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贷严定贵:互联网与金融的十年博弈

你我贷严定贵:互联网与金融的十年博弈
2017年07月24日 14:30 网贷之家

互联网与金融的十年博弈

很难说从哪一天开始,中国出现了互联网金融这个行业。有人说有十年了,如果是以哪一家企业的建立作为时间坐标,或许有。

这十年,是一场互联网与金融的博弈,博弈的战场在创业者,在从业者,在监管层,在种种我们未曾料定会有博弈的地方。

博弈是平等对局中,参与者利用对方的策略变换自己的对抗策略,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十年间,金融和互联网的对抗堪称经典博弈。

直接融资的历史车轮不可逆转

金融的本质是资金和资产的融通,尽管表现形式多样,但本质是将资金供给方与资金需求方资源对接,并彼此付出对价,资金需求方付出的是利息或股息,资金供给方付出的是风险。

互联网的本质是信息高效率低成本的沟通,而信息化正是21世纪以来全球的主题词,过往只能以消息形态表达的内容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从而成为信息。资金信息、位置信息、信用信息,概莫能外。

这十年间,我们注意到,网络借贷和第三方支付成为了最为著名也最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作为第三方支付机构与传统的金融产品货币基金的融合,阿里体系的余额宝成为了最广为人知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然而,我们认为,这样的产品并未表达出互联网金融的最终奥义,其本质更多的是利用在线筹资便利和支付宝品牌溢价为货币市场基金寻求长尾海量的融资渠道。

尽管在过去两年时间里,网络借贷遭遇了种种的市场污名化,但其触动的不只是金融产品线上售卖,而在于在资产生成过程中更为宏大的一个命题——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信息时代演进。

直接融资,就是资金供给方直接借钱给需求方,而不通过中介机构。股票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资方式,你买了股票相当于就是借钱给了企业,然后他每年给你分红,债券也是,你买了一个企业的债券,他每年支付你利息。

间接融资就是资金供给方绕道中介机构,借钱给需求方,银行是金融历史上最为著名、最为成功的金融机构形态。

而网络借贷的本义在于,其正是摒弃中介这一市场参与主体,从而直接连接资金与资产。

从金融从业者常说的“杠杆”的角度讲,网络借贷正是一个接近无杠杆的交易。而杠杆是历史上诸多金融危机级别的风险的导火索。

从金融历史的角度,互联网的演进会让金融信息不断透明,让中介失去依靠信息不对称所掌握的信息优势,而且互联网让金融参与主体更加扁平化,这种扁平可能会让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化优势淡化,从而在整体比例上,加大直接融资比例。

监管层的三个最终梦想

互联网金融尽管经历了多轮次的迭代和市场检验,但系统的监管却始自于2015年12月公布草案的网络借贷管理暂行办法。暂行办法中明确列举了多项禁止进入的领域及实务操作细节。

在那之前监管层透露的信息更多是底线监管思维,密集的监管给行业戴上了紧箍咒,也让金融监管部门对行业有了更多的信心。这种信心体现在,此前多年强调的网贷机构是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的判断有了一丝松动。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的论断开始在官方表述中出现。

从互联网底线监管、柔性监管过渡到金融本源监管、刚性监管,这是过去几年,监管层对行业认知判断的更迭的主题。

从业者逐渐意识到,在资金和资产两端,监管层当前有向资产端监管偏重的趋势。此前,围绕企业运营资质和资金筹集、资金流向合规化的监管条例一直占据头条,网贷备案制、存管业务指引的发布均是为此服务的。而当前,避免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开始占据上风。

此前,银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字里行间中已将传统金融业务和互联网金融业务等量齐观,“稳妥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治理,促进合规稳健发展”的论调与此前更高决策层“警惕风险”的定性基本吻合。

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大背景是,在银行、保险、证券领域及央行统筹的货币市场领域正发生着严监管控风险的一致行动。

综合监管层在多场合的表态,我们认为,“小额普惠”、“服务实体”、“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互联网金融行业被赋予的长效行动任务。

这样的任务可能要持续比十年更久。所以,在产品布局上,在合规化改造上,从业者应坚持这样的三个原则。

互联网技术是最终的梦想,我们大胆布局稳妥推进;金融原理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我们心怀敬畏审慎应对。

如此这样,在更长的历史周期上,从业者、资金需求者、资金供给者梦想可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