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普惠,赋能实体:一起为互联网金融打Call

践行普惠,赋能实体:一起为互联网金融打Call
2017年12月07日 18:50 网贷之家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金融领域来看,体现为人们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高,但传统金融大多存在成本高、服务不均衡等难题。在这种供需不平衡下,以P2P网贷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崛起,有效弥补了传统金融机构的服务短板。然而在未来,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单打独斗可能将成为往事,两者的融合和互补才能让普惠金融驶向高速通道实现互赢互利。

12月17日,在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网贷之家联合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广东互联网金融协会、江苏省互联网金融协会和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举办《新周期•新普惠:2017互联网金融行业高峰论坛》,邀请业界顶级学者,行业大咖,共同探讨互联网金融如何践行普惠金融这一话题,一起为互联网金融“打Call”。

本文将从经济脱实向虚背景下普惠金融的必要性,互联网新金融的优势和实践,与传统金融的融合等方面,对普惠金融这一话题做一铺垫分析。

普惠金融知易行难经济脱实向虚

普惠金融一直受到政策制定者高度重视,但实际落地情况可能并不如人意,这与过往执行过程中知易行难不无关系。事实上,普惠金融属于世界性难题,由于在“普”和“惠“方面难以找到平衡,传统金融机构对于小微企业、三农、双创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率普遍较低,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情况。造成了我国信贷资源配置的长期扭曲,即大型国企、央企信贷资源丰富、融资成本低,而小微企业、三农领域的信贷缺口则一直较大。

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领域的挖掘程度较低,与其长年累月下来经营策略有关。商业银行风险偏好较低,偏好于资信较好的大中型国有企业,消费贷款领域则较为依赖抵押物,车贷、房贷在消费类贷款的占比超过90%。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这些客户的信贷需求较大且风险较低,无论从监管指标以及追逐利益的角度而言无疑都是最佳选择。

相对于传统业务,普惠金融对银行而言是一种性价比较低的业务。与传统信贷业务相比,普惠金融的信贷需求具有客户资信水平低、信息不对称、小额分散的特点,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存在着优质资产获取难、贷前审核难、贷中服务难、坏账率高的问题。即使如此,银行也不能以过高的定价覆盖获客成本和违约损失,违背普惠金融“可负担”的本质。所以,在普和惠不能兼得的前提下,银行对于普惠金融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

这种至上而下的传导机制导致了小微企业一直面临融资贵、融资难的问题,信贷资源分配上的“救富不救贫”和地域歧视正不断引导整个经济体脱实向虚。经济增速下行过程中,金融机构偏向于向有抵押物的大、中型企业投放信贷,或者直接、间接将资本投资于金融同业,导致金融资产和抵押物价值上升,促使更多资金参与到资产泡沫当中形成反馈机制,不断挤压实体经济。从下图可以看出,从2015年起,金融行业占GDP的比重快速上升,而住户短期经营贷款的增速则出现断崖式下跌陷入萎缩。近年来,金融机构沉浸于资产泡沫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形成挤出效应,经济脱实向虚正在不断自我强化。

新金融填补缺位专注普惠以赋能实体

在传统金融难于覆盖特定人群并在虚拟部门空转时,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的空缺。包括P2P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网络小贷、第三方支付、互联网保险、线上众筹等各种金融业务形态为不用层次的人群提供了多样化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依托大数据、去中心化、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将大量的长尾人群纳入服务范围,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运用互联网的场景、技术、流量、数据与金融的有机结合正是监管者所愿意看到的金融创新。国务院《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层提出:充分发挥传统金融机构和新型业态的作用,积极引导各类普惠金融服务主体借助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金融产品,降低交易成本。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以及基于用户征信、社交、消费行为数据的风险决策体系的兴起,为普惠金融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推动普惠金融向数字普惠金融过渡。如阿里、腾讯、京东、苏宁等互联网巨头先后参普惠金融的建设,助力实体经济的发展。

腾讯副总裁江阳在首届普惠金融全球倡议研讨会上表示:“触达用户难一直是普惠金融的最大痛点,而社交网络具有覆盖广泛的显著特点,是开展普惠金融的最佳载体。”腾讯正通过微信、QQ构成的社交渠道,打造移动支付、互联网理财、互联网信贷、互联网征信等金融能力,摆脱地域限制,使普惠金融从大城市延伸到中小城市乃至县域城市、偏远山区,使普罗大众也能够享受安全便捷、随时随地的基础金融服务。

京东金融则充分发挥其渠道下沉、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的巨大优势,紧扣以“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为核心的农村经济闭环,设计和打造具有京东特色的农村金融模式。旗下京东重庆小额贷款公司以农村金融服务为经营核心,将专门面向农村、农场、农户、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为农户从农资采购到农产品种植,再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金融需求。

蚂蚁金服则打造了集第三方支付、信用服务、消费金融、消费保险、理财平台、小微企业金融的新金融服务生态,以改变传统金融机构的“二八原则”,支持那些没有获得很好金融服务的80%长尾人群。

蚂蚁金服的普惠金融体系

资料来源:互联网

可见,互联网巨头在各类细分领域布局,打造普惠金融闭环以支持实体经济的金融网络已经成型,而不同金融业务形态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又各不相同。

分类来看,支付作为底层的金融活动涉及范围广泛,在第三方支付蓬勃发展下,线上线下交易的成本显著降低、便利性大幅上升,支付手段的升级对于居民消费有明显的增益。线上支付的出现,使消费者摆脱传统票据、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清算方式,可以从PC和移动端迅速完成从用户到商户的在线货币支付、资金清算业务。无论是电商交易、转账业务、跨境支付、借贷理财等业务,第三方支付都正在逐渐成为主流的交易渠道。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最早参与者,第三方支付通过“货币电子化“显著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使”支付”这一底层的金融活动的便利性和适用性得到显著提升。据艾瑞咨询预计,2018年,移动端第三方支付规模将达到165.9万亿元,PC端为32.3万亿元。

如果说第三方支付通过盘活支付这一底层金融活动以降低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那么,网络借贷与实体经济则擦出了更为明显的火花,其普惠价值也更为彰显。

网络借贷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即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相比于主要覆盖消费贷款和个人信贷为主的后者,P2P网络借贷对于实体经济的帮助更为明显。P2P平台在三农、供应链、小微企业等领域的布局践行了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职能。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引导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在农村规范发展”,意味着互联网金融+三农进入了发展的全新时期。网贷之家数据显示,目前包括翼龙贷、理财农场、希望金融等131家P2P平台涉及三农贷款业务。截止2017年10月,经P2P平台促成的三农贷款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元,主要用于粮食、蔬菜、果类种植以及牲畜饲养。P2P平台正通过技术手段消除金融的地域歧视,甄别具备潜在偿还能力的借款农民,对缺乏信用记录和抵押品的农户进行授信和小额贷款支持,建立农户信用记录,将金融服务拓展到了传统金融机构所不能覆盖的地区。

与传统的抵押贷款不同,供应链金融往往是信用贷款,实现融资是建立在真实的贸易关系之上。依赖于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之间的融合以及核心企业的信用背书。

由于额度限制的客观存在,与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不同,P2P选择了“轻资产”模式切入,即选择上下游企业单次融资金额更小的行业。目前,P2P平台往往选择在农牧、零售、电商等对单笔金额要求不高的轻资产行业进行布局。网贷之家数据显示,2017年9月P2P网贷行业涉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营平台至少有118家,1-9月P2P网贷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交量约为688.3亿元,占同期P2P网贷行业成交量的比例为3.23%。P2P平台以资金桥梁的姿态参与到供应链金融当中,为实体企业和个体经营户提供了资金融通服务,互联网+应收账款的主流模式也摆脱了对于不动产抵押物和担保的依赖,降低了融资方的借款成本和资金融通效率。

除了上述去向较为明显的资金流向外,一些个人贷款业务本质上也是流向了实体经济。以车抵贷为主要业务的微贷网,其90%以上的借款人是中小微企业主,他们借款的原因大多以周转经营、发放工资为主。人人贷联合创始人杨一夫曾表示,在人人贷上约半数的借款来自于小微企业主等自雇人士,同时还有部分白领工薪借款人将借款用于自身参股的小生意或支持亲属的小微企业经营,整体超过七成借款直接流入了中国实体经济。作为信息中介,P2P平台成为了传统金融的补充,一定程度上补齐了银行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展现了普惠金融的价值。

新金融与传统金融合作实现共盈

对于传统金融机构而言,资本约束、风险偏好、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其对于小微企业的风险定价能力和运作效率。互联网金融机构通过场景建设、数据驱动建立适当的风险定价机制,有效缓解金融资源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金融服务的门槛,使企业和个人的信贷服务摆脱对抵押物的约束,进而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和普惠化水平。

随着征信、法律、政策等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新金融与传统金融的融合或是普惠金融驶入高速通道的契机。今年6月来,工农中建四大行分别与“BATJ”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以来,近日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与各科技巨头的合作项目分别相继推出,战略合作步入实质落地阶段。可见,互联网金融巨头在今年纷纷向轻资产转型,输出金融科技,谋求与传统持牌机构合作。对此,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李东荣层表示“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的跨界合作成果将会越来越多,这样“1+1>2”的优势互补和协同效应也会越来越明显。”未来,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将从目前的竞争、替代过度到合作、共盈,以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