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春雨医生的悲情再次刷爆朋友圈,谁来拯救就医160?

别让春雨医生的悲情再次刷爆朋友圈,谁来拯救就医160?
2016年11月03日 21:15 三板富

10月,春雨医生创始人张锐骤然辞世,其妻的悼亡书刷遍了朋友圈,不仅是创业者,许多网友都为这样的悲情落泪。

张锐用热血开拓的,是移动互联网最难啃的硬骨头:移动医疗。而作为移动医疗第一股的就医160,在连续多年巨亏后,也已深陷裁员冻薪的风波。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就医160在发布半年报后,裁员约300人,并对剩余员工实施冻薪,三季度末和四季度的工资不再正常发放。

春雨之后,紧接着又是就医160的坏消息,移动医疗的寒冬已经到来。“躲在”广东的就医160,还能捱过这个冬天吗?

亏3元换不来1元营收,账上现金只够发一个月薪水

就医160(证券简称:宁远科技)2016半年报显示,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5倍,然而营收增长的背后却是连续巨亏。上半年营收2770万,代价是净亏损5173万。而此前多年财报也很难看。

2013年,营收1268万、净亏601万;

2014年,营收1380万、净亏1744万;

2015年,营收2372万、净亏7141万。

亏3元还不能带来1元营收,果然不烧钱的不是互联网。

移动医疗都是轻资产,宁远科技如此巨大的亏损,主要是花在市场推广上,并未能转化为技术专利或资产。该公司从2013到2016上半年,总资产分别为665万、1699万、9429万、5172万。

一个大写的懵逼是,融资输血后没多久,就又快烧没了。

而且富姐发现,今年上半年,该公司支付给职工的现金一共5919万,平均每个月需要开支约1000万,而截至6月30日其账上货币资金仅有1410万,只够发一个月薪水。

这就无怪乎要在半年报发布后火速裁员了。据离职员工向每日经济新闻爆料,该公司扩张最快时有800多名员工,不少校招生此次也被裁员,该公司一口气开掉了两三百人,将近全体员工的1/3。

但据宁远科技半年报数据和10月25日公告,该公司半年报后减少员工88人,目前仍有539人,且C轮的部分融资5650万元已经到账。

壮士断臂退守广东,地推团队遭“卸磨杀驴”?

实际上,从去年10月以来,就医160就已经多次进行组织架构调整,根据公司内部邮件统计至少就调整过8次,最近的一次是在新成立的电子商务部下面设立了160药房、健康商城业务部。

就医160一直以来“割据”广东省,2013年至2015年,广东地区营收都过半。尤其是在注册地深圳市更是“雄霸一方”,几乎垄断了当地医院的号源。

可能是由于在广东优势无可撼动,而开拓省外市场又十分艰难,8月份就有报道称就医160打算将负责医院推广的创新事业线直接砍掉。据了解,此次遭到裁员的,主要就是前期为该公司“打江山”的地推人员。

那么,不惜“飞鸟尽良弓藏”,以此来暂时收缩高成本的市场推广,退守广东大本营,就医160是否就此能够安然捱过这个冬天呢?

医疗平台服务占比猛增,是否依赖莆田系成谜

就医160的公开报表中,业务收入主要分为两块,分别是其主推的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收入,和传统的医疗软件销售及服务收入。从2013年到2015年上半年,医疗平台服务占比分别为60%、55%、62%。但今年上半年出现显著增长,跃升到87.69%,从而将整体毛利率大幅推高到83%。

医疗平台服务,就是以挂号服务来集聚用户流量,再通过给民营医院、保险公司、体检机构卖广告等增值服务来盈利。

如此之高的毛利率,如果是能长期保持的,那怪不得投资人愿意烧钱买未来。

但富姐发现,该公司对互联网医疗平台服务的收入构成具体细节一直未详细披露。从2015年年报以后,该公司就一直没有披露前五大客户名单。

但富姐还是扒到,该公司去年公转书披露的前五名客户,和预收账款账面余额情况中,有不少大客户属于“莆田系”。

因此,尽管就医160为反驳外界对其依赖莆田系的猜想,特意披露上半年其前五大客户中有四家银行,但前五大客户仅贡献了1/3的营收,在剩下的2/3中,以莆田系为代表的民营医院,会占比多少呢?

如果就医160高达83%的毛利率,主要是来自莆田系医院,那这样的变现恐怕是不能长久的。

美国模式没法抄,就医160最大危机在于无法真正建立壁垒

世界上的移动医疗市场,目前基本是中美两国平分天下。但中美两国又有很大的不同。美国移动医疗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Epocrates:向药企收费卖精准广告,为医生提供临床治疗和药品数据。

  2. Zocdoc:向医生收费,根据地理位置、保险情况等为患者推荐医生并逾预约。

  3. Vocera:向医院收费,提供现代化的医院内移动通讯和管理系统,以取代美国医药长期倚赖的BP机。

  4. WellDoc:向保险公司收费,收集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数据卖给保险公司。

  5. Zeo:向消费者收费,智能健康监控硬件及服务。

而这几种模式,都难以在国内落地。国内移动医疗业界现在瞄准的风口,是解决我国医疗行业的最大痛点:医疗资源配置的极度不平衡。下图就是一个很直观的统计,占比仅有7.2%的三级医院,需要诊疗45.2%人次的患者。

针对这个痛点,有两种创业路径。

一种是已经开展多年的,网上预约挂号。这也是就医160的路径。但是,这种路径并没有真正解决医疗资源的配置,而只是降低了排队的成本。其盈利模式在于,通过前期拉网式布点,养成用户在网上挂号的依赖,后期在上面卖广告、卖服务。

预约挂号模式,最大的痛脚,在于公立医院的号源就是稀缺资源,为什么一定要提供给这些将来要开展“竞价广告”的所谓“服务平台”呢? 每家医院直接对接一个微信服务号,不是更方便吗? 

归根结底,移动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用户并不像携程旅行、去哪儿的客户那样,全国到处跑、每回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一个OTA来帮忙订各地酒店;就医160上面覆盖的医院再多,也无法真正建立壁垒,用户需要的只是离他最近的三级甲等医院而已。

而另一种模式,是轻问诊模式。即让医生在网上、APP上回答患者的一些付费咨询,平台在其中抽成。这个模式更有前景,也能形成用户依赖,但也存在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问诊难度大、医患关系、医疗行业准入与监管。

实际上,就医160也有试水轻问诊模式。该公司2016上半年推出了医生端产品,包括在线问诊、私人医生、电话视频咨询等服务,报告期内仅实现交易额125万,就医160能得到的分成,当然就更少了。

而且,无论是挂号引流卖广告模式也好,付费轻问诊模式也罢,就医160都面临移动医疗业界共同的,寻找盈利模式的难题。

移动医疗这块硬骨头,现在还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真正啃下来。就医160方面也表示,移动医疗行业是一个慢行业、短期实现盈利非常困难。

凛冬已至,而这个风口的黎明,还远未到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