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金圈大佬齐聚上海,朗迪峰会上都说了些啥?

互金圈大佬齐聚上海,朗迪峰会上都说了些啥?
2017年07月16日 18:45 网贷之家

【篇者按】

2017年7月15日-7月16日,朗迪金融科技峰会(LendItChina)在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召开。为期两天的峰会汇聚了来自中国及全球各国的2000多位行业决策者与意见领袖,并有超过200位来自全球金融科技企业、监管机构、学术机构的嘉宾。

峰会通过主旨演讲、圆桌论坛及研讨会等形式,分享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最新洞察与观点,议题覆盖区块链、人工智能、保险科技、网络安全、电子银行、消费金融科技、供应链金融、行业监管等各个重要领域。

两天下来,互金行业大佬们都在朗迪峰会上讨论了些啥?本文将结合媒体公开报道,为大家整体梳理一番。

中国与全球在金融科技的积极互动是一个长期趋势

朗迪联合创始人及朗迪中国主席鲍博思

鲍博思(BoBrustkern)表示,非常荣幸能再次将朗迪金融科技峰会带至上海,也很高兴地看到今年参加峰会的行业领袖们非常踊跃。朗迪作为汇聚全球金融科技前沿思想和机遇的平台,将在去年会议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参会领袖们带来全方位的交流机会,并着力促成思想与商机的碰撞。

同时他认为,今年来自中国的金融科技企业及领袖们,会为会议带来极具前瞻性、富有创造力的观点与洞察。中国与全球各国在金融科技领域的积极互动是一个长期且值得期待的趋势。

中国是最具活力的金融科技市场

朗迪中国CEO海翔

海翔表示,过往一年,金融科技行业在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金融科技市场不断开拓进取,绽放出令世界瞩目的光芒。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大数据、生物识别等前沿科技,在中国的市场得到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运用。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区块链技术,已经逐步度过POC阶段,各类兼顾创意与实践的落地项目纷纷涌现。

而在政府逐步明确金融科技的监管方向之后,以银行与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企业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他认为,中国已经逐步成为全球的金融科技领袖。中国的技术与商业模式,开始扩张到亚太、乃至全球市场。

同时,他指出,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具活力的金融科技市场。希望中国及全球的金融科技企业家们,能够在峰会上最大限度的获得各个金融科技领域的未来趋势与机遇所在。

避免金融科技在发展中出现失衡

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

孙国峰在峰会上表示,金融科技的生态包括金融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监管当局、消费者、中介机构、自律组织等方方面面的主体共同造成了金融科技的生态。良性互动的金融科技生态有利于促进金融科技的行业能够长期、可持续健康的发展。

同时他指出,中国的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很快,但也要避免在快速的发展当中出现失衡:

第一,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发展失衡;

第二,数据分布和数据使用的失衡,数据垄断比技术垄断更难突破,容易产生所谓的数字鸿沟问题,形成“信息孤岛”,信息孤岛的形成不利于行业良好的发展行业、生态;

第三,金融科技公司与金融机构之间发展的失衡;

第四,Fintech和RegTech发展的失衡;

第五,金融消费发展和金融消费者保护之间的失衡。

此外,他强调,要完成金融科技新生态的建立:

第一,要完善法律体制,为金融科技建立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

第二,监管能力适度化,在建设新系统的时候可以为监管当局建造监管系统,当然监管系统的标准要由监管当局决定,为了防范道德风险,监管当局也可以聘请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进行评估;

第三,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制定技术标准,通过制定完整的行业技术标准,有效地规范市场准入和退出,为金融科技行业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第四,政府、监管机构以及金融科技公司要做好金融消费者的保护;

第五,金融机构要中介机构提供服务,需要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的服务;

第六,协会要发挥组织的功能,要配合做好相关监管工作,规范行业科技的发展。

上海互金协会近期将发布金融科技指数

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喆

王喆表示,上海互金协会将于近期将发布金融科技指数。他表示,金融科技不是互联网金融的简单升级,也不是马甲版,而是一种比互联网金融更加广泛,更加能够准确体现行业发展现状的概念。

王喆指出,在金融科技的创新当中无论是投资者、行业协会都在总结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经验,避免走行业初期的弯路。同时他强调,监管层面从一开始就重视金融科技的发展,前瞻性地开展了理论研究,为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制订了战略规划及政策指引,央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员会,组织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影响。金融科技公司也在积极地拥抱监管合规经营。

谈及上海地区金融科技现状,王喆指出,目前上海互金各业态发展均衡,新兴金融机构和传统金融机构寻求合作,其它金融机构也积极寻求新领域,行业整治成果显著,良币驱逐劣币。上海互金协会将于近期将发布金融科技指数。

Fintech能够加强中美双边关系

前美国驻华大使MaxBaucus

MaxBaucus认为移动支付是中国在Fintech上快速发展的典例。他表示在标准支付这一领域,中国已经领先于美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例如苹果支付,美国也开始有非常激励的因素,但还是在非常慢地在追赶中国。”

美国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他相信中国经济的体量显然在不久的将来会超过美国。“这是非常关键的。美国在北京大使馆给在美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发放了3万亿的贷款,给中国的学生们发放了3000万签证。两个国家如果一直互相尊重且合作,我们后代子孙的生活应该会高度相容,希望Fintech能够加强这样的关系。”

“特朗普的保护主义削弱了美国的竞争力,我担心不再是美国优先,而成为单独的美国。不过美国依然是非常自由的,欢迎中国的进入。”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传达了两个信号

中国人民银行参事盛松成

近日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传达了两个信号,一是要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二是要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比如资管计划,各种的股权类的融资,这些在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往来大量的缩小,这就是金融去杠杆、防风险的成果。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防范风险,第二个目的是为了使金融能够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未来金融做Fintech要解决三个问题

蚂蚁金服首席技术架构师胡喜

胡喜表示,全球普惠的金融需要真正实现普、惠、全和可持续。“普”即对全球80%的消费者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惠”则真正解决用户问题。“全”指不光提供支付的能力,还有保险、财富等。对“可持续”的理解是希望所有的金融提供能力均为可持续的能力。

在普惠金融技术能力方面,他建议:首先,高并发交易;其次,重新重构金融基础设施,让它更低成本。另外还需高可靠的金融能力。

他认为,未来金融做Fintech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则是重中之重:

第一,做金融计算要解决大规模交易问题。要从基本上的解决,从自研数据库方面的解决,他表示,分布式的数据服务问题、解决容灾的问题、做秒级容灾还有相应的成本问题是解决的关键。

第二,做金融洞察,必须得洞察用户。这样才可以推荐更好的产品,对于生物方式(人脸、瞳膜、指纹)等问题怎么解决?给多少钱是最合适的,给什么样的产品是最想要的,还要做预测,因为很多时候必须要推荐东西给客户。

第三,做金融服务解决用户体验、移动端体验等问题。做金融科技肯需要和不同公司合作。安全、可靠、可新的数据能力更是需要提高。

智能化金融已开始改造未来金融走向

乐信集团首席执行官肖文杰

肖文杰表示,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互联网金融是渠道,作为渠道把原来的金融业务放在线上来做,但发展到今天已经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如果仅仅是只有渠道,把互联网当做渠道的科技金融公司,我相信在国内的竞争力完全是看不见的那种,只有在整个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真正的科技金融方面有所布局的企业才可以脱颖而出。

他指出,大数据、云计算,这两个是实现整个智能金融最基础的东西,在金融历史当中从最早期的前装模式的金融到整个规模化的金融再到最近大家非常熟悉的信息化金融体系,金融发展的拐点已经出现了,AI会让金融进入全新的时代。我们传统可能需要靠人工、很多方式要做的事情今天都可以通过智能化的方式来解决它,可以带给金融体系的是你整个风险管理效率变的更加精准和有效,这就意味着未来金融普惠会有极大的提升。今天的中国传统金融机构体系今天进入到了不可逆的过程,都必须要走向智能化。

他强调,整个智能化的金融已经开始会深度地改造未来金融走向,如果仅仅说自己是互联网金融科技公司是没有太多意义的,因为作为信息交换的角色,互联网都是信息交换的价值所存在的金融领域。未来所有的领域、所有的公司都将会是互联网的公司。如果你能够将整个新兴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深度地去改造金融服务可以给你用户提供更快更有效率更低成本的金融服务,这就是AI未来可以带给整个金融可以非常重要的变革。未来很多银行基本上可以不需要网点,很多服务都可以用系统和新技术来替代,那样的话我们将会看到普惠金融服务的成本、效率真正地金融到普惠阶段。

网贷行业2.0时代的升级玩法

LendingClub前CEO雷诺德·拉普朗什

雷诺德·拉普朗什(RenaudLaplanche)提到了网贷行业2.0时代的升级玩法,他指出网贷2.0是一系列的技术、工具、原则、程序。技术创新可以走不同的方式。真正目的是在大数据方面不断地把成本降下来,产生更多的价值。未来区块链会更加的标准化,当然还有交易成本的变化,另外移动数据也会让我们有更好的移动端。金融与技术,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他介绍,网贷行业2.0在风险之后有三方面来自投资者,要给他受信额度,要分享风险,还有透明度的问题。并且2.0环节完全透明,对信用政策来说以及平台的验证过程要透明,以标准化的数据提供给投资者,能够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他们能够帮助我们。

他指出,对投资者来说的另外部分是流动性,如流动性可能是安全的视角。通过中介我们可以把Pass-through的安全卖给他们,追踪他们,最终通过证券交易更多的流动性。2.0时代里创新的方式在于建立数据的正确性,通过数据链方式,还需使用在机制上来说不会被改变的交易形式,可以使用创新的区块链的协议来获得更好的结果。

开拓欧洲及印度科技金融市场

复星集团执行总经理卫冰飞

卫冰飞谈到,在过去几年,复星集团开始在海外金融行业进行布局。布局的第一步是一些持牌的传统金融机构,例如投资德国老牌私人银行Hauck&Aufhauser(H&A),再如2016年成为葡萄牙商业银行DCP的第一大股东。这些都是传统的商业投资。在此基础上,再投一些Fintech的公司,给他们赋能,这是复星集团主要策略。在成熟的发达国家Fintech更多是传统金融的补充,更多是B2B,少部分是B2C。

在谈及复星集团在科技金融领域的下一步投资计划时,冰飞提到,下一步,复星集团计划在英国等其他的欧洲国家,以及印度大力开拓市场。

规模将不再是衡量fintech的最重要指标

狐狸金服创始人兼CEO何捷

何捷表示,互联网时代用户为王的商业逻辑,使得资源快速转换为用户规模和交易规模,所以大部分公司都把交易规模和用户规模看成最主要的评价指标。

何捷称,从2016年开始,网民规模趋于稳定,增速降到10%以内,互联网用户红利消失;此外,从体量上看截止2016年整个行业规模仅为2万亿,而银行资产总额为230万亿,仅为传统银行资产总额的1%。与此同时,资本的快速投入,带来从业者快速进入,据统计目前行业内有超过5000家金融科技公司,竞争加剧。加之近两年行业监管的加强,规模将不再是衡量fintech的最重要指标。

未来,什么才是金融科技公司发展的最重要指标呢?“向产业和传统金融机构双向科技赋能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何捷指出,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要基于产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并向客户进行科技输出。另一方面,金融科技公司向传统金融机构进行技术与产品输出,提升整个金融行业的运营效率。

智能新金融正在成为金融业新的风口

向上金服CEO袁成龙

袁成龙表示,继金融科技之后,智能新金融正在成为金融业新的风口。他表示,金融科技重点在于综合各类科技手段,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智能新金融的底层技术同样离不开多种科技手段,但更多的人工智能技术(AI)为中心,通过机器学习、生物识别、金融预测与智能投顾,为用户提供定制化、个性的金融服务,比如说机器人替代投资经理为用户提供投资理财服务,指纹、虹膜、静脉等生物特征代替银行卡,在提升金融效率的同时让金融更懂用户、更加智能。

资产端升级是中国互金的必经之路

人人聚财创始人兼CEO许建文

许建文表示,互金行业对车抵贷的用户群体长期存在误区。实际上并非所有车主都是车抵贷服务的对象,中国庞大的自雇群体,也就是2000万私营企业主和6000万个体工商户才是车抵贷的目标受众。

许建文称,车抵贷的自身特点,使它成为自雇人群的“杀手级”金融产品,“自雇人群有着不俗的偿还能力和经济实力,但由于缺乏被认可的征信记录,无论是银行还是信用贷款,都覆盖不到这个群体中的绝大多数人。车抵贷额度高、放款快、手续简便的优势,正好匹配了这个人群的金融需求,同时又通过抵押物和线下风控手段解决了低征信人群的风控问题。从这个视角来看,车抵贷的市场还远未饱和,P2P行业的优质资产远未被挖掘干净。

许建文判断资产端升级是中国互金的必经之路。在合规大背景下,优质资产将向头部平台倾斜,率先实现资产端升级的平台,将拿到未来的船票。

金融科技产业既面临机会也面临挑战

中国信贷科技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彭耀杰

彭耀杰表示,金融科技产业既面临机会也面临挑战。第一,如何说服用户,让他们认可你的公司是可信赖的商业伙伴,愿意把钱和项目交给你的公司去运营。

第二,Fintech公司面对的是不断变严的监管环境,对公司来说不仅需要有能力不断适应国内新的监管环境。当在海外收购金融技术、金融科技类公司的时候,也要去了解和适应全世界不同地方的监管环境;

第三,市场上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公司,会给现有的商业模式带来挑战,但也是机会,也许你可以通过应用新技术获得更快的商业发展;

第四,货币的数字化,也会带来新的机遇。

他认为,还要关注中国市场以外的发展情况,在你走向海外的时候,必须要有明确的定位。“在国内可能所有的事情都在控制范围之内,但是走到中国之外就有很多的问题了,绝不能低估本地文化的影响,必须要意识到人才的局限性。有三个要点能够让我们的企业进一步地发展,那便是可持续发展、人才、自律这三块基石。”

来源 | 网贷之家综合自互金通讯社、亿欧网等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网贷之家。

>

推荐阅读

王健林、李嘉诚已经“跑了”,你还要买房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