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行业陷押宝“魔咒”,一部烂片整残一家电影公司

影视行业陷押宝“魔咒”,一部烂片整残一家电影公司
2017年06月19日 07:52 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陈碧婷

当中国版《深夜食堂》以史上最低分口碑扑街的时候,顺势做起了负面营销,华录百纳(300291.SZ)这豁出去的劲儿也真是没谁了。

怎么办呢,不多刷一下存在感值回广告价,财报太难看影响的可是市值。这不,财经媒体已经在计算华录百纳这笔生意的盈亏线了。

实际上,在影视圈,一部电影票房扑街毁掉一家上市影视公司年报的情形屡见不鲜,华谊兄弟一年一退步,向华强的《封神传奇》直接把中国星集团打残,其他几家包括光线传媒(300251.SZ),多少都痛过那么几回。这也是证监会对并购影视公司亮红灯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几年,很多伤过痛过的电影投资方,开始想办法规避风险,分散投资、保底发行、业务多元化……但是,再怎么折腾,电影质量不上去,始终都是烂片。

一部烂片毁掉一家公司

对于华谊兄弟(300027.SZ)来说,2016是比较难过的一年。不管是寄予厚望的《我不是潘金莲》,还是作为黑马来打造的《罗曼蒂克消亡史》,票房双双扑街,如果不是参与投资的《魔兽》挽回一点数据,可不止年度扣非净利润为负这么简单。

这一颓势早就开始了。2014年-2016年,中国国产片一共有12部票房超过10亿,但只有《寻龙诀》《西游•降魔》两部是华谊兄弟参与投资的。

再早几年,可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之前几年的票房前三甲基本上全被华谊兄弟包揽。这也难怪,票房不行,华谊兄弟业绩每况愈下。

我们没办法得知华谊兄弟这些大制作分别亏了多少钱,只知道,2016年华谊兄弟31亿票房,毛利率为39.04%,而华谊兄弟最大劲敌光线传媒,64亿票房,毛利率为54.06%。

不过,这些都不及一部《封神传奇》对中国星集团的伤害大,简直可以称为“一部烂片毁掉一家公司”。

中国星集团(00326.HK)主席向华强归隐多年之后,出山运作《封神传奇》,号称投资5个亿,但最终票房只有2.84亿元,片方分到手的票房1个亿左右,应该是2016年国产片最亏钱的电影。

电影上映之前,中国星集团在财报中对《封神传奇》展示出了相当大的期待,向华强也放出25亿票房的豪言,不过现实打脸太残酷。

2016年,中国星集团电影业务营收为2.66亿港元,亏损2.57亿港元。公司2016年营收11.02亿元,同比增长6%,但净利润为-3.36亿元,同比增长-411%。

曾经的“电影教父”翻了这么大的跟头,直接影响了接下来的电影项目——仍然由他儿子向佐主演的《捉妖天师》,最近又没消息了。

再多补救都没用,烂片就是烂片

随着影视行业的白热化竞争加剧,观众的品味趋向于独立,影视项目出现投资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哪个电影公司都不敢打包票说自己旗下的项目肯定不会大扑街。

于是,逐渐成熟的中国影视工业体系推出了多种分摊风险的方法,最常见的,大概就是分散投资。

这个很容易理解,多找几家公司一起来投资运作,赚钱的时候一起赚,赔钱的时候大不了一起赔。

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取得了12.5亿元票房,到了下一部《西游•伏妖篇》,投资方由9家变成23家。

还有一个好处,拿到更多的钱。要知道,在任何行业,绝对多的钱干掉相对多的人,从来都是成立的。

一个电影项目,从开拍就开始做推广,临上映狂轰滥炸,就算是质量一般的电影,搞个几亿十几亿票房也是大有人在。

其次,就是“保底发行”。投资方把影片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卖掉,对赌电影最终的票房收入,实质上和保险行业的“再保险”效果差不多。

实际上,成熟的影视工业体系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整个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发展伴随着娱乐资产证券化的推进,稍微大一点的制作,从筹备、拍摄到上映,杠杆无处不在。

但是,因为这玩意儿初到中国市场,且整个行业的匹配并不到位,导致中国电影市场的“保底发行”出了很多问题,比如《叶问3》和快鹿的事儿,到现在都没扯清楚。

另外,作为上市公司,影视公司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稳定业绩,华谊兄弟和中国星集团都采取了“多元化”的方式,比如说华谊兄弟投资的互联网娱乐业务,中国星集团的酒店业务、南北行业务等,2016年如果不是这些多元化业务的支撑……

但是,另一种现象却以“魔咒”般的方式存在——业绩好、趋势向上的公司都在聚焦主业,比如光线传媒,业绩不好的公司都在拼命多元化,企图在接下来更加汹涌的风浪中尽可能稳定航行。

如果说中国星集团是财务投资,那么华谊兄弟更多地想依靠自己的“IP”挣钱。可是,对于华谊兄弟来说,你真的有那么多诱人的IP,可以像迪士尼那样持续地为公司创造业绩?难道要搞一个潘金莲主题公园?

昨天在上海电影节,华谊头牌冯小刚导演都说了,IP是个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