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能力被质疑,今年新三板企业过会率仅50%!

盈利能力被质疑,今年新三板企业过会率仅50%!
2017年11月29日 23:55 新三板论坛

“今天上会的三家IPO全部被否,首次出现零通过率”……证监会官方消息还没出,消息就已经传开了。舆论顿时分成三派。

一派为正在排队上会的老板们担心的:

一派是“恍然大悟”的:

还有一派是“幸灾乐祸”的:

不管是坏人突然增多,还是IPO审核更严,反正没过会的事实已经发生了。今天我们单看其中的一家“前新三板公司”博拉网络,就会发现不能过会可能不仅仅是审核趋严的锅。

三类股东仍未完全解决

有人说博拉网络从成立之日起,就是奔着上市去的。这话放在被否的当下有点伤人,但是也未尝不是对的。

2006年博拉网络成立之初,就搭建了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境外融资和拟上市主体,并且还拿到了IDG等机构的投资。

上市进程一直无果,2013年前后,博拉网络逐步拆除了VIE架构,海外投资机构逐步退出。2015年10月,博拉网络登陆新三板。

2015年12月,博拉网络宣布开始上市辅导,正式启动在境内的上市。

也是“命途多舛”,2016年3月,博拉网络引进了勤晟泓鹏和联合基金1号,这两个后来大家关注极大的三类股东。

为了解决这两个股东,2017年9月,博拉网络从新三板摘牌后,采取了另类的“换股”方式:

勤晟泓鹏把股权转给现有股东龙商投资,然后再对龙商投资增资,持有后者的股权;联合基金1号把股权转给龙商投资大股东尤启明。

发现这种“瞒天过海”的方式之后,舆论甚至一度把这种方式,当做有效解决三类股东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这种方式显然并没有解决发审会的疑问,会上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关于这次股权转移的:

请发行人代表说明:

(1)2017年9月18日,勤晟鸿鹏向龙商投资转让190万股与联合基金1号新三板基金向尤启明转让50万股价格差异较大的原因;

(2)尤启明、龙商投资、刘世玉、王麟丽、钟小宁、孙杰及其他历次增资的股东是否存在代持情形;

(3)尤启明直接和间接持有发行人股份的背景,其出资1525万元资金来源均为借款且还款方式均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还款期限均为2019年的原因,是否存在代持、对赌等其他利益安排。

从谋求海外上市到放弃,再到挂牌新三板然后摘牌,最后是上创业板暂缓表决到被否……博拉网络还真是命途多舛。

盈利能力被广泛质疑

说回上会,其实博拉网络上会前,市场上看好它的人就不多。

首先第一个问题,就是上会之前大家总会讨论的利润问题:

2014年-2016年博拉网络扣非后净利润分别是1880万元、2930万元和3560万元,只有最后一年超过了创业板上市的3000万元净利润红线。

还有净资产收益率问题:

2014年—2017年1~6月博拉网络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41%、35%、19%、9%,大幅下降。

而论坛君发现,在发审会上,发审委关注的问题更多:

1、招股说明书披露客户黏性较强,但从实际情况看,发行人主要通过招投标方式获取业务,近几年来自主要客户的收入也存在较大波动。请发行人代表说明客户黏性较强的切实理由。

2、报告期内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显著下滑的原因及对发行人持续盈利能力的影响;本次公开发行是否存在净资产收益率进一步大幅下滑的风险。

3、报告期末应收账款占收入比重大幅增长的原因,是否存在放宽信用政策增加收入的情形;

4、游戏行业业务的获取方式,是否存在利益输送的情形,是否与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构成同业竞争。

5、说明人均薪酬水平是否明显低于当地互联网IT企业的平均薪酬,是否存在通过压低人工成本调节利润的问题。

新三板公司过会率仅一半

大发审委上任后,IPO审核更严格已经是大趋势,近期新三板公司转板A股也连续遭遇滑铁卢。

此前的2017年7月12日,爱威科技成为今年首个被否的新三板公司。

到现在,今年已有19家新三板公司陆续上会,但是成功过会的却只有10家,过会率50%多点。

除了今天的博拉网络,被否的8家新三板公司分别是爱威科技、泰达新村、耐普矿机、广信科技、森鹰窗业、钜泉光电和鸿禧能源。

过会数量低迷,似乎也传导到了宣布辅导企业数量上。

据东财choice数据,从2017年1月至今的总体情况看,10月和11月两个月,新三板上市辅导企业数量增长速度,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降低。 

目前在排队的新三板公司还有130多家,随着发审委铡刀一次次落下,一些带病上会的公司,在没出结果之前,恐怕真的要辗转难眠一段时间了。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