融资手段丰富,资金来源稳定,资金使用期限较长且使用方式灵活,A股估值普遍高于海外市场,因此进行海外并购有先天优势。

那么,在海外并购的大航海时代,上市公司出海的逻辑是什么,对于自身发展有何积极意义?

A股企业出海潮

纵观2016年,中企海外并购成为了全球并购市场的焦点。来自清科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共完成交易237起,同比增长6.8%,披露交易金额案例数187起,涉及交易金额5,230.21亿元,同比增长170%。其中,已完成的交易中,多项海外并购记录被刷新,例如,海航通过天海投资收购英迈刷新中企在美规模最大IT类并购,巨人网络完成对playtika的收购,创造中企在以色列最大规模并购纪录。

有业内人士曾直言,在一笔海外并购的交易中,如果潜在的买家中没有中国客户,卖方便会忐忑不安,怀疑此次交易有问题。这个或许夸张的业内“段子”也从一侧侧面反映出了中国已经成为了海外并购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推动中企海外并购规模持续上升的原因,有国内外的政策性因素,也有企业自身以产业整合、产业升级、产业调整为主的外延式发展诉求。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当前中国经济进入转型的阵痛期,经济转型的压力之下,政府更加鼓励企业能够加速走出去,并通过不断完善的政策、法律、融资政策为企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海外投资环境。

普华永道企业融资部中国区主管合伙人黄耀和曾公开表示,促使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根本性动力包括传统产能过剩、经济结构性调整,及周边国家低端产业的兴起等。

与此同时,2016年,监管层面加大了对于并购重组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对于“忽悠式”“跟风式”和盲目跨界重组等加大了打击力度。一系列强势的监管政策持续向市场传递信号:对并购重组和再融资路径的限制会持续加强,管理更加严格。相应地,A股企业自然开始寻求新的发展路径。

而从企业自身发展诉求来说,优秀的A股企业有着强烈的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渴望,毕竟更分散的资产配置能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同时进行海外投资并购也是成为世界一流公司的必经之路。例如,海尔就是通过并购GE(通用电气)的家电系列,实现了快速扩张。另外,海航也通过一系列兼并重组实现“滚雪球”式快速发展。可以说,海外并购热潮是中国内地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也是产业结构转型的便捷之路。

但是与此同时,分析人士指出,随着外汇管制的收紧,给中企海外并购的发展态势增加了一定的不确定性。从今年前四季度的数字也能看出,中企海外并购的发展势头所有下降。不过,普华永道在今年初的报告中展望道,中国政府将继续鼓励具有战略意义的跨境并购。从中长期来看,所有促进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的驱动因素依然存在。因此,普华永道认为,中企出海进行海外并购将在2018年可能继续创下新高。

海外并购进入2.0阶段

回顾中企出海的历史,颇有一些规律可循。中企海外并购的金额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2002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的对外投资的额度还只有2亿美元,到2005年,已经达到65亿美元。而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企业愈加开始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

从行业分布来看,法兴银行法国国内部中国负责人陆红英曾经总结指出,2015年就像是中企出海的分水岭,2015年前,中国大笔并购主要围绕能源和资源展开,2015年之后的并购范围扩展到了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

而从2016年深市的海外并购案例来看,似乎也可印证上述判断,2016年,深市披露的29起海外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显示,收购的主要标的多是集中在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医疗器械等领域。

如果说2015年前,中企出海大多数是以获得发达国家企业的核心技术、优势资产为目标的,例如从几年前的吉利收购沃尔沃、联想收购IBMPC,到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机械巨头普茨迈斯特、美的集团收购德国机器人企业库卡等,利用先进技术、设计、品牌、研发团队等核心资产,瞬间华丽转身至“食物链”高端。

那么,近两年的海外并购俨然已经进入到了2.0阶段,即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先进服务整合自身业务,实现产业链升级。海航旗下天海投资在这方面便是一大典型案例,2015年末至今,天海投资先后收购了前海航交所、海航深圳供应链、参股中合担保,2016年末,天海投资收购了IT产品传统分销以及供应链综合服务行业的龙头英迈国际,同时对部分从事海运业务的子公司进行了剥离。一系列布局之下,天海投资便以英迈国际为业务切入点和战略基点,从而确立以“投资+运营”为双轮驱动的、加快实现全球范围内推广IT供应链业务和科技投资业务的双轮生态圈,以充分发挥投资体系与运营体系的协同效应。

类似天海投资这样以船运领域的实体企业起家转而寻求转型升级道路的案例还有很多。正基于此,近两年中企出海的能源和资源类并购项目的数量逐渐减少,工业品、消费品、金融以及科技、电信、媒体类并购项目的占比则不断上升。

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估值和支付是海外并购重组的两个重要因素。像天海投资这样的外延式并购重组对于上市公司乃至板块估值和业绩提升作用自不待言。天海投资在2016年2月进入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程序,收购纽交所上市公司英迈国际100%股权,2016年12月股权交割完成。而尽管公司2016年的年报中只合并了英迈国际12月份的财务数据,从数据上看,天海投资已经步入公司发展史上的拐点,在天海投资2016年的财报中,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61亿元,同比增长超51倍。英迈国际仅用一个月的业绩就可以实现对天海投资一整年业绩的“神助攻”。而2017年一季度,天海投资的表现更是抢眼,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已达到717.27亿元。

招商证券研报分析称,英迈国际过去五年的净利润年均增长率为9.5%,预计未来五年内的年均增长率将保持在8.7%,均处于行业中间水平。基于对英迈国际历史经营业绩的评估和对其未来经营业绩的预测,其利润有能力够覆盖天海投资用于并购英迈国际的银行贷款利息支出,并足以抵消公司利用自有资金收购英迈国际导致投资收益减少的影响,本次并购交易总体来讲将使天海投资经营业绩有所提升。

而随着海外并购市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发挥出跨行业整合的协同效应才是众多企业实施海外并购的战略意图所在。在海外并购整合中,通过对于核心技术的掌控,整合品牌营销、客户资源、销售渠道和网络、采购模式、研发体系等,形成协同合力,从而提升并购双方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长远来讲可以重塑行业的竞争格局。

招商证券的研报也指出,IT行业整体欣欣向荣和全球IT支出的持续增长为IT供应链服务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随着华为、联想、小米、魅族等国内IT企业加速“出海”,英迈国际有望凭借其强大的国际化IT供应链管理体系让国内优秀的IT公司更好的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其自身也有望充分受益这一过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