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发9.3亿票据跑单!2016为何扎堆出事?

广发9.3亿票据跑单!2016为何扎堆出事?
2016年08月09日 10:55 融360理财

  2016年,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宁波银行、天津银行等相继爆出票据风险事件后,近日,广发银行98张票据,约9.3亿元被票据中介挪用流入股市,演化成为风险事件。

  票据理财在2014年一度风头无两,后因收益率持续下滑而热度下降,但仍凭借其低风险、高收益的优势,在众多理财产品中占据一席之地。这样一个低风险理财产品,究竟被谁玩成了高风险游戏?这些风险又为何在2016年集中爆发?

 广发“跑单”牵出一串风险

  对于本次广发票据事件,根据资料,2015年8月18日,广发银行佛山分行从光大银行取得票据,并将款项9 .21亿元先后经4家“过桥行”转入光大银行。

  2015年10月19日,返售到期,广发银行佛山分行将该批票据送给买断托收的晋商银行,晋商银行收取票据后,原计划将款项9.23亿元经4家“过桥行”划拨给中原银行信阳分行,然而这一环节出了问题,“过桥行”之一库车国民村镇银行只将9.23亿元中的4.63亿元划付给廊坊银行,最终导致回购逾期。

  一笔票据业务,牵涉4家“过桥行”,也涉及为卖票行找来这4家“过桥行”的票据中介。“过桥行”和票据中介,共同为原本低风险的票据增加了两大高风险因素。

 通道银行放大风险

  通过贴现获取利差,是票据理财的主要盈利模式。何谓“贴现”?假设融360小编开了一家公司,要向朋友购买10万元的原料,但融360小编只有5万元现金,于是找到银行,以公司抵押,开出5万元汇票,半年后兑现。就这样,朋友拿到5万元现金和5万元的汇票后,将10万元的原料卖给了融360小编。

  不久,融360小编的朋友急需现金,于是找到银行提前兑付汇票,前提是由银行扣留部分利息,假设扣留的利息为2000元,结果是融360小编的朋友拿到48000元,把汇票给了银行,这个过程就叫做贴现,银行赚取的就是利差。

  银行间的票据贴现同理可证:银行A以损失部分利息为条件,把未到期的汇票卖给银行B,银行B出资买票,同时赚取银行A损失的那部分利息。

  只不过,银行间的贴现有严格限制,例如股份制银行不可以为村镇银行开出的汇票贴现。但是,城市商业银行可以为村镇银行开出的汇票贴现。在此情况下,城市商业银行会被找来当“过桥行”,即通道行,在村镇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之间充当通道并收取通道费,最终导致原本不符合股份制银行贴现要求的汇票流入股份制银行,带来风险。

  层层“过桥”带来了层层风险,对于银行而言,可能在到期后无法收回资金,造成坏账;对于投资人而言,在大银行购买的票据,可能并不具备大银行票据的含金量,却有着大银行本不该有的风险。

 票据中介违法操作

  在广发票据事件中,为广发找来4家“过桥行”的就是票据中介。票据中介一般分为专业和民间两种,前者持有牌照,后者地下经营,主要在企业间收购和倒卖票据,为不具备银行承兑或贴现汇票的企业进行票据融资,并赚取价差。

  部分票据中介非法经营,形成风险隐患:伪假票据;在票据交费托管的过程中设资金池,非法集资;资金流向壳公司,增加监控风险;票据各要素风险均由中介把控,放大操作风险等。

 票据风险为何在2016年集中爆发?

  除去流程漏洞和违规操作之外,票据理财本身也存在诸多风险:银行破产;企业违约;瑕疵票、克隆票真伪难辨,兑付困难;多方辗转贴现,一环出错满盘皆输;部分票据中介不具备验票能力,导致票据手续不完整、没有背书、一票多用、多次抵押等。

  但是,为什么一桩桩票据事件直到2016年才集中爆发呢?

  就广发票据事件而言,车国民村镇银行只将9.23亿元中的4.63亿元划付给廊坊银行,剩下的4.6亿元哪去了?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被挪用,进入股市了。”

  挪用资金流入股市,与农行票据窝案如出一辙。但从2015年6月股灾至今,股市先是暴跌,随后波动不止,使得流入股市的资金血本无归,资金链断裂。而银行承兑汇票,期限多为180天即半年左右,很多2015年下半年亏进股市里的票据理财资金,到了2016年面临到期兑付,终于“东窗事发”,这正是2016年票据不断爆出风险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2014年的巅峰战绩,使票据理财市场迅速扩大;2016年以来,市场利率持续下行,利于违规套利;经济形势走低,促使铤而走险——资金规模、套利条件、违规动机三者兼具,也是票据理财风险事件频发的原因。

  最后,农行票据案作为近年票据第一大案,上报国务院,受到空前重视,在业内“杀一儆百”。据多位从业人士所言,票据理财领域的违规操作久已有之,票据风险也时有爆发,只不过从前金额偏小,而且银行间可能“互相帮助”,把坏账依靠庞大资金基数和高利润消化掉,所以一直未爆出大案。

  然而,农行票据案作为2016开年大案之一,受严肃处理,所以此后票据理财领域再有风险爆出,基本找不到哪家银行愿意“接盘”,涉事银行本身也不敢大而化之。纸包不住火,又无人泼水救火,风险自然再也掩盖不住。

  银行在发售票据理财产品时,会注明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流程上存在的漏洞使其在自身固有的风险之外,更有各个环节夹带的风险。票据的核心功能是支付,却日渐异化为纯融资工具;审票靠人工,不仅对业务能力要求严苛,更负载着道德风险。2016年起监管收紧,对于广大投资人而言是好消息。未来,一票一号的电子票据可能会逐渐取代古老的纸质票据,届时票据理财可能会迎来又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想了解最新银行理财及宝宝行情,可以到微信号:融360财秘(rong360licai)回复【银行理财】获取【银行理财周报】,回复【宝宝】可获取【宝类产品日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