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魂春三月:全景还原齐星集团债务危机全过程

惊魂春三月:全景还原齐星集团债务危机全过程
2017年04月13日 20:20 制造界网

来源/中国证券报(ID:xhszzb)

作者/康书伟 版权/本文获原创作者授权发布4月12日下午三点多,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打破沉默,首次公开对外发声。谈及债务危机,他说:“短贷长投、管理有问题,加上此前长星集团破产导致邹平金融形势紧张,齐星集团出问题不是偶然。我早知道要出问题,提前准备了30个亿,目前看用不完。”

这个春天,对于西王集团董事长王勇来说,过得特别惊险。

齐星集团百亿元债务危机消息3月28日传出,各界哗然。实际上,从2月底,他就嗅到了硝烟的味道,开始游走各方,希望尽快解决这个不知何时就要爆掉的火药桶。这既是救人,也是自救。在齐星集团百亿元的债务中,西王集团提供了29亿元的担保。

谈及传言中的“隔壁老王”盯上了同乡老赵家的肥肉,他说:“不是我盯着齐星集团的优质资产,我给他提供了担保,他11家核心子公司在我这里做了抵押,一旦发生代偿,我就可以采取行动,这是商业规则。其实去年他就有违约了,我早就可以采取行动,但考虑到区域金融等各方面因素希望有个妥善的解决。”

谈及齐星债务前景,他说:“省市县政府都支持西王重组,目前正在走清产核资的程序,预计五月能出结果,估计资产状况不如此前披露的那么乐观。”

西王集团董事长 王勇

对于处于同城的两家大型企业,齐星集团和西王集团渊源深厚,在融资上形成了互保关系。两家互保额度一度达到45亿元,2014年西王集团和齐星集团协商缩小担保,并争取在2015年结束这种互保关系,但齐星集团对西王集团的担保额度降到了8亿多,西王集团对齐星集团降不下来了,最终维持在了此次债务危机爆发时的29亿的规模。

这种不对称的互保关系,让西王集团承担了巨大的负累。

“去年齐星集团发债发不出去,从信达贷款3个亿8月份到期还不了,西王集团代替还了1个亿,剩余2个亿以西王信誉担保展期半年。到今年2月11日展期到期后又还不了,齐星集团让债权银行找担保方还,”这引起了王勇的警觉,“我已经还了1个亿,如果我继续代齐星集团还贷,会越陷越深;一旦信达起诉,会引起连锁反应。”

这时候已经是2月底,“3月2号我就要走去参加全国两会,时间紧张,”王勇回忆说,“政府这时候就和齐星集团商量,同意西王集团全面托管的方案。3月6日,县里让我赶紧回来,当晚必须回来。”

3月6日晚九点,王勇从北京全国“两会”上请假后赶回邹平。第二天,邹平县政府、王勇和齐星集团董事长赵长水三方商量托管方案,商量两天形成托管方案。然后,三方分工,县政府组建工作组,西王集团抽调管理干部准备托管,齐星集团组织召开股东会就托管事项进行表决。

当政府和西王集团都按照预定任务动起来的时候,齐星集团生变。

赵长水回去火速提拔了80名干部,又召开了董事会,结论是不同意托管,又组织股东说要自救。所谓自救,就是债务不还,由担保方还。

这让王勇很恼火。

这时候的齐星集团资金已经非常紧张了,开始处理闲置设备、车辆,甚至院子里的树都要卖了。“县里紧急叫停了这些行为,要求齐星集团拿出自救方案,”王勇介绍,“他们给我儿子发短信,说赵长水要来给我负荆请罪解释。”

赵长水父子见到王勇承认错误,希望王勇出手相救。王勇说:“怎么救?我肯定不插手,插手拔不出来,没有政府进入,西王不再进入。”赵长水提出希望执行原托管协议。

与此同时,齐星集团的债务违约开始发生。招商银行查封了齐星集团担保方邹平电力公司的银行账户,冻结了2000多万资金,导致邹平电力公司发不了工资。

王勇担心要出问题:“这是整个债务危机的导火索,担保肯定会找上门。”他赶紧给当地主要领导打电话,希望召开债权人会议。

3月27日,债权人会议召开,此后齐星集团债务危机的消息便再也瞒不住了。几天的时间,齐星集团债务危机的消息便众人皆知了。这引起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山东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赶来要求尽快解决齐星集团债务问题,希望由西王集团全面托管,提倡重组不提倡破产;

4月3日,邹平县政府、西王集团、齐星集团三方托管协议签署,西王集团开始实施对齐星集团托管;

4月5日,山东省副省长王书坚召开风险化解专题会议,山东省金融办主任、山东银监局局长、滨州和东营两市主要负责人等参会。会上提出,省市要全力以赴支持西王集团托管齐星集团化解风险。会议形成的专题纪要将报送证监会、银监会以及交易商协会。

此外,齐星集团债权人委员会也提高到省级,债权人会议由省级行出面参加。

托管对各方都是个很好的结局,目前托管工作进展的比较顺利。

王勇表示,按照托管协议,托管期内职工工资、保险等由西王集团支付,稳定了职工队伍;托管期内的银行利息,由西王集团承担,债权银行也都同意存量贷款到期后自动展期,固定资产贷款转为流动资金贷款;稍微难处理的是所欠的工程款、货款,这部分政府帮忙协调。

西王集团正在积极协调电和铝两大业务板块的复产。“煤炭已经到位,正在和电网公司进行沟通,4月底,电要从目前的三炉三机提高到十炉十机;电解铝停了之后,40天才能恢复生产,预计5月10日电解铝全开起来。”王勇介绍说。

此次托管的核心是西王集团托管后注资解决齐星集团流动性问题。“我提前准备了30个亿了,目前看花不完。我早知道要出问题,三月份之前提前发了20亿债券。”王勇表示,先保证职工稳定和银行资金正常周转,重组之前,不可能进行大的投资。

他介绍,从资金上看,电力需要的投资不大,煤炭已经采购到位,协调好电力上网问题后即可实现所有机组开机;电解铝两个车间,一个需要新增投资不大,另一个已经报废,复产需要的投资较大,需要评估有没有投资价值。此外,流动资金问题也不大,需要西王集团承担的每个月的债务利息大概也就2000万元。

对于如何保证注入的资金安全,王勇表示,三方协议里有约定,对于注入的资金封闭运行,托管期内的资金损失和垫付的相关费用在破产重整时优先清偿。

此外,为重组的准备工作也在启动中。按照既定目标,将有西王集团和邹平县政府拿出齐星集团的重组方案。

“原则上是不让西王集团吃亏。”王勇表示。

据介绍,在完成了前期对流动资产的盘点后,齐星集团马上要进行清产核资,中介机构已经入场,预计五月份会有结论出来。

相关阅读

齐星事件背后:山东民企抱团互保,邹平“铝谷梦”受挫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贺梨萍 汪璨 

资金断裂、债务超百亿,齐星集团这家成立近30年的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民企颇有大厦将倾之势。

齐星集团所在的邹平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西北临黄河,从济南长途客运西站向东北方向驱车不到2个小时便可达到。这座鲁中的小县城,以铝业闻名,是山东少有的几个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同时也是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糖都,还一度因“魏桥模式”披上神秘色彩。

齐星集团债务危机让当地民企之间的抱团“互保”链条浮出了水面。“互保”,在无形中让邹平的众多企业形成了多米诺骨牌之势,现在,齐星集团可能是即将倒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3月30日,澎湃新闻实地走访了处于旋涡中心的齐星集团邹平铝业公司和齐星集团大楼。当时天色已暗,齐星集团总部的大楼从外部看去几乎没有灯光,只有楼顶挂着齐星集团四个红色的大字,“齐”和“团”均为繁体字。从外面看去,齐星集团铝业公司也是一副停滞的景象,几乎看不到员工进出和灯光闪烁。

实际上,齐星集团铝业公司在3月15日就已下发暂停铝业生产半年的通告。在电解铝行业,不到巨亏这种万不得已的情况,企业并不会选择停工。一位电解铝业内人士向澎湃新闻表示,电解铝企业即使夜间依旧灯火通明,因为一旦停工,熔融状态的铝水就会冷却、结晶,整个生产就此停止。重启的代价不仅费时至少1-2个月,而且费用奇高。

停滞的不仅是其电解铝工厂。澎湃新闻发现齐星电缆厂内虽然还停有车辆,但整个工厂没有灯光,空空荡荡。多名邹平当地表示,年前的时候,当地就已经在传“齐星要破产了”。 齐星债务危机还连带将邹平县企业互保普遍的现象暴露无遗。西王集团、邹平县供电公司等企业接连进入互保名单。“互保链”担忧之下,西王食品(000639)、齐星铁塔(002359)等邹平上市企业均在资本市场遭到重挫。即使目前尚未进入“互保链”的魏桥创业,邹平县“出身”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旗下企业在银行间债市已连续两日遭到抛售。

然而,即使外界已经对这座县城议论纷纷,其内部却依然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一名出租车司机在向澎湃新闻谈起当地铝业时,仍颇为自豪地说起魏桥创业,还特意提起魏桥创业的董事长张士平是山东首富,还是全国人大代表。

出租车司机继续展示着当地“名片”。他表示,在邹平这个地方,有四大公司,老大算是魏桥创业,然后是西王集团和邹平县韩店镇的山东三星集团,最后就是齐星集团。“当地很多人都在这几家企业上班,外地人也挺多的,东北的、四川的、安徽的、河南等地的都有,有很多是大学毕业生毕业后招进来的。”不过,该出租车司机称坦言,当地人现在都觉得齐星集团已经在走下坡路了。至于原因,他只能笼统地提到,“银行已经不给它贷款了,感觉是管理、经营不善。”

1 / 世界“铝谷”

邹平县地处鲁中,隶属山东省滨州市,为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数据显示,2015年,邹平县地区生产总值为818.47亿元,增速9.8%,在滨州市下辖区县中排名第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4.7%。邹平县的经济实力和滨州市其他区县相比,优势也较为明显,几乎是排名2、3、4位区县生产总值的总和。

其中,铝产业又为邹平经济贡献了重要力量。资料显示,在2015年邹平县纳税前十企业名单中,涉铝企业就包括山东魏桥、西王集团、山东创新金属、齐星集团。其中,山东魏桥创造的税收总额为43.59亿元,国税、地税部分分别为29.71亿元和13.89亿元。

目前,邹平县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铝业生产基地,涉铝产业主要集中在邹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也是山东省第一家设在县级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邹平县涉铝骨干企业达到21家,号称形成了“热电-氧化铝-原铝-铝液初加工-铝材深加工”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邹平县政府领导还曾在2015年对外表示,邹平县将力争通过2-3年时间,建成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创新力强、市场占有率高、在全球具有较强影响力的2000亿级特色高端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世界“铝谷”, 积极抢占未来铝业发展话语权,在全球铝业发展中真正发出“邹平声音”。

邹平县想要传递的“邹平声音”,最强烈的莫过于魏桥创业。魏桥创业是山东省唯一一家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其董事长张世平是山东首富张士平。据最新发布的《福布斯》2017年富豪榜,张士平家族以67亿美元位列全球第209位,中国富豪榜中排名28。

魏桥创业旗下的电解铝产能目前已经扩张到680万吨,超过了同行业央企中铝和全球电解铝大鳄俄铝。这一体量放在中国电解铝总产能中,占比达到16%左右。

在邹平县当地,魏桥创业则基本可以和邹平铝产业划上等号。澎湃新闻实地走访邹平县时,一提到铝业公司,前述出租车司机立即问道是“二公司”还是“三公司”。所谓的二公司和二公司都是魏桥创业的铝业公司。以至于在澎湃新闻提出要去齐星集团的铝业公司时,司机误以为要去的是魏桥创业的电解铝厂,因为一般提到铝业的时候,都先想到的是魏桥创业的。

该出租车司机称,魏桥创业厂子的面积和个数在邹平应该也是最多的。澎湃新闻也注意到,在邹平县月河三路附近分布着魏桥第一、二工业园的几个生产区,同时在会仙二路上还分布着建成时间并不久的魏桥的员工生活区。

2 / 民企“互保”

铝产业成为了邹平县的支柱经济,产业链上的企业基本属民营企业。这些民营企业在融资方面缺乏优越性,由此催生了“互保”。

“互保”是指经济主体之间在借款或者融资的时候相互担保,这在中国担保法里是允许的。一名律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互保的企业之间互相承担连带担保责任,对债权人非常有利。”该律师强调,“互保多发生在一定区域的民营企业之间。”

齐星集团此番资金链紧张事件背后,意外牵出了西王集团等多家当地企业之间的互保问题。西王集团3月29日发布的公告显示,截至当天,西王集团对齐星集团及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余额为达到29.073亿元。这笔近30亿元的担保金额里,西王集团并不是唯一担保人。其中,邹平县供电公司作为共同担保人的担保金额达10.275亿元。另外,邹平县供电公司同时也是西王集团的对外担保对象。

据魏桥创业一名内部人士对澎湃新闻透露,“在邹平,仅有个别企业不存在互保现象。”该人士认为,“企业效益如果长期不好,仅靠外部输血,危机爆发则是早晚的事情,互保受牵连也在情理之中。”该名人士坚称,“魏桥没有参与当地企业的互保当中。”

前述律师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强调,“互保虽然对债权人有利,但同时也具有多重风险。”增加了虚假融资、虚假担保、财产不实的风险;容易产生连锁反应,多米诺骨牌效应,部分企业资金链断裂,会影响整个产业;给金融秩序监管造成难度;企业会过度融资、恶意融资,增加了金融风险;增加了金融风险,影响产业整体发展。

天风证券在报告中也提到,因为自身势单力薄,获得的外部支持力度有限,企业之间通常会建立互保方式。互保方式虽能够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但也可能造成担保链风险,“铁索连舟”反成“火烧连营”的导火索,进而影响区域内的金融稳定。

3 / 邹平危局

齐星集团债务危机一夕之间也将邹平区域经济的信用置入了危险境地。

3月29日以来,邹平企业在银行间债市的相关债券抛压加大,估值波动加剧。市场认为,邹平企业此次暴露的信用风险呈现少见的区域化特点。其中,“魏桥系债券”首当其冲。有交易员透露,3月29日,魏桥铝电发行的债券出现恐慌性抛售,宏桥新材发行的短期融资券17鲁宏桥CP003最高成交在12%,魏桥铝电发行的超短期融资券17魏桥铝电SCP003成交在11%。

据广州证券,3月29日出现的“魏桥系债券”事件仍在持续反应。30日早盘仍有大量抛售,但买盘明显比29日增多,基金、券商资管、小农商行均由参与,9.5%收益率成交后“魏桥系债券”一路下行至9.0%,比前一天最高收益率下降超过200bp。

天风证券在点评齐星事件时则指出,涉事企业均为山东民企,目前邹平市四大企业魏桥铝电、魏桥纺织、西王集团、齐星集团集体传出负面。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行业景气度低迷时,民营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环保治理存在不达标等情况,往往成为监管部门的重点整治对象。”

天风证券还认为,民企财务报表上的瑕疵也会成为做空机构的狙击目标。

除此番齐星集团、西王集团等因互保引发区域信用担忧外,当地铝业龙头魏桥创业此前的遭遇沽空事件也给邹平经济蒙上一层阴影。

3月1日,沽空机构Emerson Analytics发布沽空报告,矛头指向中国宏桥低成本发电、虚报利润、债务高企等问题,认为中国宏桥目标价只值3.1港元。报告披露当日,中国宏桥股价直线下跌,随后中国宏桥紧急停牌,停牌前股价下跌8.33%,报7.15港元/股。

中国宏桥方面至今未发布详细澄清公告,公司称仍在编制当中。但随后,魏桥创新旗下两大上市公司中国宏桥、魏桥纺织在3月22日双双停牌。停牌前一日,中国宏桥、魏桥纺织均发布了延迟发表业绩报告公告,称公司需要更多时间处理公司核数师就2016年度的审核工作提出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Emerson Analytics的沽空报告中,发电成本成为主要质疑点。

一名电解铝业内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魏桥、宏桥的优势,就在电力。电解铝不是什么高科技行业,就是看谁成本低。”据了解,电解铝成本主要分三块,电力成本占到40%到50%;氧化铝、阳极材料等,大概是30%;人工加财务,大概5%到10%左右。上述电解铝业内人士提到,“氧化铝等的材料方面,高度市场化,全国基本一个价。人工成本,财务成本,各家差不多。真正拉开差距的,就是电力成本。1度电,如果相差0.1元,反映到电解铝的成本,就是每吨1500元-2000元。”

该人士对“魏桥模式”分析,“一般从电网购电,大电用户每度电成本大概0.35元,正规的自备电厂,即交各种附加、基金的,大致可以降低到0.25元/度。魏桥自备电厂、又自建电网,还各种热电联产,同时不用交各种附加、各种基金,不用管各种交叉补贴,估计实际成本可以低到0.2元/度,那么这就是巨大的优势,反映到产品上,就是利润。”

魏桥遭遇沽空尚未给出详细澄清,邹平地区又再添齐星债务危机、西王陷入互保等负面事件,这座立志打造世界“铝谷”的鲁中小城注定要面临一番考验。

4 / 有色之殇

邹平县企业陷入动荡之前,山东另一地区东营市已率先在年后有公司进入了破产重整。

曾经的中国500强企业山东天信集团陷入债务泥潭,天信集团、天圆铜业、天信光伏、天信进出口、天泽物资、天泽物流、澳纳纺织共7家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这7家公司分别负债总额达163.4亿元人民币,负债最多的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负债总额高达104.52亿元,负债率则为180.77%。

“天信系事件”也同样爆出担保危机。山东金茂纺织化工集团公告称,为山东天圆铜业有限公司在渤海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的融资业务,同时提供了9700万元的连带保证担保。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地事件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涉事企业均有色金属产业。不仅山东这些民营企业,即便如广西有色等有色领域内的国企,也早在2016年宣告破产。一名评级机构的评审委员会主任曾对澎湃新闻表示,“广西有色破产就是一个例证,行业风险确实是在加大”。

和中国钢铁行业类似,经过黄金发展期之后,有色金属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在行业下行周期之际,这些重资产企业的资金链无时不刻不在考验他们的生存能力。上述评审委员会主任表示,“债务一旦增长,就很难遏制。短期之内,企业很难摆脱亏损局面,行业地位比较弱的企业接下来很有可能爆发债务问题”。

据上述评级机构当时提供给澎湃新闻的一份资料,2015年,有色金属行业发债主体级别变动共发生23次,涉及主体22个,在行业发债主体总量中占比约为24%。其中,发生上调13次,下调则10次。而在2016年前8个月,有色金属行业发债主体级别变动共发生12次,涉及主体12个,在行业发债主体总量中占比约为12%。然而除1次上调之外,其余11次均为下调。这一情况意味着,2016年前8个月降级主体已赶超2015年全年,行业内企业信用风险加大。

有色金属行业近几年的下行在齐星集团身上也能体现一二。澎湃新闻统计发现,齐星集团近两年来纳税额呈下降趋势,参照纳税,齐星集团收入趋势可想而知。2012年、2013年,齐星集团纳税总额分别为2.82亿元、4.4亿元,在邹平县纳税企业中排名第3。但进入2014年后,在山东魏桥、西王集团纳税总额分别上升的情况下,齐星集团纳税总额骤减至1.87亿元,较上一年减少近6成,排名也掉到第4。2015年,齐星集团继续恶化,纳税总额继续降至1.36亿元,排名为第5。

而在邹平当地人看来,齐星“确实在走下坡路”。

专注服务中国制造企业

联系我们:xtydqi001(值班微信)

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5053167995    微信qqmm-777

投稿及采访约谈:邮箱xtydqi@qq.com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其版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若涉及侵权,敬请联系我们,以便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