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创始人刘成城:获蚂蚁金服等多家投资

36氪创始人刘成城:获蚂蚁金服等多家投资
2017年04月26日 16:25 大嘴章鱼
点击上方“IBD人物汇” 欢迎订阅!

在上线伊始,36氪还只是一家编译国外的科技博客、专注于对创业公司进行报道的创投媒体。而到今天,36氪已经扩展到媒体、联合办公(氪空间)、创投以及金融四大板块,初步实现了从单一媒体业务到科技创业创新综合服务平台的转变。

36氪的创始人刘成城作为年轻一代的互联网创业者,带领36氪先后获得蚂蚁金服、华泰瑞麟、经纬中国、普思投资、招商局创投等多家机构投资。目前已发展为创投圈公认的几个主流创业平台之一。有两万余家家创业公司在36氪平台上,其中两千余家家正在通过36氪融资。

高中就要逃学去创业

对于36氪这个奇特的名字,刘成城解释道:“36氪的名字源于化学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十六号元素‘氪’(化学符号为 Kr),传说中的氪星是超人的故乡。”

刘成城出生于盐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母亲是老师,父亲是个体户。他坦言,从小对互联网高科技领域的新鲜玩意就很痴迷。2005年,当时17岁的他还在念高二,就想和两位同学跑去中关村创业。很不幸,在出发去北京的前天晚上,出逃计划泄露,在宿舍就被老师抓了。

刘成城在大一的时候,和几位同学一起搞了一个Z-vip.com的团购网站,帮大学生团购3C类设备。刘成城说:“大二大三时常常看很多新东西,很兴奋。”美国人麦克·阿灵顿的科技博客TechCrunch给了他不少启发。最初,只有阿灵顿一名写手,月访问量达900多万,产生了很好的盈利。后来刘成城建立了自己的独立科技博客,因为英文好,常编译国外前沿科技创新资讯,吸引了不少访问量。

刘成城后来加入了一个由独立博客人组成的网友组织,结识了不少科技、文化创意类的网友。这些网友中,就有36氪的现任副总裁王壮。刘成城对记者说,大三的时候曾尝试过找工作,但是都没有回复。大四考研后,去惠普实习了几个月,却发现自己不适合去中规中矩的公司,不喜欢重复性的工作。

36氪发展周期

很长一段时间里,36 氪在外界印象中都是一家互联网科技媒体,那是刘成城误打误撞的起点。本科时他研究国内外的创业项目,整理出一个个APP 的名称、业务内容、商业模式、开发周期,像记笔记一样忠实、直白,不求漂亮文笔。整理到两百个左右时,有人问他,这个资讯平台式的产品就很有价值,为什么不做大?在36 氪诞生的2011 年,创业还不是一件时髦的事,项目少,资金少,链条不健全,氛围稀薄。“那时是创业的熊市。”刘成城笑说。

他坦言自己有一点新闻理想,但是不多。因此他没有止步于势头不错的媒体业务,而琢磨着以其为依托,“做更多事情”。早在2011年,他就提出做创业孵化器的想法,但在团队内部遭遇了激烈抵抗。有人拿风靡一时的《精益创业》和他争辩,他一时哑口无言。几年后,刘成城终于梳理出一套逻辑与之相抗。

“《精益创业》讲的是做到极致。但极致这事得看你怎么定义,我们觉得无印良品做到极致了,人家创始人还觉得差得远呢。正确的理解应该是,我做某个业务,就要专注于这个业务的目标,而不是为了这个业务完全放弃别的可能。”2014 年,孵化器业务“氪空间”推出,一个只想做媒体的创始人也因此离开。

 

在刘成城探索36氪发展路径的过程中,媒体业务一度被他视为创业服务的一个入口。氪空间则是另一个。两者都用来导流量。而他真正的目标是直接切入“交易”——2015年,“花了三年时间准备”的融资平台上线,随后,股权众筹平台上线。

融资平台相当于“创业投资圈的链家”,创业公司在网站提交信息,投资人添加履历,双方可直接聊天、约见。股权众筹则将创业公司的融资需求打散,包装成金融产品,给个人投资者提供理财渠道。

至此,36氪形成了媒体、氪空间、创投和类金融四大业务线。从2015年下半年起,资本寒冬骤然降临,创投环境变了,刘成城随之调整了战略。“让该盈利的业务全都独立,暂时不盈利的,或者战略意义比较大的产品,保留下来,长期做。”他请来前复地集团副总裁钟澍担任“氪空间”总裁, 资深媒体人、投资人冯大刚担任媒体业务总裁,他则主抓创投和类金融业务,充分激励,彼此拱卫。

刘成城清楚,创投服务必须回归常态。“这跟证券公司一样,证券公司去年上半年赚了十年的钱,他如果把那个状态当成常态那就没戏了。一般来说,每一次牛市的长度都是熊市的四分之一,五年的话,有一年牛市,四年熊市。证券应该把熊市当成常态,而不是牛市。我们也一样的,2015年也是我们的牛市。”和那些情怀过剩、常把“梦想”挂在嘴边的年轻人相比,刘成城有种罕见的务实与稳健。他一直以来的目标是,“使公司变得更长期、更安全”。

抓住互联网红利

刘成城认为,这批创业潮靠的是互联网红利。而且这个红利前所未有地大。最早一批创业者以柳传志为代表,主要是做硬件,梦想是世界500强。第二批创业者以金山的求伯君为代表,但很遗憾没有刷出什么存在感。第三批是李彦宏和张朝阳等人,他们大多是海归,比较早接触了互联网,他们的视野高于当时中国社会最高水平。第四拨以周鸿祎为代表,是纳斯达克和创业板的一批人。第五拨是陌陌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创业者。36氪应该是第六代创业者,前几拨创业者是混沌状态开始的那几秒,这批是混沌快结束的那几秒。

敬请关注“IBD人物汇”

.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