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金融也面临严厉监管 别老拿互金说事儿

传统金融也面临严厉监管 别老拿互金说事儿
2017年04月24日 15:50 网贷之家

 2017年4月21日,银监会其官网发布“一季度经济金融形势分析(电视电话)会。其中,针对银行出现的各种问题,去刚兑问题,以及当前互联网金融相关风险的给监管问题,在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等话题引起热议。

  2017年4月8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出席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指出,完善公司治理、加强信息披露、重视现金分红、严禁大股东利用“高送转”及“忽悠式”、“跟风式”重组等高位套现等。

  近日,保监会对各保险公司引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控防范工作的通知》,强化各保险公司在风险防控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和一线责任,切实加强保险业风险防范的前瞻性、有效性和针对性,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深入推进,“保险姓保,保监会姓监”。

  近期,金融政策的密集发布,以及“三会”掌门人的讲话我们不难看出,金融监管是一项覆盖全国性的,涵盖金融各行各业的一次全方位监管。不管是传统金融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还是创新金融类金融互联网金融,都不存在法外之地。全金融行业不过分企业性质、业务模式、服务对象全部纳入监管。

  所以,某些媒体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把监管政策的重点只放在互联网金融上。虽然,互联网金融也存在较大的风险。但是阅读政策,我们不能一点带面,不能只看到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有的甚至说互联网金融就是导致金融风险的罪魁祸首。这个锅我们不背!!!

  从我国的金融发展来看,传统金融发展较早,规模较大。与人们的成产、生活息息相关。传统金融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并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监管就是为了让传统金融依法、合规的开展业务,脱虚向实,真正的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

  互联网金融属于新兴金融,还没有完全的合规落地,此次监管也是将互金纳入到我国现行的法律范围之内。所以,从监管角度上来讲,传统金融是“纠错”、改正。然而,很多的传统金融已经背离了业务模式,并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让传统金融回归本源,各项金融业务有序的开展。这才是此次金融监管的重点。

  我们就以银监会的政策为例,来具体分析一下。

  银监会监管的重点在哪里?

  从政策上看,银监会现阶段列出了六点:

  一、信用风险管控,客观反映不良贷款状况,坚决纠正掩盖不良贷款的行为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

  二、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定期开展压力测试,合理控制期限错配水平。

  三、规范交叉金融业务,落实穿透原则,不得对新开展的同业投资业务实施多层嵌套。

  四、规范理财和代销业务,规范销售行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和揭示风险,严格落实“双录”要求,做到“买者自负”,切实打破“刚性兑付”。

  五、加强互联网金融与信息科技风险防控,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P2P)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

  六、加强外部冲击风险防控,提升外汇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跨境并表风险管理水平,确保国别风险准备金计提充足,有效防控海外合规风险。

  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一下:

  信用管控要重视,反应不良要客观。

  房产贷款要放缓,集中风险要防范。

  流动风险要完善,期限错配要合理。

  交叉业务要落实,嵌套业务要取消。

  代销业务要规范,产品信息要披露。

  互金风险要防控,校园贷款要规范。

  外汇管理要提升,外部冲击要抵御。

  通过这六点我们可以看出,前五点是对内的监管,最后一点是对外部风险的监管。然而,前面四点是对于银行现阶段的规范和监管。我们着重分析一下前四点的内容,说实话,银行目前的事儿真比不互金小。

  首先,银价会要求银行对现阶段的信用风险做好管控,客观的反应不良贷款的状况。我们都知道,银行的主要业务无非就是两个“存款”、“贷款”。通过存款业务吸储客户资金,然后将资金对外放款产生利息差。这个利息差就是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然而放出去的钱得收的回来,收不回来就变成了不良贷款。

  而现阶段,产生不良贷款的业务大多数来自房地产,所以,政策提到,严禁银行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国家对地产调控以来,房地产的融资受到了影响。但是,仍然有很多地产企业通过“影子银行”或者其他手段在银行取得贷款。

  房地产的贷款有以下几个特点:额度较大、周期较长、政策风险偏高。所以如果此类贷款产生风险的话,会给银行产生较高的不良率。不良率的升高不仅仅是会“吃掉”银行利润,还会影响流动性。这是监管提到的第二点。

  其次,流动性的风险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资不抵债”。在这里给大家说明一下,银行其实也是中介,是存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如果我们假设大量的存款人在同一时间取现,银行就会出现因为流动资金不足而造成的“挤兑”风险。

  造成流动资金不足除了不良贷款以外,还有可能是因为银行过去筹集的资金(储蓄、理财)由于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的不规则波动。说白了就是理财有问题,没能按照当初的约定兑现。这是我们下面要说的第三点。

  再次,规范金融业务,落实穿透原则,不得实行嵌套。在这里我们重点要关注嵌套这个关键词。

  所谓的嵌套就像是一个连环套一样。这种模式属于大环套小环的模式。也就是说,你买到的东西表面上看是理财,实际的最终指向是股权投资或者其他结构的产品。然而,隐藏在最深层次的东西并没有直接的面对你,而是通过理财来进行包装。比如说:明股实债、名债实股。这都属于嵌套模式。

  因为目前的监管政策没有深入到实际的业务中,没有深层次的去监管具体业务。所以嵌套业务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温床。某些银行疏于风险把控,对资产底包的调查过于笼统。让嵌套模式的理财越来也多,风险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银行代销业务,银行不审定资产、不把控风险,或者说银行内部出现问题,给投资人带来损失。比如说近期的某银行私人银行部门让十多亿资金不能兑付的问题。

  嵌套这个模式,资产底包隐藏在最深处,很难以把控风险。所以,就出现了第四点。

  最后,规范理财代销业务指的是,银行在销售不是自己产品的时候要进行备案登记。我们都知道,银行理财五花八门,有的是银行自产自销。也有的是券商或者保险信托的产品在银行代销。银行自产自销的理财产品是需要严格的登记备案制。代销的理财产品是销售人(银行),所有人(券商、保险等)进行双重备案。这个双重备案不仅仅要在银监会备案,也要去所有人所在主管部门进行备案销售。

  不管是直销还是代销,银行都应该向投资人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这里跟大家明确一下,大家去银行买理财,一定要看清理财合同,要知道自己的理财资金投资去向,千万别听忽悠。理财变保险的事屡见不鲜。有的银行理财经理甚至为了完成自己业绩欺骗投资人。有的保险公司业务人员甚至化妆成银行人员在大堂进行“理财销售”。政策要求银行进行充分的风险揭示和披露,投资人还需要注意,不要银行人员让你在理财合同上签字就签字,一定要看懂看仔细。

  只有充分的进行风险揭示,投资人才能明白理财到底适不适合自己。而且,要求对投资人进行“双录”,在这里解释一下“双录”是什么?

  双录指的是银行在进行理财销售、代理理财销售的时候对投资人进行“录音、录像”。这样做的原因有两个。第一,销售人员是否按照规定介绍理财产品,是否对投资人进行风险揭示和说明。第二,投资人是否已经明白理财产品的构成并能承担相应的风险。

  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买者自负,打破刚兑。说到底,如果投资人啥都不懂,银行客户经理随便忽悠投资人,一旦出风险,还不刚性兑付,那谁乐意?投资人会觉得是客户经理欺骗了我。刚性兑付的前提就是要投资人明白我买的是什么?风险在哪里?(关于刚兑的问题,大叔后续会有专题来讲)。

  此次银监会出台的政策,我们不难发现大多数都是为了“约束”银行进行制定的。不能说我们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就只看到银监会监管互金。金融是一个多维度的市场,传统银行并不在“法外之地”。投资人投资互金的最大原因就是因为互金利率高,也有的投资人选择银行理财的原因是因为银行理财安全。将这个多维度的市场进行统一的管理,才能让投资人更加客观的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不管是传统金融还是互联网金融,脱虚向实、去杠杆、去库存是今年金融监管的主基调,只有在合规的大背景下,才能真正的给人们带来切实的收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