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巨、王挺革等浙商谈并购秘笈,更有风口和目标

徐冠巨、王挺革等浙商谈并购秘笈,更有风口和目标
2017年10月30日 21:56 e公司

徐冠巨、王挺革、陈爱莲、胡季强......,这些上市公司掌门人,往往与浙商大佬、行业巨头、世界500强等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如果能得到这些大佬启迪、点拨,说不定你就是下一个......

近日,在浙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论坛上,徐冠巨、王挺革、陈爱莲等浙商大佬齐聚一堂,跟台下数百位浙江上市公司高管,分享他们的经营之道、并购心得,更有今后的“风口”和“目标”。以下是e公司按照出场顺序,收集整理的论坛精华。

卧龙电气董事长陈建成:北美业务短板可能今年能补齐

卧龙电气涉及电机及其电子控制装置和电动车等产品。近几年,电机在不断做加法,其他产业做减法。争取在这几年内,成为全球电机行业中的老大。根据相关机构的统计,2016年,卧龙的电机销售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如果我们继续整合,可能会变成全球第一。在中国国内市场,卧龙是绝对的老大。

在成为电机行业龙头的过程中,卧龙电气花了5年左右的时间。为了补齐产业链,我们不断地进行并购重组。现在卧龙形成了四大产品链,大型驱动电机、工业驱动电机、实用电机、新能源驱动电机,这四大产品链,都是通过并购重组形成。我相信这些产品经过今后的整合,业绩会得到充分的反映。

目前,卧龙电气有四大产品,两个销售总部,我们希望形成三张网,第一是销售网,相信这个网络,2-3年内能够完成;第二是技术网,技术网要8大统一,包括产品统一、工艺统一、工厂要统一等;第三是管理网,目前国内工厂与欧洲工厂还有区别,我们希望3-5年时间,做到业务流程统一化,做成一个国际化的集团。

到现在为止,卧龙电气的布局基本完成,在中国有20多个生产基地,在欧洲有12个生产基地。北美的布局,应该去年完成的,但是去年我们在收购这家美国标的资产时,由于涉及到军工方面的事情,不得不终止。 

现在,我们仍然在美国寻求合适标的,有可能今年年底会有结果。

这样的话,我们的全球布局就完成了。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中国、欧洲和北美各大生产基地的优势。中国的优势在哪里?成本低,控制力强;欧洲的优势在研发和技术;对于北美的优势理解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市场化能力比较强。这样的布局可以优势互补,我们相信通过相互资源整合,卧龙能够创造比较好的业绩。

万丰奥威董事长陈爱莲:走出去是为了更好的请进来 

万丰奥威的产业定位在“大交通”,战略规划清晰,围绕大交通 要走国际化的道路,要进行全球化的布局,结合我国的大环境,就是“走出去,请进来”。做了几年后,现在有所成效。

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的战略规划要非常清晰。怎样国际化的布局呢?万丰奥威的要求包括,一是资本国际化;二是人才国际化;三是区域布局国际化;四是产业主线国际化。

在“走出去”收购兼并过程中,我们有三大产业主线:一是大交通领域的汽车零部件。大家都知道万丰做轮毂,但这都是以前的事情,现在我们产业还涉及到机器人, 航空产业等。不过上市公司到现在还在做轮毂。万丰奥威上市已经有10多年,我们按照要求规范经营,在做好主业的同时,每年分红50%左右。

后五年规划中,我们通过战略布局“走出去”。“走出去”的目的,是为了“请进来”。国外企业有很多的优势,他们的技术,比较先进。在收购兼并的时候,我们有五大要素:一是技术先进性;二是市场占有率;三是品牌的影响力,四是盈利能力;五是还可以“请进来”。

在“请进来”的过程中,我们已经得到了效益的提升。对国内企业进行转型升级,从信息化的管理,到智慧工厂的建设,都得到了大力的发展。通过并购重组,转型升级以后,万丰奥威的汽车零部件,在全球市场中处于领先。同时,信息化的建设和智慧工厂的建设,使得经营管理得到提升,劳动效率得到提高。比方说,本来我们一个工厂需要1000人,现在已经可以降低到300人。

传化智联董事长徐冠巨:做好智能物流生态圈 创造无限可能

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我们都有一个愿望,就是把上市公司做好,给股东一个好的回报。并购重组,是实现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看来,就是“要素采购”。

整个公司要发展,要素不够怎么办?自力更新是一种办法,通过并购重组,迅速补齐短板也是一个办法。说到传化智联,我们的并购重组主要通过集团内部资源的整合。

传化集团化工起家,2000年的时候,我们进入到了物流。当时进入物流领域,就是一个共享的理念,平台的模式。当时我们觉得,经济发展以后,物流必然会发展,但是我们去调研以后,发现这个市场存在很多的问题。当时从事物流运输,都是夫妻店。所以,我们创造了一个信息交易大厅,把物流车引进来。到了2013年,模式从传化公路港向传化网转变,目的是打造一个可以提高企业供应链服务效率的网络。所以,从2013年开始,我们通过3-4年时间的努力,目前在全国的布局已经基本形成。

坦白来说,我们从开始时候也没有想到,物流是物流,化工是化工,但是到了2015年,我们更加明确的看到了物流的前景。但是,这么大的一件事情怎么办?那时候,大家都互联网都是高度追捧,尤其是阿里在美国上市以后。所以我们想到了,借助资本市场。

现在,重组完成了,上市公司的业务包括了化工和物流两大板块。如何让大家认识传化的物流板块?首先,我们从源头上进行改造,将公司的名称从传化股份更名为传化智联。其实,物流不等于运输。传化智联的物流是供应链物流,包括信息流、资金流、商品流等方面。另外,引导化工板块做成平台型。过去,我们的化工是从产业链环节中去找机会。现在,应该做成一个平台型板块,比如纺化业务,通过服务去提高客户的价值。 

目前,传化智联正在做两件事,一是的城市物流的物联网调度平台,现在这个平台上有200多万台货运车。二是易货嘀,它涉及到物流运输的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我们希望通过传化网,将物流企业和制造企业连起来,因此我们又开发智能信息系统。另外,为了打造了物流闭环,我们拿到了一块金融支付牌照。这块物流行业的唯一金融全牌照,第一个月交易的金额是3亿元,但到了今年9月,每天交易总额达到了15亿元,增长幅度非常大。

现在我们对消费端人的服务,是全方位立体化的,远远超过对制造企业的服务。传化智联能把智能物流生态圈生做成以后,我们的上市公司有无限的可能。

物产中大董事长王挺革:希望5年内在原有基础上增长5倍以上

今天的物产中大,是通过并购重组的产物。上市公司与原国有企业有什么区别?这是我们在整合重组中努力的方向。

在我们看来,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区别包括四方面:

一是上市公司有利于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形成。上市公司产权的多元化,要求物产中大的决策机制需要变化,这是一个很好的约束机制,所以我们的治理结构也需要往这方面发展。2016年,物产中大13%,利润增40%,今年前三季度,销售增40%多,利润增30%多,这都跟公司的治理结构有关;

二是融资功能发生了变化。现在,很多银行都愿意给物产中大提供融资服务;三是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换句话说就是资本经营,原来物产中大更多的是资产经营,董事长总经理关心的是报表的业绩效益,作为上市公司,不仅仅关心每个企业的绩效,还要资本的真正价值,所以我们对投资部、内控体系加大了;第四,有利于推动并购重组的落实。 

近几年,物产中大并购重组动作很快,包括退出民爆、汽车服务跟云服务合作、国际公司跟电商合作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物产中大现在聚集大流通、大公用、大健康,大智慧四大板块,可以预见,在3-5年之内,物产中大会成为浙江省最大的健康企业,目前包括金华人民医药、衢州医药,江干医药等。 

现在,物产中大推行的公司+基金模式,特别有利于并购重组,目前已拥有水务基金、健康基金、小镇基金等,可以充分调动资本的力量,降低了资产负债率,有利于上市公司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康恩贝董事长胡季强:未来5年之内原有基础上增长5倍以上

康恩贝2004年上市之时,只有大股东康恩贝集团部分资产。上市后,我们根据“条件成熟一家注入一家”的承诺,先后做了四次资产注入。第二,为了获取企业发展的资源——药品的生产许可权,但是药品生产许可权,特别是中药的生产许可权,从2000年以后审批非常严格,2007年以后,更加严格。过去10年,中国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总共只批了400多个中药,新药才100多个。

康恩贝有一个药品,从1996年跟中国中医科学院合作,到2011年才获得批复。但是,这个花了15年研发出来的新药,到现在还没有进入国家医保,也没有进行市场拓展。所以,药品的资源很重要。为此,我们围绕着药品资源,进行了一系列并购。

由于当时的环境,产品文化不能转移,所以康恩贝只能并购企业,涉及到内蒙古、云南、江西等5-6家中药企业,加上自身的药品,目前康恩贝已经有600多个药品,其中500多个是中药。通过并购重组获得的中药有400多个。这个数,相当于过去10年全国批复中药的总和。通过并购花费的资金是10多亿元,但获得了那么多的产品资源。

还有一种并购是为了规模和盈利能力而展开。2013年康恩贝启动收购贵州拜特制药,这家企业在收购的时候,已经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现在这家企业每年贡献的利润是3.5-3.8亿元,当时收购全部花了28亿元,收购的市盈率7.5倍,这笔收购还是不错的。

一系列的收购完成以后,康恩贝的利润从上市之初的2800万元,到去年实现扣非利润5.5亿元,增长了将近20倍。这都是跟并购重组有很大的关系。

不过,从去年开始,康恩贝又做了一些调整,首先是非制药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上市公司的业务集中到专注于制药产业,专注于中药为主的产业;然后注重内生式增长,对现有的10多家药厂进行整合,整合的主要抓手,就是推出了大品种大品牌工程,利用康恩贝已有的品牌资源,网络资源,品种资源,加上我们提升的文化力量,同时,在机制上做进一步的改制。我们希望未来5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增长5倍以上,主要是通过资源整合来获取。今年,已经有一个比较好的势头,已经连续六个季度,保持季度环比递增。

我们的目标有三个:第一,在5年之内,成为中国中医非处方药的领导企业;第二,用10年时间成为中国中药的领导企业;第三,用25年时间成为中国真正走向世界的大型医药企业。

阿里巴巴副总裁刘松:汽车产业未来存在巨大风口

互联网企业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企业,阿里这一次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成立达摩院,三年要在新技术投入超过1000亿元。从我个人来看,其实就是看到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实体经济叠加的战略机遇。

在这个机遇背后,可以谈谈先进制造业的机遇。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如何叠加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以阿里的合作项目为例,三年前,阿里与上汽集团合作成立斑马,做互联网汽车的操作系统。开始,大家对我们的合作都不看好。但是去年,与荣威合作的互联网汽车,一年销售是20多万辆。现在,上汽集团自主生产的汽车,70%都装了互联网操作系统。

这些消费者的背后,有些事情很值得关注。譬如从购买互联网汽车的用户来看,80%的消费者是“90后”。这些人,很多原来准备购买8万元左右的低端车,但是他们最终愿意花费18万左右购买互联网汽车。另外,我们还统计发现,购买互联网汽车的年轻人,后备箱被远程打开次数达到总共20万次,打开的重要原因是“远程收快递”。

我们在互联网汽车成功后,很多海外知名的汽车厂商都来寻求合作,包括大众、奔驰等都来寻求跨界合作。所以我们讲,当技术进入到一定阶段后,资本重组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工具。我们从一个新型技术的角度来看,未来5-10年,中国的汽车产业面临百年以来最大的机遇。 

在这么大的风口上,智能网联、电动化和自动驾驶,都是重要的关键词,比如智能网联,它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但可以带来巨大的产业升级。我们认为,汽车是一个超级的移动生活圈,因为今后人在汽车上的消费密度,5倍于在家庭消费。所以,社会资本看到未来汽车产业的机遇,都会考虑进行全球的资源配置。

一直以来,阿里在大家印象中就是一家电商企业,其实今天的阿里已经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天,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手段,解决光伏生产参数,将良品率提升5%。我们可以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解决轮胎生产配方问题。比如中策橡胶,这家公司生产的轮胎的配方,有来自泰国、越南和菲律宾三个国家的橡胶,但是,我们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发现,在这三个国家的橡胶产中,来自越南的橡胶,最容易对轮胎的磨损带来负面影响。所以,今天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对生产制造的核心带来影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