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加速减持 别慌!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加速减持 别慌!
2016年07月29日 21:14 e公司

6月开始,A股市场上重要股东减持大幅加速,直至7月收官战之后这一趋势并无放缓迹象,7月总减持市值再创年内新高。弱势反弹中重要股东们“落袋为安”的倾向使投资者或慌张,或纠结,到底减持潮何时才能减退?是否会使期待中的吃饭行情夭折?

7月股东减持市值再创新高

6月份开始,A股市场上重要股东减持如疾风骤雨般大幅加速,总减持市值达到341亿元,创下2015年7月以来的一年来新高。进入7月,这一趋势并无放缓迹象,从月度数据上观察,重要股东的减持之风似有愈演愈烈之势。7月份总减持市值达到346亿元,超过6月份再创新高。

在今年行情表现中,似乎每次反弹都成为重要股东出货的好机会。

7月份行情一度转暖,上证综指一度站稳3000点并冲击3100点,虽然7月27日股指受全面趋严监管政策的影响大幅下挫,但7月仍收出小阳线,累计涨1.70%。同花顺数据显示,7月份以来,共有277家上市公司股东在二级市场有减持交易,合计减持26亿股,套现金额为346.11亿元。无论是上市公司家数、总减持股数还是总减持市值,均创出年内新高。

这种现象也出现在6月份和3月份,当月上证综指上涨0.45%,总共有262家公司被重要股东减持24.26亿股、341.36亿元。3月份上证综指上涨11.75%,当月重要股东减持也出现一个小高峰,总减持市值年内首次突破200亿元,达到216.60亿元,总共有169家公司被减持13.35亿股。

综上可见,3月、6月及7月是今年以来股指收红的三个月份,这三个月份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动作频繁,减持额都出现明显的增长。对应的,1月份总减持市值仅98.94亿元,而2月、4月及5月的总减持市值均为100多亿元。综合来看,今年被减持的上市公司有1567家,主要集中在金融、医药生物、有色金属、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其中被减持市值在1亿以上的减持有51次,被减持市值较大的公司有民生银行、海大集团、西部证券、强力新材、全通教育、信威集团、天齐锂业等。

相较于减持,而7月增持数据虽然有所增长,但仍远远落后于减持金额。统计显示,7月重要股东总增持市值为178.55亿元,仅次于1月份的232.84亿元。这一数据最低是在3月份,为115.48亿元。由于增持金额增速远远不及减持金额,3月以来至7月,净增持市值均为负数,其中6月净增持市值为188.66亿元,而7月为177.56亿元。

清仓式减持未必可怕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期上市公司频频出现清仓式减持,这种股东拟全部抛售所持公司股份的减持计划,通常会令市场瞩目。不过,投资者不需要看到“清仓”的字样就心慌,清仓式减持的负面影响并不是绝对的,不一定是看空上市公司。据证券时报•莲花财经(ID:lianhuacaijing)记者归纳,清仓式减持的原因有以下三种:

一是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以应流股份为例,公司7月4日晚间公告称,收到股东 CDH Precision(HK) Limited和 CEL Machinery Investment Limited的《股份减持计划告知函》,出于自身资金需求及优化公司股权结构,拟在2016年7月8日至2017年7月7日期间,分别减持公司股票不超过3725.51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8.59%,共计17.18%,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完成。对于这一清仓式减持计划,东吴证券认为,小非减持后,公司没有外资参股的背景,作为民参军优质标的,预计将会为未来获得更多的军方认可扫清障碍。

二是原始股东出于自身资金需求退出。6月9日,音飞储存公布的《关于股东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也显示,公司股东优立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立管理”)自本减持计划公告之日起三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即2016年6月16日至2016年12月15日期间,通过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方式或其他上海证券交易所认可的合法方式减持公司股票不超过37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75%,减持价格视市场价格确定,减持原因为股东自身资金需求。公告显示,优立管理在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前持有公司股份375万股,于2016年6月15日上市流通。

三是员工持股计划清仓。7月25日下午, 安利股份发布公告称,截至2016年7月22日,公司第1期员工持股计划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共计453.43万股已完成出售,后续公司将进行资产清算和分配工作。此外,中南建设6月3日发布了关于2015年员工持股计划锁定期满并终止公告,称“陆家嘴信托-中南建设员工持股1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减持了3677万股。

如何克服“减持恐惧症”

在市场的弱势反弹中,重要股东们“落袋为安”的倾向使投资者或慌张,或纠结,到底减持潮何时才能减速?是否会使期待中的吃饭行情夭折?

兴业证券的看法比较悲观。其认为,从历史数据来看,突然的减持爆量往往意味着在未来2-3 月内指数出现阶段性顶部。同时,由于减持的热情上升,市场内大宗交易开始活跃,折价率开始快速攀升。数据显示,6月大宗交易折价率市值平均已经来到了5.00%上方,略小于去年五月份(股灾前)的极值 5.52%。 从历史经验来看,折价率的赶顶现象往往预示随着股指在未来2-3个月出现阶段性顶部。

对此,兴业证券总结,从产业减持与大宗交易的角度来看,似乎场内资金对于 6 月小幅上涨的行情并未有太足的信心,其认为,上述数据可看出,场内大宗交易主体对于目前市场上流传甚广的“吃饭行情”所推崇的上方空间持相对谨慎态度。

事实上,A股市场向来有“减持恐惧症”,当看到重要股东减持时,在信息并不完全对称的情况下,部份投资者往往会跟风走人。对此,一位高校金融系教授指出,并不是所有的大股东减持都是“负面”的,投资者对大股东减持行为的判断,还是要根据大股东的动机,并结合公司的基本面。比如,一种可能是大股东出现资金紧张,希望套现投资别的领域,或者希望把手中的股票释放出来给一些新的概念投资者,这时对公司基本面的影响便不是负面的。

而招商证券则认为,一直以来,很多投资者都理所当然的认为股东减持是对股价的绝对利空,但仔细想来,答案其实并没有那么显而易见。不可否认,股东的减持行为向投资者传递了股价估值过高的信号,很有可能会导致股价下跌;但另一方面,股东不会愿意将自己的股票低价卖出,他们有激励在实际减持前通过影响公司决策(如发布高送转公告) 等方式先推高股价,然后再进行减持。如此一来,就个股而言,大股东减持期间反而可能会存在超额收益。

在一些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公布高送转伴随着重要股东减持计划的现象,那就是“股东减持混搭高送转”。例如,6月23日,吴通控股公布2016年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实际控制人万卫方提议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向全体股东每10股转增30股。随后在6月28日,公司公告称,持股5%以上的公司股东万卫方、薛枫、谭思亮、何雨凝等计划三个交易日后的六个月内,合计减持公司股份不超6293.9万股,占总股本的19.75%。类似情况的还有怡球资源。

招商证券表示,其研究发现,减持公司实施高送转的比例高于A股市场比例,且减持比例越高,越可能实施高送转;减持比例在 5%-8%之间,且减持期间实施高送转的股票样本,80%都在公司宣布减持计划后的前两个月表现出明显正的超额收益,并且平均上涨幅度超过上证指数 25.08%。因此,其建议,从个股博弈的角度,实际控制人或控股股东减持比例在5%-8%之间、减持公告时股价低于前 3个月均价,且存在高送转预期的股票存在中短期的参与机会。

不过,在近期存量博弈的市场中,重要股东频繁的减持,无疑会打击投资者的积极性,从而消减市场的投资信心。西南证券建议,适当规避频繁减持且减持金额较大的个股,可以关注大股东或重要股东大幅度净增持的个股。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