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黄车E轮融资创纪录 该如何看待?

ofo小黄车E轮融资创纪录 该如何看待?
2017年07月07日 16:57 第一观点

与摩拜单车获得E轮融资相隔半个月之后,ofo小黄车终于完成了7亿美元的E轮融资。这半个月的时间虽然有些长,但是ofo的这轮确实给了我们惊喜,7亿美元的融资创下了共享单车行业单笔最高融资的纪录,融资总额行业第一。

资本想要的是什么

与其他一些单车品牌不同,ofo获得E轮融资是意料之中的,毕竟当前的共享单车行业,有能力进行角逐的所剩无几。能给资本信心的,莫过于摩拜单车与ofo小黄车两家品牌。

ofo能获得这么高的融资也说明,当前共享单车行业的资本,只会越来越向摩拜单车与ofo小黄车集中,而接下来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很大可能就是要看二者如何决胜负了。

业内的一个共识是,共享单车行业当前的一个普遍现状是盈利模式仍然不是很清晰,但是资本为何还要砸这么多钱到这个行业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资本想要某一个企业想要在行业内实现垄断,只要实现了垄断,就总有一天能够为他们带来收益。

因此,ofo与摩拜这场较量,一定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两大资本阵营的较量。

ofo背后的投资者

看一下ofo本轮融资投资方的背景,由阿里巴巴、弘毅投资和中信产业基金联合领投,滴滴出行和DST持续跟投。ofo的投资方有一些新的面孔,比如说阿里巴巴、弘毅投资,这些新的投资方的加入,一定程度上确实能够反映出,资本市场对ofo发展模式和发展前景的看好。

客观来讲,ofo的融资能力确实比较强,比如说再往前数的几轮融资中,就包括经纬、金沙江、王刚等等,他们在滴滴快的、滴滴优步的战役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此有业内人士分析称,这些人目前在共享单车行业将目光聚集到ofo身上,或许正在谋划下一个重要的流量入口,他们的经验、战略思考的能力,恰恰有机会给后来者以指导。

而论投资背景,摩拜的E轮融资虽然抢先一步完成,但是投资方都是一些老股东。虽然现在有声音认为这是摩拜融资能力不及ofo,未来发展潜力也不如ofo的一种表现。这种说法虽然并不一定完全正确,因为这并不能够说明摩拜就要比ofo差多少。但这种说法确实有一定道理可讲,因为当前的共享单车行业,资本确实能够决定品牌的发展速度。

成本低,或是ofo最大的吸引力

目前,大家都在说满大街被破坏的都是ofo小黄车,比如说车座歪歪扭扭,二维码被刮花,车胎没气,甚至被私藏……技术的落后,一定程度上讲是造成这些问题的一个原因,但相比于摩拜单车,成本低确实是ofo的一大优势,这也是ofo能够获得比摩拜更高融资额的一大原因所在。

资本的一个特点是,哪里可以出更多的钱就往那里去,资本的去向,一定是高产出低投入的企业,ofo就是这样。资本对市场的嗅觉是异常敏锐的,虽说不能完全决定究竟未来如何,但资本的选择也许透露出一些信息,即在未来的发展中,谁更有潜力。

有人为ofo算了一笔账,一辆ofo的成本不到300元,每天只要有10个人租用,一个月就回本。如果这样算,一辆ofo单车在一天内肯定不只有10个人租用,比如说校园场景这个大本营就是ofo保证每天租用率的强有力后盾。

单纯从回本速度来看,低成本的ofo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在盈利模式尚未清晰的情况下,谁能够先回本,谁就能暂时领先。但是,ofo的丢失率与损坏率确实是一大问题,虽然如此,正因为成本低,维修成本也低,马路边的随便一个自行车维修点都能够解决。

不过,摩拜单车的损坏率好像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地,“GPS定位”“车锁故障”“电池板脱落”等问题也会经常出现,而且摩拜单车必须拉回专门的维修点进行维修,这种成本自然是非常高的。

话虽这么说,对于目前二者究竟谁的运维成本更高,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也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数字,我们平日里看到的所谓的有关成本与维修成本的一些分析,其实都不具备一定的普遍性,很可能二者为了打压对手找出的个例罢了。但二者都无法逃离一个事实,即共享单车的市场特性决定了他们在未来都会长期背负运营和维护的负担。

行业标准越来越细化,共享单车接下来压力增大

现在,共享单车行业的标准越来越细化了,不断增多的条条框框之下,共享单车企业必须顶着不断增大的压力前行。现在两家资本其实相差并不多,接下来拼的是谁能够更适应不断加入了新规定,谁的数据更漂亮……

7月5日,备受关注的全国首个共享自行车团体标准正式在上海面市。这份《社会团体标准自我声明承诺书》是包括摩拜、ofo在内的十多家共享单车企业自愿签订的,看来,对于共享单车,政府并没有过多插手。这与政府对待网约车的态度相比,显然要“仁慈”许多,一定程度上讲,政府对于共享单车是持支持态度的,同时也鼓励企业之间互相竞争。

目前来看各企业都对原来的坚持有所放弃,比如说ofo已经开始提高车辆成本,给车辆加载卫星定位系统,而摩拜也低头,决定接受3年报废的规定。这两个改变对二者未来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为低成本是ofo的一大优势,而高成本的摩拜单车设计的初衷是4年更换。因此一定成上讲,接下来不断严格的标准对谁的影响最小,谁就有更大的可能笑到最后。

无论如何,这些改变都说明共享单车企业正在集体自我加压,接受更高标准的检验,一方面是补齐自身短板,一方面也是为了提升自身实力打压竞争对手。

ofo本轮获得更高的融资,是非常及时的,除了增加投放量,这些钱还可以放在增加单车成本投入上面来,至少在一段时间内,ofo有了与摩拜竞争的资本。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共享经济”发展报告》显示,到2016年底,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1886.4万人,是2015年245万人规模的7倍多,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预计2017年用户规模将达到4965万人。共享单车规模还会增长是必然的,但种类只会越来越少。目前谁胜谁负很难下定论,以对市场判断比较敏锐的投资者的站队为例,目前ofo与摩拜的投资者中,两边都投的也大有人在,这说明一些投资者也处于观望之中。但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来讲,2017年是关键性的一年,谁能够称王也许只是一瞬间的事儿,就像当年滴滴与快的之间的大战,滴滴与Uber之间的大战一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