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泛海上半年亏10亿,卢志强长期高杠杆扩张

中国泛海上半年亏10亿,卢志强长期高杠杆扩张
2016年10月24日 22:19 e公司

即使中国泛海今年上半年亏10亿,净利润大幅下滑,负债1941亿元,负债率达83%,也没有人怀疑卢志强的赚钱的动力。

当卢志强24日宣布拟斥资约27亿美元私有化纽交所上市的美国大型综合金融保险集团GenworthFinancial,Inc,只需溢价4%,这家公司截至6月30日的净资产为170亿美元,上半年实现税后净利润3.28亿美元。

这是又一向类似民生银行、海通证券的划算投资吗?

Genworth

收购Genworth金融集团,相当于只花27块钱买了一个值170元的产品,这个定价没有遭到太大疑义。因为依据股价,中国泛海支付每股5.43美元的价格,相比Genworth上周五的收盘价溢价4.2%,这家公司就值这么多钱,股东应该还不大看好后市。

根据Genworth金融集团公布的数据,截至2016年6月30日,Genworth金融集团的总资产为1082亿美元,其中可投资资产总额为776亿美元;净资产为170亿美元,较2015年底上涨16%。

这个规模庞大,财务靓丽的公司,缘何选择变卖?

这家美国财富500强公司近两年来长期护理业务遭受损失,2014年三季度该公司亏损8.44亿美元,股价暴跌38.45%,最近两年,该公司不断出售资产以保证流动性。

流动性遇到问题,生存就成了问题,这个时候收购付出成本比较低,但收购标的经营出问题的概率也比较高。

2014年,法国安盛保险(AXA)表示,以4.75亿欧元(5.20亿美元)现金收购Genworth LPI一事进行独家谈判。当时Genworth金融集团就在变卖旗下资产。

过去两年,Genworth金融集团一直试图卖身,Genworth金融集团 董事会非执行主席James Riepe表示,在过去两年进行了积极而广泛的评估,最终选择与中国泛海达成协议。

中国泛海的收购中,除了收购股权,还有一笔钱用来解决流动性,承诺在债务到期或到期前向Genworth金融集团注资6亿美元以偿还其在2018年到期的债务,并将5.25亿美元现金注入美国寿险业务。

该交易得到董事会同意,尚需要股东以及监管批准,进程顺利的情况下明年年中将完成交割。

中国泛海董事长卢志强在声明中表示:“我们通过此次收购和额外注资11.25亿美元,为Genworth金融集团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有助于Genworth金融集团减少债务和提升评级,促进业务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Genworth金融集团是美国最大的长期护理保险公司,于2004年登陆纽交所,经营寿险和年金业务同,也是全美最主要的住房按揭保险公司之一,位列美国财富500强。

截至上半年,中国泛海总资产2196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3.13%,同比提高1.74%。收购Genworth,中国泛海规模快速膨胀。

全资子公司,将合并财务报表,中国泛海的净资产有望从255亿元提高1139亿元(按一美元兑换6.7元人民币计算),达到1394亿元,净资产规模扩大超过四倍。

而中国泛海资产总规模也会大规模扩大,从2196亿元,增加7249亿元,增加超过3倍,达到9445亿元。由于Genworth 资产负债率同样比较高,所以合并后资产负债率为85%。

高负债高投资

中国泛海2016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22.76亿元,同比增长186.42%,主要是因为房地产和金融行业高速增长。

不过,收入高速增长下,业绩并未同步增长,中国泛海上半年亏损10亿元。去年上半年,中国泛海实现净利润76.62亿元。去年同期联想控股上市,产生约84亿元投资收益,如果不是因为联想控股上市,去年上半年同样亏损。

中国泛海上半年净资产为净资产255亿元,同比下降了20亿元。合并报表的泛海控股上半年净利润9亿元。由此可以推测,中国泛海业绩并不好。

当然财务成本是另一个主要因素,今年上半年中国泛海付出财务成本33.69亿元,去年同期为21.39亿元。与此同时,今年上半年负债1825亿元,比如年同期增长12%。财务成本增速远远超过负债增速。

2011年到现在,中国泛海发行人民币债券就达到600多亿元。不过中国泛海的股权结构并不算差,其流动负债632亿元,占负债总额的34.61%。

中国泛海敢于在高负债率基础上继续增加负债,在于从其财务报表上躺着很多干货,上市公司股权和房地产投资规模不小,很容易变现,都可以用来抵抗风险。

梳理中国泛海下属投资的42家公司(部分处于迁出状态)可以发现,尽管资产种类庞大,但自家直接经营的公司,赚钱能力并不强。

赚钱能力强的公司是民生银行、海通证券这类股权分散、经理人运营的公众公司。

泛海地产成名已久,拿地成本低,但规模一直不大,和第一梯队相比越来越远,一度名声远扬的民生证券今年上半年经营业绩排名下滑超60位,降至全行业第116名。

以泛海地产和民生券商为主力的泛海控股,两家公司为主力的泛海控股,去年净利润也只有20亿元。

卢志强善于投资,而在经营上则稍逊一筹。

这也难怪卢志强会在7月份斥资75亿元大手笔增持民生银行。

中国泛海有两个股东,通海控股有限公司和泛海集团有限公司,前者的股东为三个自然人,其中卢志强和卢晓云占了近9成股权。后者的股东为通海控股。

也就是说,中国泛海的股权非常集中,经过很多年后,卢志强依然控制了绝大部分股权。

中国泛海善于使用债权融资,而吝于股权融资,也可能是由于前期几笔超级成功的投资,让中国泛海很容易债权融资。

这和他对外投资上有很大不同,在对外投资上,卢志强表现出利益均沾、不求控股的新特点,增加了成功概率。

这次收购Genworth金融集团,是卢志强近期投资少有的单打独斗。

A股双平台

中国泛海旗下业务分为金融、房地产、能源电力板块和资本投资板块。在中国泛海官方网站,打开任一个版块,都有一串长长的下拉菜单。

卢志强在A股控制的上市平台为泛海控股和民生控股。

泛海控股日k线图

民生控股日k线图

泛海控股(更名前为泛海建设)一度是公司地产业务平台,更名后开始频繁注入金融资产。

2014年4月收购32.74亿元收购关联人所持民生证券73%股权 ,5月,泛海控股增资中国泛海旗下民生信托10亿元,间接持有民生信托25%股权,8月,30亿拿下港股上市公司和记港陆71%股权。

2015年1月,泛海控股收购民安保险51%控股股权,成功取得财险业务牌照;4月,提出拟以自有资金41亿元,投资设立“民金所”、泛海担保、泛海基金公司、泛海资产管理公司,布局互联网金融,将民生期货增资至10亿元,布局期货牌照。

63岁的卢志强从幕后走向台前。2015年5月13日晚,泛海控股发布公告称,经董事会审议,同意推举卢志强等10人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卢志强成为泛海控股的董事长,有地产操作经验的原高管团队将退出董事会,而有着银行、信托、保险、证券履历的高管进驻泛海控股董事会。

泛海控股成为中国泛海多项业务运作平台,包括地产、金融、能源业务和战略投资,和中国泛海的主营业务重合,目前还在申请基金牌照,试图打造全金融牌照公司。

很明显,中国泛海将泛海控股当做旗下多业务平台。

这就让民生控股显得很孤单,民生控股的主要业务为典当业务、保险经纪业务等在内的中小金融服务业务,但规模不大,去年营业收入只有2.35亿元,市场一度认为民生控股会成为中国泛海的金融运作平台,民生证券会注入该公司,但中国泛海将金融等资产都注入到了泛海控股,2014年后将典当、保险经纪、电子商务等业务注入了民生控股。

民生控股的主业也变成了金融,卢志强并没有将金融资产集中到一家公司中。这种结构令人费解,也许还有更长远的安排。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