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青域基金创始人:投资 cleantech 真的能赚到钱

对话青域基金创始人:投资 cleantech 真的能赚到钱
2017年05月04日 19:40 能见Eknower

编者按:工信部今年年初公布的第一批《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有36款是物流车,其中在电池选配上,有6款车型选配上海德朗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的电池,位列第一,占比为1/6;在电机选配上,有7款车型采用杭州伯坦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的电机,位列第一,占比接近1/5。这两家企业都是青域基金的受资企业。

在近期青域基金主办的“生态环境暨绿色金融投资论坛”上,青域基金公布了他们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布局,其另一家受资企业时空电动则侧重于新能源汽车下游运营市场,已经成长为一家独角兽企业。

据青域基金创始人徐政军介绍,此次论坛是青域基金主办的首个公开投资论坛,作为十多年来唯一专注于环境大领域的基金,甚至还觉得“有一点寂寞”。

(青域基金创始人徐政军 )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所长戴彦德、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杨金田、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以及能源基金会工业项目主任何平博士出席了此次论坛,分析了当前能源与环境领域的产业趋势,并看好以青域基金为代表的绿色金融的发展。

(论坛现场)

能见在会后对徐政军进行了专访,以下为整理后的采访实录:

Q1:目前青域基金的投资重点是?

Cleantech 领域最早的投资是从环境治理开始的,包括清洁产品、资源效率以及末端治理等,青域最早也是从环保做起,目前积累的项目有一半是在这个领域。

除了环保,我们还有清洁能源和能效管理的投资。对于风险投资而言,环保行业特别是末端治理全局性的机会已经不多了,所以近些年开始,我们的投资重心转到了清洁能源,目前有2/3的资金都是在这个领域,其中新能源汽车又是最受投资人关注的一个领域。

不过环境治理具体到一些点上的机会还是有的,尤其是能够解决行业痛点的技术和商业模式。包括我个人还是比较关注大气治理和废弃物处置这一块的。

Q2:作为一家投资机构,青域基金的独特性或者优势是?

首先 cleantech 领域,我们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只专注于该领域的基金。

我们在全国只有20个人左右,但20多个人绝大部分是研究员,我们是以产业研究为主的基金,我们看这个行业很久了,从90年代开始,环境领域、清洁能源领域在中国得到了重视,市场上有哪些参与者我们大都知道。新能源领域我们也研究了很多年,光新能源汽车产业我们就看了7年之后才开始投第一个项目。我们认为只要持续跟踪一个领域,好的项目是会随着产业周期自然跳到你面前,不需要太多扫楼式的项目开发。

Q3:青域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

我们关注更多的是产业生态圈投资,而不仅仅是财务投资,产业生态圈投资能形成比较好的协同效应。目前我们投资新能源汽车,关注的不光是电池,包括核心的动力总成以及下游的运营都是我们的投资标的。我们投资的三家公司有两家在杭州,一家在上海,业务上有协作。

另外我们主要投资早期项目,早到可能只有成熟团队,甚至没有公司,这样的投资标的我们看重的是它们的行业经验和成长性,我们偏好合理估值的项目,并会做较高股权比例的投资。估值太高的项目我们不会介入。

Q4:投团队的话看重团队的什么特质?

经验。这个行业不同于TMT领域,仅凭一个idea,没有足够深的行业经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很难的。

我们投资新能源汽车也是有自己的沉淀经验,这个行业到现在做了有11年,我们做了7年的研究,看了一千多家公司,2013年才开始投第一个项目,我们对这些项目首先是有认知,然后才有认同。

Q5:没有看走眼的时候吗?

当然有的,但最后失败的大多是人的因素,行业看走眼的很少。团队的团结、运营能力、老大的格局是一个团队的核心要素。

Q6:如何看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目前我们只投专用车,也就是出租车、网约车、物流车等高频使用的市场,私家车市场我们现在不太看好。私家车用户要求苛刻,对品牌、价格、外观以及售后服务等等,都会对比燃油车。而目前EV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管是电池性能还是整个控制系统,用一个相对不成熟的技术去针对一个非常苛刻的用户市场,是不太匹配的。

从做大公司估值的角度,从高端乘用车切入、从高往低打是可以的,毕竟每个企业的基因不同。但我们的投资偏好是希望我们投的企业从一开始就是能盈利的,即便估值比不上不盈利的企业。

Q7:估值的意义是什么?

心理意义比较大,实现估值的同时基金能够退出才有实际意义。

Q8:是否考虑投资互联网车企?

个人不是很认同现在互联网造车的模式,投资强度比较大,估值的提升或许能实现,但是企业的盈利是比较渺茫的。现在唯一看起来比较成功的特斯拉目前也就只有一个季度是盈利的,从开始做到第一款量产车下来烧了27亿美金,烧不到一定的强度项目是出不来的,做量产车不是开玩笑的。

我们自身定位自己是一个小而美的早期投资机构,估值太高的公司我们是无法参与的。另外我们也比较坚持自己的独立判断,不抱团投资,投资一两个亿最后被稀释得完全不成型了,这不符合我们的定位。

Q9:专用车对充电网络的便捷性需求较大,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所以我们投资标的的技术路线是充换电一体。高频使用的车仅靠充电是满足不了的,出租车的行驶里程每天400~500公里,主流EV的续航里程只有150~200公里,需要频繁的充电,但目前一没有那么多快充桩,二快充技术也不成熟,对电池的损耗也很明显,三即便快充也至少是半个小时以上才能充满50%~60%,这样的现状,高频使用的运营车辆是无法匹配的。而换电的速度是可以跟加油媲美的。现在力帆、北汽也都在做换电,原因就是他们之前有比较多的汽车在做运营,他们的数据是一手数据,发现换电模式更现实。

Q10:分布式、微电网、储能等你们是否有投资?

我们很早就开始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现在开始布局户用光伏,这一块是长尾市场,需要突破两个限制,否则推广的速度很慢:一个是分布式屋顶的获取、安装以及售后服务的分散化,这不像集中式都是批量进行,分布式的每个屋顶单体小,但总的工程量服务量其实很大的;二是目前居民是不太有能力、也不愿意进行一次性投资的,江浙地区一些有资金的农民可能也不在乎这点电费收益,所以一个好的金融解决方案是必须的。我们现在也在找有很大几率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投资标的。 

储能也是个很老的概念了,十几年前就在喊储能的时代到了。储能本身的经济性在哪儿?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成本降不下来的话,推广很难。我们现在主要还是做工业储能,有一些产业对电能质量要求比较高,需要用到储能,对储能产品价格的接受度也比较高。

Q11:青域基金的投资回报情况如何?

主投我们的都是国内一线的母基金,在他们所有投资组合里,而不仅仅是能源与环境这一细分领域,我们的收益都是排在前列的,所以投资 cleantech真的能挣到钱。

另外像我们这几年重点布局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上面举例的这三家公司,2、3年时间投资本金已全部收回,还有几十亿的潜在收益。

/    END    /

文章作者:冰冰

微信号:s_babe_q0707

#停不下来的能源创新#

在自动驾驶领域三星有望“扳回一局”

刘强东:京东5年内将货车全部换成电动车

中国科学家首次让二氧化碳直接加氢“变”汽油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每日创新专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