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世界500强发布 万科首次入榜 宝万之争何时了?

《财富》世界500强发布 万科首次入榜 宝万之争何时了?
2016年07月22日 09:32 你财富
一年一度的世界500强名单公布啦!!!中国上榜公司数量继续增长,今年达到了110家(含台湾地区7家)。

中国企业在前5名中占了3个位置,但是依旧无法撼动沃尔玛世界第一的地位。看看排在前几名的企业,几乎全部都是能源垄断的企业,沃尔玛能连续三年夺魁,确实算是个奇迹。

但是小编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并不是这些世界500龙头,而是想聊一个第一次上榜的企业:万科。

今年是万科第一次入选世界500强,排名第356位,作为中国房地产多年的龙头,直到今年才进入世界500强确实令人费解。更令人费解的是万科入榜的时机,从去年股灾开始,万科和宝能为大家上演了一出股权之争的肥皂剧,并且至今都没结束。

万科股权变迁历程从2015 年1 月起,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及其一致行动人钜盛华开始买入万科A,到12 月15 日,其持股比例增至23.52%,牢牢占据第一大股东宝座。2015 年12 月17 日,王石内部演讲稿流出,称不欢迎宝能成为第一大股东,“宝万之争”公开打响。2016年6月18日,华润集团发布正式公告,表示三名董事对于投票结果强烈不满,这场战争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作为普通老百姓,小编是乐于看两家大公司相互争(si)斗(bi)的,毕竟跟我有没有关系,而且可以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是,宝万之争发生前,万科一直有着不凡的经营业绩,算是中国民营企业中的佼佼者,而且身边的朋友有很多朋友都因为看中万科的业绩,而购买万科的股票,万科和宝能两边打架,遭殃的总是中小股民!所以于公于私,小编还是希望宝万之争早日有个结果。

就在本周二,市场质疑万科反击迟滞之时,万科出招了——向监管层举报宝能系九大资管计划违规违法,直指宝能的“软肋”资金链。万科A连日下跌触及“宝能系”个别资管计划平仓线。

在《报告》中,万科开宗明义提出了宝能系七宗罪,一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架势。

罪状一:钜盛华及其一致行动人单方面宣称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此处潜台词是,其一致行动人的合法性存疑。)

罪状二:在缺乏必要调查了解和依据的情况下,强硬声明反对万科发行股份引入深圳地铁预案。

罪状三:在缺乏必要调查了解和依据的情况下,贸然罢免万科全部董事、非职工监事。

罪状四:在缺乏必要调查了解和依据的情况下,否决万科2015年度董事会报告、监事会报告和年度报告。

罪状五:对万科的正常经营、业务发展造成非常不利影响。客户开始观望甚至退房,合作伙伴提出解约,猎头公司开始挖角,国际评级机构拟调低信用评级,投行纷纷下调目标股价。

罪状六:万科A股股价自7月4日复牌以来累计下跌26%。

罪状七:截至7月16日,九个高杠杆的资管计划已有六个出现浮亏,一个接近平仓线,资管计划平均持股成本18.89元,如按7%的利率加计融资成本,持仓成本约为19.83元。中小股东、媒体、社会公众对于钜盛华的高杠杆资金链能否持续,是否会引发万科A股股价断崖式下跌,是否会再现2015年股灾期间二级市场系统性踩踏风险,表示了极大顾虑。

这一刀捅在宝能系身上真是够疼的,这份报告其实就是自杀式袭击,自己放利空打压万科股价,让宝能系几个资管公司到达平仓线,要么交保证金继续玩,要么就爆仓赶紧走。

但是这个报告被《证券市场红周刊》等媒体质疑有失公允,原因如下:

平仓价计算有失公允

据万科举报信中附件一(宝能九个资产管理计划信息)里的数据显示,宝能9个资管计划的总规模为236.25亿元,累计使用资金215.7亿元,意味着其整体仓位为91.3%。

万科根据宝能的资金使用额及持股数,计算了各个资管计划的持股成本,介于15.31元/股至22.06元/股之间。按照资管计划合同,平仓线被设定为“资管计划份额净值0.8元”。因而,万科在计算宝能的平仓价时,直接按照持股成本价打8折计算。

但实际上,万科这种算法是有失公允的。在满仓的情况下,平仓价可以按照持股成本直接打8折计算;在非满仓的时候,其平仓价显然不能直接按照持股成本打8折计算。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假设一个1亿元规模的资管账户,只买了100股股票,是否该股之后下跌了20%就要被强制平仓呢?

强制平仓与否,实际要根据该账户的持股市值与剩余现金合计的金额计算,如果合计金额低于初始金额的80%,才进行强制平仓。

按照这个规则,重新计算了宝能9个资管计划各自的平仓价。个别的资管计划距离平仓线还有一段距离。比如,宝能的广钜2号资管计划,30亿元的规模,目前只使用了14亿元的资金,仓位还不到50%,万科在计算其平仓价时直接按照持股平均价打8折,计算出平仓价为17.65元/股(7月19日收盘价17.11元/股,按万科的算法,该资管计划已经爆仓了);但实际上考虑其仓位只有不到一半的因素,该资管计划真实的平仓价仅为12.61元/股。

根据计算,宝能9个资管计划的平仓价全数在16宝能的资管计划目前尚无平仓风险。宝能资管计划的整体平仓线为14.75元/股,尚有13.64%的承压空间。

预警线数据计算依据不明确

万科还计算了宝能资管计划的预警线。所谓预警线,简而言之,就是当资管账户内的总资产(持股市值+现金)低于某一水平时,宝能需向账户内补充资金。万科在计算宝能资管计划的预警线时,在注释中解释其计算依据是“预警线按持股股价×0.9计算”。

这种“持股成本乘以0.9”的方式,依然偏于简单粗暴,并未考虑仓位因素,使得其计算出来的预警线结果,依然会高于实际数值。

宝能的资管计划,外部资金(基本是银行理财资金)和自有资金的比例是2:1,相当于是2倍杠杆。如果资管计划发生本金亏损,则先亏宝能投入的1/3部分。这就意味着,资管计划的单位净值跌到0.67时,才会全部亏完宝能投入的资金,设置0.8的平仓线已经较为保守了。0.9的预警线,意味着本金亏了10%就需要宝能补充资金,是否过度谨慎了?

持股成本计算,值得商榷

关于宝能资管计划的持股成本,万科在举报信中披露:“9个资管计划利率区间为6.5%-7.2%,购入万科A股股票的总平均股价为18.89元/股,如按平均利率以及已存续期8个月计算,考虑融资成本后的平均股价约19.83元/股。”

实际上,这种持股成本算法,适用于事先扣除利息的杆杠融资。比如,一个30亿规模的资管计划,按照2倍杆杠融资,自有资金投入10亿元,银行理财资金投入20亿元,年利率按照7%计算并且预先扣除,则30亿资金到位之后,需先扣除20亿融资额的年利息1.4亿元,账户里用来购买股票的资金只有28.6亿元。所以折算下来,平均持股成本要高一些。

然而,宝能的资管计划并未预先扣除利息,其满仓的资管计划,购买股票累计支付的资金与初始资金规模保持一致。比如,宝能15亿元、30亿元、45亿元规模的资管计划,买股票的资金总额也分别是15亿元、30亿元、45亿元。说明宝能的资管计划并未预先扣除融资利息,而是属于事后支付利息的类型。

所以,其实际持股成本,至少并未体现在当下,只是未来有支付利息的压力。万科将融资成本算在当前股价中,其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值得商榷。

综上,万科对宝能资管计划的平仓线、预警线、包含利息后的持股成本计算,皆选择了有利于自身的计算方式,而且其中不乏有失公允之处。几个计算叠加效应,有强化宝能在应对万科股价下跌时压力很大的效果。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投资者对万科股价走势的判断。

这还不算完,针对万科7月19日的公开举报信,深交所各打了万科和宝能50大板。

7月21日下午,深交所连发2道监管函,直接批评万科和钜盛华。

深交所发布监管函称,万科于7月19日向非指定媒体透露了未公开重大信息。经多次深交所督促,钜盛华仍未按要求上交股份权益变动书。

深交所在给万科的监管函中表示,7月20 日,万科披露《关于媒体报道的说明公告》称,万科确于7月18日和19日通过电子邮件、现场提交和邮寄快件等方式, 向监管部门提交了《关于提请查处钜盛华及其控制的相关资管计划违法违规行为的报告》。此前,万科于7 月19日向非指定媒体透露了《报告》全文这一未公开重大信息。上述行为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相关规定,深交所对万科采取发出监管函、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谈话等措施。

深交所向万科发布监管函:

另外,深交所也对钜盛华发出了监管函。深交所表示,钜盛华分别于2015 年 12 月、2016 年 7 月披露拥有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权益的《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经我部多次督促,截至目前你公司仍未按照《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15 号——权益变动报告书》和《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 16 号——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的要求,将相关 备查文件的原件或有法律效力的复印件备置于上市公司住所。”

深交所向钜盛华发布监管函:

因此,深交所指出,钜盛华上述行为违反了《股票上市规则》第 1.4 条规定,对钜盛华采取发出监管函、对主要负责人进行监管谈话等措施。

证监会发话了,看来这场宝万之争离结束不远了,小编也希望这场肥皂剧可以早点结束,还中国股市一个清净。

你财富综合《证券市红周刊场》、《深交所》等微信公众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