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制造房价不上涨的假象,开始这么玩了?

为了制造房价不上涨的假象,开始这么玩了?
2017年11月24日 14:29 网贷之家

现在是看结果的时代,努力不重要,你得使命必达。企业如此,政府也一样,有个时髦的词,这叫有执行力。

有人说咱们这儿最聪明的人都去做了公务员,也有些道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在现在的房地产调控这件事上,地方政府为了贯彻“房住不炒”的方针,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一些让购房者大开眼界又哑然失笑的方法,实在是优秀!

最近各地传来银行上调首套房利息的消息,有一位在去年末就买了房,交了首付,签了认购意向书,但迟迟不能网签也拿不到银行贷款的朋友就这样眼睁睁地见着利率上涨,要白白多付N多银子。这是为什么呢?

买房不是看房、签合同、交首付同时找银行贷款、政府备案、银行放款给开发商这一套流程吗?

为什么明明买了房子,贷款资格具备,还款能力没有问题,近一年了还不能合同备案拿到银行贷款呢?为什么购房者、开发商、银行都得等呢?他们在等什么?

问题就在这儿!房价不能涨的太快,这是任务,必须完成任务,但是压不住啊,买的人多供不应求,价格就是要涨啊。怎么办?

地方政府聪明人多呢。有两个大招!

首先,新房限价。开发商想卖房,没有地方政府发的预售证,你就没法卖。想卖2万一平米?过线了噢,不行,卖1万6我就批,否则待着去吧。

有人说,这不是有利于刚需购房者吗?你真是想太多。

开发商口袋深,那就不卖了吧,捂着。刚需没房买。

开发商急回款的,只好接受1万6的价格,然后对来售楼处的购房者说,没房卖的。一转身再委托二手中介,加十几二十万号头费,就卖给你。或者直接搭售车位。不买车位就不卖房给你,你买不买?再不就干脆统一卖给人情大单位。

地方政府还有一招也很聪明。我要上报房价涨幅数据,均价只能维持一个数字,比方说1万3,环比、同比就不算上涨噢。计算数据就是卖出去的新房成交价。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1万6甚至近两万的已售新房,我这个地方的均价蹭一下就超过要上报的1万3了,这怎么行?

怎么办?不给备案!

购房者和开发商签的合同拿去银行贷款无效的,必须经过政府备案认证过的合同才行,没有这个银行不放款。这本来是很好的一个监管政策,在非常时期拿来这么用了。

你虽然已经卖出去了,但是,我这儿不备案,就不上统计数据。等到再卖出去五六套6千、7千一平米的房子,刚好搭一套1万7的一起备案。这样售价1万7的房子的购房者,本来手续齐全很快下款,可以拿到9折利息优惠,拖着拖着就成无优惠,甚至利息上调,白白多出十几万的利息。

即便这样,因为新房限价,比周边二手房便宜,购房者蜂拥而至,还是止不住怎么办。据传有的地方政府又开动脑筋了,他们将土地性质是划拨的回迁房纳入备案,本来这部分房子所在的土地没有招拍挂,不存在备案一说,现在它们也备案,意味着会将全市的均价拉下一大截。一套1千一平米的房子搭配一套2万一平米的一起备案,均价刚刚好,不会过线。

统计是门学问!执行力完全没有问题。

房价上涨究竟受不受政府强力调控影响,短期会的,人为的因素能压制住上涨的势头,扭转一部分人的预期。长期没有制度配套的话就不一定了。

在反复了好多次的“调控-放松-上涨”模式中,全国人民仿佛都被教育了,房地产涨了十几年,不上车(买首套房)就亏大了。2015年,全国轰轰烈烈地房地产去库存开始了,从深圳开始,到京沪再蔓延至二、三、四线城市,大家都把老底儿掏出来买房,抢房抢的人人心慌。房价飙的high到不行。

一看这势头不对,毕竟房地产有开发贷和房贷,这两块都连着金融中枢银行呢。有钱人购房还好,连首付都没有的人也在这场狂欢中利用信用卡套现、网贷、各种借贷来进入房市,杠杆太高,这样一来,岂不是和美国次贷一样?万一出个问题,就是呼拉拉一片倒下。政府必须立马喊停。系统性金融风险,不稳定,那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可是,疯狂的惯性哪能那么容易停下来。一看不对,反正吧,房价疯涨必须刹住车。依赖房地产财政的地方政府正为房子卖的好开心到不行,这回来个急刹车。地方政府既要考虑财政收入,又要使命必达,于是出现了上面一系列的招数。

现在的房地产业,一直未进入平静的常态中,还处在怪象丛生的“变态”之中。待到国人不再谈起房地产就激动时,大概这个行业就正常了。

近期,融创老总孙宏斌说现在还是房地产上半场,是钻石时代。这是针对万科现任董事会主席郁亮2014年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我国楼市进入白银时代》的提法而言。

无论是钻石时代还是白银时代,都是针对开发商而言,和普通购房人关系不大。如果是首购刚需族,在一个调控的市场,更要研究自己所在地方的房地产政策、银行房贷规定,避免踩坑。

来源 | 网贷之家 作者:Ivy

声明 | 登载文章内容仅供传递信息,不构成投资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