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论坛《我眼中的三板机会》视频实录

圆桌论坛《我眼中的三板机会》视频实录
2017年12月06日 20:40 直通新三板

论坛主题

我眼中的三板机会

论坛嘉宾

中国网财经新三板频道主编 - 王文举

赛伯乐智源管理合伙人 - 黄鸥翔

联讯证券新三板研究组负责人 - 彭海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 - 谷枫

新龙脉控股管理合伙人 - 王雨荍

以下为文字实录:

王文举

感谢大家,第一个环节做个自我介绍。

黄鸥翔

我是黄鸥翔,来自赛伯乐投资。新三板是非常好的项目投资。

彭海

大家下午好,我叫彭海,联讯证券做新三板研究的,从各地的券商比的话,我们做三板研究团队一直在搞。

谷枫

我是21世纪经济报的记者谷枫,我们最早开始第一批关注新三板的第一批的媒体人,新三板的起起落落我们也见证了。

王雨荍

我是新龙脉控股管理合伙人王雨荍。沿产业链做产业的价值投资,新三板也是我们重点布局投资的板块,在新三板累计投资了几十家企业了,这几年一直有非常关注板块的企业。

王文举

感谢四位嘉宾介绍,大家也看到我们这次圆桌的主题,新三板的投资机会。说到机会在座的各位可能对机会两个字见仁见智,甚至观点不同,有的人认为新三板还有机会吗,新三板政策推出的大家落空的一些比较延迟流动性比较慢,还遇到各种各样问题,在这样一个充满问题的市场上,它的机会是什么样子,今天请到的四位嘉宾有一个构想,什么样的嘉宾对机会这两个字有一个比较好的解释,于是请了四位嘉宾,他们通过介绍分别来自于不同的机构,在这个市场里扮演不同的角色,其中王雨荍和黄鸥翔是投资机构,彭海老师是做新三板研究,谷枫老师是长期的第三方的新三板市场可以说是观察者。他们在自己不同的立场上观察三板市场,对机会这两个字有自己更多的见解。我们也知道包括黄总和王雨荍王总他们在新三板的投资有一定的区别,不同的机构之间怎么看三板机会这两个字,第一个机会给王总,女士优先,我们知道新龙脉投资之前投了很多三板项目,也有很多上三板之前投的,有些也退出了有些去了A股,在三板几年里咱们获得了一个什么样的机会呢?

王雨荍

别人问我们投资什么方向的时候,或者投资什么阶段的时候,我们是不分阶段的,我们注重的是价值投资和产业投资,三板市场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并没有把它当做独立的板块看待,对于我们来说三板更重要的是信息公开的平台,通过公开的市场更好的让我们发掘企业,投完以后挂三板,有的从三板发现这个市场不是太适合企业的发展退市了,或者转板了或者在三板交易的都有,三板万家企业20%是优秀的企业,80%没有达到我们理想的投资状态的企业。但是20%已经不少了,如果真能达到20%优秀企业的话市场足够机构给予足够多的关注。

王文举

王总几年来投资成功的案例讲一下。

王雨荍

我们今年到会的有七个企业,应该是有四个还是五个都是在新三板有公开信息的,然后我们可能大概有几十家企业都是利润过千万的,然后大概有三四十家利润超过三千万的,很大一部分在三板上查到公开信息。但现在三板主要的问题可能跟A股的审计制度和披露的不同,转板有时候带来困难,规范过一次的企业比完全在水下的对我们今后来说更放心一些吧。所以我刚才说的数字大概就代表了我们在三板上一个权重吧。

王文举

好,谢谢王总。规范的企业可能会更放心一些。对于规范公司的企业,黄总也是作为投资机构关注很多三板的项目,您在看项目的时候对于规范过的企业有什么样的筛选,筛选出什么样的好项目?

黄鸥翔

我非常赞同王总的观点,新三板和新发的投资项目没有什么质上的区别,同时新三板也面临着一些风险,与其说是风险,不如说是带给我们投资机构更大的挑战,举个例子比如说,现在大家都眼睛盯上创新层,还有新推出的精选层,奔着pre-IPO项目,在这样的项目里面大家知道估值偏高就是有风险,大家都在去抢这样的项目,估值下不来,所以我觉得应该是真正的深入到企业里去,去发现它真正的价值,这样的话才能找到我们认为的或者说市场认可的有价值的项目,这就给我们投资机构一个很大的挑战,让我们真正去做一些深入细致的工作,拿出我们投资人看家的本领,重组整合,甚至说我们要发挥我们以前做实业的经验,做产地销的经验,这样才能真正把投资工作做好。

王文举

谢谢黄总从经验的角度分析。我特别想听一下彭海老师的经验,他是三板的挂牌公司,同时本身前几年到现在研发非常多,也非常关注三板各个行业。之前有人说A股曾经几次的投资机会,那么彭海老师也没有总结一下三板这几年来有没有哪些好的投资机会?

彭海

对于市场来说,目前的环境当中大家看到讨论比较多的,如果投资和市场来说看是从A股的思维还是一级市场看这里投资机会。如果拿A股的思维确实三板的流动性不足,在这方面讨论为主。如果一级市场看到,目前三板这几年做大做强的企业非常多,这里需要看大家从哪个角度来分析,对于我们所说的机会,实际上大家更深入的理解就是投资机会这块,对于整个投资机会,大家需要在三板市场上来说。我们说的投资机会估值这块,就是市场流动性带来的二级市场的波动,另外一个是企业成长性的机会和流动性的机会。当时制度推出首批43家企业当时的成交量占整个市场48%,如果按昨天的数据看,整个做市企业的成交1.1个亿,协议有7个多亿,目前整个比例已经有一个明显的做市的明显一个下降了。所以从这里面来说,从整个目前二级市场上这块,大家看到的投资机会可能集中在个别企业当中,对于三板大部分的企业这块,大家的难度比较大。对于企业这块看到的是成长性的投资机会,实际上从目前的路径来说,因为投资人退出路径来说,更多的是IPO或者是被并购。目前从这两个方向来说,目前的点上,这些投资机构更多的是在IPO这块,因为被并购可能在零星的那么一点点的,从投资的决策上并不能说看这个公司是否被并购作为投资的角度,对于三板的投资机构更多的从这两个方向做一个评论。

王文举

好,谢谢。大家都比较赞同的观点,我们受益于彭海老师包括很多券商,我们都知道Pre—IPO或者并购重组,这些都是对三板公司或者很多三板投资人讲是个机会。谷枫老师,最早见证了三板的壮大繁荣,以及见证了三板不能说衰退只能说起起落落。我们当时见证了很多包括分层,包括指数推出,这些所有的重点的三板报道里边都会有谷枫老师的身影,今天请来我认为他的角色是第三方的观察者,作为观察者的身份,谷枫老师会发现有哪些机会当时大家很多人抓不住的,甚至可能有机会别人还没有抓住的,有请。

谷枫

其实在各位专家前谈投资有点班门弄斧。我很同意文举老师讲的,其实还没有扩容,扩到C园区开始看机会,从那时候到现在一个很核心的投资机会就是转板,今天IPO发出常态化以后,实际上最早三板成功的案例最早案例,从中关村园区转到硅谷上,当时我也跟朋友码了100万的,最后不能说财务自由了,通过这些也赚到很多钱。我始终认为新三板在任何阶段有机会的,现在无非是机会少,还有今后能抓住多少机会的问题,我自己来之前也考虑过新三板有哪些机会,我自己的看法分三个阶段,一个是暴涨之前,2015年1月份到4月份之间新三板出现过一波所有人眼红的上涨,这波之前的机会是所有机构最好的机会,当时因为市场不够好,不够知名度没有很大的规模,企业的估值在那时候相对来讲是低的。当时的新三板我记得13年还是14年定增规模只有120亿,当时企业找到投资人的情况,但是话语权用在机构上,机构在那个阶段码了很多当时看起来不起眼的企业,但是现在是有一定受益的。

第二个阶段是暴涨几个月。因为那个时候点很短,造成后续有很多人盲目杀入市场,但是杀进来之后,印象非常深刻,2015年4月份,我每年的政策节点敏感一点,4月份股转把我叫过去开会说现在市场有点乱,4月份到6月份之间证监会公开或者私下发了说三板市场也乱的情况。后面之后的政策除了分层以外没有新的政策,导致暴涨阶段其实唯一的机会里,确定的机会只有Pre—IPO,15年完了之后大家没有看到机会了,16年上半年有很多企业准备IPO了,怎么来看,三板尽管是个独立的市场,在转板的机会上联动性非常的强,也是市场出现后到现在唯一确定性的机会。三板是一个政策密切度非常高的政策,导致现在因为政策不确定性和供给性的缺乏,二级市场没有一个抓住主题性的机会,投资对这个东西的挖掘,跟着趋势赚到钱其实在三板市场已经很难见到了。

王文举

刚才谷枫老师提到了很多机会,有一个暴涨前买到很多股权,确实这个赚到很多。我们提到机会提到投资,除了机会还有什么,风险吧。我们看到赚钱也要看到有人套在里边出不来,我想在问一下各位,我们在三板里面除了机会有哪些风险,或者说王总或者黄总作为投资机构,有没有在三板踩过雷?我们三板的时候确实A股有黑天鹅出来,三板也有啊,今天通过大家的经验分享一下,不一定非要指明哪个公司,说下自己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黄鸥翔

实际上投资谁也不能保证百分百的成功率,我觉得他的风险我刚才说了。

王雨荍

我们基本上叫没踩过雷吧,因为我们从来不做投机性的投资,我知道很多做投机性投资三板蜂拥而至的时候发的都是1+2,1+3的基金纯以套利为目的的,把三板当做A股的叫直接融资的交易性市场,我们从来没有这样看待过这样的市场,既然没有以套利为投资目标的,所以很多以套利产生的空雷,99%我们避过去了,身边有很多好朋友没有避过去,在三板很火的时候发大量的基金,热潮退的时候基金到期也退不出去也掉下来了,这样的我知道也是大有人在的。我们好像唯一踩过的一次雷就是,还是因为三板和A股的叫做政策不统一产生的,这个也避不掉,因为三板的审计制度和A股的审计制度包括一些相关的披露规则本来就是不一致的,这个你知道中国有很多政策他都是潜政策或者隐风险,你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但是如果说两个部门产生这种对立性的矛盾的话,就可能让我们这些投资机构在中间可能会就躺枪了就,具体哪家就不说了,但是有过类似经历的机构不只一两家,我反复的呼吁从国家更高层面证监会层面,更高的金融机构层面,是不是多为我们这些真正促进国家产业发展的机构考虑一下,风险规避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一个政策的延续性的话,我想很多投资机构真的还是蛮受伤的。

王文举

谢谢王总。分享了一个尽量避免的经验,尽量不要做投机性的投资。三板市场很多人说是股权市场是一个长期投资市场,如果我们抱着长期投资的心态抱着和企业共同增长的心态可能会收获更多。作为机构王总也呼吁有些政策更利于市场的发展,利于市场的参与者。

黄鸥翔

实际上我更偏向于从投资机构反思行为,如果我们仅仅带着二级市场的投资思维,尤其二级市场整天只看K线技术思维,那样我们成功率不高,怎么做投资,投资当然发现的价值,不是简单说收入多少明天利润多少,要真的深入到企业的产供销内部发现价值。更重要的是发现未来的成长增量价值,这是真的需要我们投资机构投资人的本领。你要投资这个企业的时候,究竟能不能发挥创造价值,怎么能发挥,也就是我们说的投后管理,有些企业看不下去任何企业有不完善的地方,有没有这个能力帮助他改善这些不完善的地方,让他的价值充分的释放出来。

我们做投资不能仅看眼前,不能只盯着存量,比如说你只是从简单的确定不确定IPO的项目仅仅从市盈率判断,这是不全面的。比如国家正在推出工业互联网,正在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项目几乎没有盈利的,但这是未来的把握,怎么适合投资的企业,结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去寻找这样的公司。

王文举

谢谢黄总,从自身的经验分享很好的方式。我今天这个问题可能有点拆台的意思,刚才问了两个投资人有没有踩雷,下面问彭海老师,因为做投研,总会要荐股,我们荐股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很看好这个股票,然后突然崩了。

彭海

大家看报道基本说都会有风险因素在后面,实际上我们调研完有的时候写公司报道,我们会列好几点风险因素在哪里,好多公司说我没有这么多风险点你给我们写这么多,我们认为公司存在一些风险点都会写在报告里。如果我们从鉴股的角度来说,如果有看我们报告的话,我们每个月会有一个组合,实际上这里面从二级市场上来说,会出现这种股价的波动,但是如果整个从企业的成长性方面来说,这个目前只能说在实际调研中碰到过这些企业但是没出报告,如果出了报告证券业协会会找我们的。

实际上对于提到三板的风险,如果做风险的总结的话,实际上这里面一个是行业的风险,公司所处的行业这里不仅仅是三板,这里跟整个大的宏观是有关的。整个风险点一个是公司自身的运营,还有信息的不对称,我们在年初的时候券商基本上对年底时候会对明年整个市场的环境有一个年度策略报告,我们年初判断今年整个市场是监管年,对三板市场的行情并没有报特别大的情况,但从刚才提到的风险点来说,整个监管是监管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风险,这里也会出现风险机会的并存,在这里选出的公司在这种市场环境的氛围下选出来的标的实际上有很多价值,我们更强调的是风险机会的并存。 

王文举

我们从这点上看到券商实际上大家很严谨的,一个市场可能机会与风险并存,谢谢。这个问题问问谷枫老师,还是站在第三方观察者的角度,三板发生了所谓的风险,我们作为媒体大家也知道搏眼球,一旦这个事出了黑天鹅出了重大事件媒体一下追上去从各个角度报道,我们有时候也思考这个企业会因为什么发生这样的风险,是避不开政策的因素还是自身的原因?这些年三板市场所发生的风险,从你这个角度来看风险大部分有哪些点?

谷枫

我们《21世纪经济报道》其实从媒体属性讲我们偏好负面,我们其实早年间往往喜欢写负面报道,报社一直以来对负面流动感到兴奋了。我自己对三板是比较有感情的,对待负面的事情上相对来讲不会那么穷追猛打的,靠我们自己的公司本身除非是特别具有案例性的,否则不会追着做的。

我自己每年会写风险的东西,证监会处罚的公司其实简单来说也是告知的因素。我认为新三板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信息披露风险,这点无论是业余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吃亏不少。2016年初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天津的案例,最开始工人出来是有股权爆仓的问题,我自己去了一趟问题不简单,老板还有个人借贷的问题,他其实当时分层的时候是同时满足两项标准的公司,最终后续的个人借贷包括占用公共资金的风险进来之后全部埋进去。这点三板公司信息披露水平非常的差劲,为什么定500万门槛的原因,大家认为机构是有承担风险的能力的,这么久以来看机构其实也更难。甚至很多时候这个坑还不说公司觉得是买贵了是怎么样,最大的问题是信息披露的问题。

三板现在的市场阶段还能要求公司披露什么?更进一步,比如说驱动IPO,公司问如果披露这么多东西,带来的信息对称性上的伤害怎么办?监管在信息披露上做一些引导,今年有好的现象不断在披露这块做差异化的调整,以前看所有的公司,医药公司和木材公司披露是一样的,现在目的起码突然差异化信息的披露之后还是能看出一点的。

我们当时比较愤慨的地方,三板从15年开始到现在变成了一个,居然还上三板你不摘,垃圾公司这样的一个探讨。中小企业上三板对于资本市场来看,这能上到三板通过券商的持续督导的还是很少的,这些公司还是有一定不错的企业,相比剩下的基数的企业来说。我们后面看到的问题,15年这两年我国宏观周期比较厉害的阶段,企业本身还想做很多的事情,上下游的波动导致他们很脆弱的,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非常的差的。很少有人考虑到这点,举个简单的例子,16年初被我们称为新三板风险爆发的起点,有一个公司给俄罗斯那边供货,那边卢布大跌导致了后面一系列的问题,我们也去看了,因为上下游资金链断了后企业彻底完了。现在我了解企业被当地一家不良资产的企业收购了,他认为还是有补救的。16年很多企业这样子,挺可惜的,所有在媒体出现的标签就是老板跑了,我自己在报道包括不断交流过程中呼吁说,有些负面消息的甄别引导,官方层面也是得花点心思的。

我觉得抛开企业讲风险也是很大,当时有很多机构进来套利,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也不是说这些机构一定能套到利的状态,当时指数出来的时候,指数出来之前我们有沟通会,这是我们当时很快几家媒体报道这个事情。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下一步个人投进来,这是层层的链条,当时公共基金也进来了。当时很多产品也是根据政策预判的东西,直到16年我和一些同行业,这也是我一再讲的说的,这么多年的政策到现在一个都没有呈现,我说这些事情不是编造的是事实存在的。包括现在很多机构,三板已经到了非常低迷的状态,大家都在等待政策,这个周期也是很大的风险。昨天我还讲新华社发了个稿子,有个新三板的政策要出来,有人问我是不是真的,到底是什么时候推出,不同的节点对大家来讲是非常不同的。我觉得三板市场抛开个体企业来讲政策性的干扰和影响是非常强悍的。

但是反过来讲怎么规避政策风险也挺苍白的,市场上我们算命的,大家只能算,算的准不准也不知道。只能呼吁监管层的政策连续性的问题了,包括A股本身都是有政策连续性的问题。我就说这么多,谢谢。 

王文举

谢谢谷老师从第三方观察者讲这么多,每次跟谷枫见面他都会一提到说,新三板很多人你是写假新闻的吧,真的是这样,其实也反映出政策制度者他的一些难度,并不是说他说这些东西是假话,就是制度推进很慢。举个例子15年3月份,当天我们都去采访,问说了很多,他说我们今天一定要把分层落地做好,我们预计非常快,结果一直到了15年底,相关的制度快出来了,到16年真正的分层才出来。这个反映什么呢,股转在做事,有些制度推出就是慢,这也是符合中国市场的规律,但他们也在做事。说到风险大家一提大三板都是良莠不齐,包括造假的跑路的企业做不下去的,我们也做了很多,企业的董事长他是一门心思想做好,因为某些原因没有钱,或者是其他的原因,那怎么办呢,很多的风险他作为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是很差的。

我们看有也有良的一方面,王总提到的基本上没有踩雷的很成功。我们怎么看三板的机会,怎么发掘三板的企业,既然王总说投资很成功我再请王总分析一下怎么在三板市场找好的企业。

王雨荍

三板市场结合现在的情况不是直接融资的市场,未来出了精选层另当别论,如果能有精选层的话个人投资还是可以参与的,因为那个标准更高流动性更好。拿现在的市场来讲,我觉得他还不是直接融资市场,对机构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之前很多机构确实,中国现在有多少投资机构,上万家的,中国股权投资很多人挣到钱了,出现了热钱去投资这个行业,很多机构甚至被他们背后的投资方驱动的,因为这些投资机构钱哪来的,很多募集的,有的是机构有的人个人,很多个人靠什么投的资呢,看谁广告多,看谁媒体发的文章多,看谁哪个机构投资合伙人是网红大咖,他们就去跟谁投,这是一种非常不专业的行为。如果说一个机构他要被个人投资人的投资方式所绑架的话,那么他的投资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金融是有滞后效应的,今天看到的赚还是赔不是今天的决定,三年前已经定了,只是今天才看到。你往前看一下苹果,他投资的企业都是在三年前,募集的时候都是三年前,其实就定了今天的成败。能够利用好三板庞大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属性的话,更重要的还是选择好的投资机构,不盲目不跟风才能投出好的企业投到真正的企业价值。

黄鸥翔

我跟大家分享个案例。幼儿教育是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但是想去投资幼儿园估值偏高,一年前我增加了一个企业,一年多以前公司刚刚成立不久,他只是说在幼儿园有一些读卡机体检机,有几个APP平台,并且当年并没有盈利,我同时发现这个企业他的产品已经覆盖了上海市70%以上公立幼儿园,这个企业董事长原来是做幼儿教育教具的企业做了20年,他有这么好的渠道客户关系,他的产品刚推出是这个情况,今年他就会盈利几百万到一千万,明年可能两三千万,这是有合同协议验证的。同时还有传统的业务就是幼儿教具,这里有他的专利,这是一个一年能稳定贡献1500万以上净利润的企业。我建议他把两个企业合并,这样明年一年后年一年具备了IPO的条件。我分享案例说明什么,真正的深入到企业的产品,了解产业的创始人客户,真正发现他的价值,同时我们如果说今后能投资这个企业的话,我们也会利用我们在其他城市和做教育培训一些社会资源,帮助他们打开其他城市其他省份的市场,这就是创造价值,这是我想说的。

王文举

您这样跟踪一个企业,前期做的成本是不是投入太多?

黄鸥翔

真的发现一个有价值的投资项目,这些成本是必须要付出的,这样的话才能提高成功率降低失败率就是降低风险,哪个投资机构没有踩过雷呢,这不现实,只不过是成功率与失败率比例高低问题。如果说付出成本高和未来的收益肯定是成正比的。

王文举

可以说付出的多回报多一些。时间关系,问一下彭海老师,您也做一些公司分析,在您看来怎么挑选优秀的企业?

彭海

因为最近大家看的都在关注政策层面比较多,所以对政策层面大家把握不是特别高,我们整个做研究的都是跑的比较多,主要是看看企业目前的情况,实际上从我们最近的一个调研的情况来看,实际上三板包括我们,因为我们首先是从研究角度行业看完之后有针对性跑企业,结果反馈下来这些企业目前环境还挺好,有些企业不缺钱,人家管三板只是规范一下,实际上很多上市公司找他们想收购,但是有些公司说不。最后谈的方案是跟上市公司合力成子公司一起运营的情况。

所以说对于三板市场上目前大家看到的监管包括政策这些风险点大家无法把控,但是大家做实地调研企业来看,还是很多投资机构好企业比较多。

王文举

谷枫老师,从观察者角度,三板哪一类的企业或者什么样的企业让大家能够赚钱的素质?

谷枫

我本身不是做投资的,回答这个确实挺难,我简单说吧。我只能说写了那么多稿看企业不像坏企业,我们自己调研的看,首先公司这个价格要完善一点,之前碰到的比如说公司董秘的这样的企业,我觉得制度很好,我不知道各位专门做投资的几位大咖怎么说,我是碰到这样的企业觉得不错。咱们之前有一个指数叫战略产新指数,我有一个感受就是压制住国家这种大的风险,企业在风投上在未来有这样一个风险的。

王文举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最后请四位嘉宾每人总结一句未来三板的机会在哪里。 

黄鸥翔

回归投资的本质,发现价值,创造价值,战略投资!

彭海

因为现在总结三板,实际上每年出年度策略,最近新财富出来之后,分析师出来说合比较谨慎,目前对于三板春天没来之前大家先静步吧。

谷枫

我的看法是新三板机会在等待。

王雨荍

它的成长就像一个人的成长一样,不成熟慢慢变成成熟,不管过去经历了什么,如果经历了就是宝贵的经验,不管是投资人还是市场规则,希望是这样。

王文举

好,谢谢!

(以上文字根据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