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现代、西部之后 并无对赌协议的原生态牧业也亏了

继现代、西部之后 并无对赌协议的原生态牧业也亏了
2016年07月30日 19:58 财经啸侃
五谷讲坛

又一家奶牛规模养殖上市公司陷入了亏损状态!

7月29日晚间,原生态牧业(01431.HK)向联交所递交了盈利预警,原生态牧业董事会通知股东及有意投资者,根据董事会对原生态牧业的最新未经审核综合管理账目的初步审阅,以及董事会目前可得资料,原生态牧业预期截止2016年6月30日止6个月录得净亏损,而于截止2015年6月30日止6个月(相应期间)则录得纯利。

在此之前,现代牧业(01117.HK)发布盈利警告,经初步评估,预计2016年6月30日止6个月,现代牧业将录得不少于4亿元的综合净亏损。

同样,西部牧业(300106.SH)也在上交所发布公告称,今年上半年也预亏2200-2700万元。

几日前,不断有人表示现代牧业亏损主要是对赌协议,并否认廉价进口大包粉是国内养殖业50%以上亏损的罪魁,但同样赔本的原生态牧业和西部牧业并没有对赌协议。

多位乳企人士告诉《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国内奶牛养殖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廉价进口大包粉,这已经是行业共识了,只不过廉价进口大包粉使用大户通过输送利益的方式,借助不同平台发表错误观点,试图混淆是非。

五谷君也注意到,不管是现代牧业,还是西部牧业,亦或是原生态牧业,都在公告中表示,公司陷入亏损的一个重原因就是廉价进口大包粉。

比如原生态牧业就在公告中指出,公司董事会乃经考虑以下原因后,达成此意见:

一是由于市场上的进口奶粉进一步增加,公司的优质原料奶于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售价,相较于2015年同期下跌13%;因而,公司于今年上半年的总收益预期同比减少约5%。

二是由于本地原料奶价格下降,于今年上半年的生物资产公平价值变动减销售成本的亏损,也相应期间增加。

从原生态牧业的表述(注:该公告已经原生态牧业董事会主席赵洪亮签发)来看,正是由于进口大包奶冲击,导致国内原料奶价格下跌,使得国内奶牛养殖企业陷入亏损境地。

截止2015年底,原生态牧业在黑龙江省及吉林省分别设有5个及1个牧场,各个牧场的实际设计规模,为可容纳介乎6000头至1.8万头乳牛,六个牧场的占比面积合共约为492.9万平米。

国内原料奶售价受包括牛奶的质量、客户多样性以及组合、季节性因素、市场环境、市价及饲料成本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

但多位乳企人士都坦言,国内原料奶价格持续回落,就是廉价进口大奶粉量的持续增加以及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

今年4月,全球原料奶均价为1.44元/千克,而我国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均价为3.47元/千克,两者相差2.03元/千克。

受价差较大的驱动,乳制品加工企业对国外进口大包奶粉“趋之若鹜”,2015年全国进口大包奶粉54.7万吨,折合生鲜乳为380多万吨,减少了对国内生鲜乳的需求。

然而,进口大包粉本无罪,廉价进口大包粉也无可厚非,问题在于我国乳业规定,为廉价进口大包粉疯狂吞噬我国奶牛养殖业提供了天然温床。

不止一位乳制品加工企业人士告诉五谷君,我国常温液态奶以及婴幼儿奶粉不禁止使用“复原乳”,说白了,允许使用奶粉还原加工;基于此,进口大包粉目前这么廉价,换做任何一家乳制品加工企业,都会“选”进口大包粉而“弃”国内原奶。

【作者:《财经啸侃》特约、独家撰稿人五谷君:《财经啸侃》由资深财经媒体人董来孝康创办并担任主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