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豪华跑车后还收购飞行汽车,吉利牛得要上天了!

收购豪华跑车后还收购飞行汽车,吉利牛得要上天了!
2017年07月05日 20:50 制造界网

来源/互联网品牌官(ID:szwanba)

作者/李大为

1 / 吉利汽车牛得要上天了

此言非虚,6月28日,吉利确认收购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这家公司生产的混合动力飞行汽车,可实现陆空两用。

再往前几天,吉利收购马来西亚国宝汽车品牌宝腾49.9%的股份,以及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

已经拥有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伦敦出租车的吉利,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收购,慢慢形成一个强大矩阵分布的吉利帝国计划,吉利的全球化汽车战略布局正一步步实现。

2 / 吉利收购马来国宝汽车品牌

6月23日,吉利与马来西亚DRB-HICOM集团签署最终协议,收购旗下宝腾汽车49.9%股份、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51%的股份,并对这两个品牌拥有绝对的管理主导权。

吉利收购宝腾之路非常漫长,追逐其有5年之久。从2012年宝腾开始寻找合作伙伴,到吉利与宝腾接触,再到打败众多的竞争者,吉利终于等到了。

1983年成立的宝腾汽车是马来西亚的国宝级品牌,鼎盛时期曾占马来西亚国内四分之三的汽车市场份额,是马来西亚民族自豪感和工业精神的象征。1996年,宝腾收购了英国跑车品牌路特斯。

为此,吉利将向宝腾注入资金1.703亿林吉特,并导入做价2.9亿林吉特的博越平台,合计收购价格为4.603亿林吉特,约合7.3459亿元人民币。再加上收购的51%的豪华跑车品牌路特斯花费5100万英镑(约合4.4亿元),吉利此次并购共计花费11.7亿元人民币。

近年来,宝腾市场份额不断萎缩,2016年只卖出了7.2万辆车,仅占市场份额12%,而路特斯跑车在过去一年仅卖出1584辆新车,亏损2760万英镑(约2.5亿人民币)。据宝腾母公司DRB-HICOM集团2016年的财报显示,公司净亏约合16亿元人民币。

吉利收购宝腾汽车,需要对马来西亚进行车型和产品、技术、管理等的输出,让宝腾赶上智能化、电动化的发展趋势,而将已经连续亏损5年的宝腾和连续亏损17年的英国莲花扭亏为盈,也成为了马来西亚政府对于吉利主导下的宝腾未来的期待。

另外,吉利拟收购的美国飞行汽车公司Terrafugia,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门研发飞行汽车的公司,在2010年左右研发出量产飞行汽车Transition,又在2013年推出了TF-X概念车。

这款概念飞行汽车搭载一套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由一台最大功率225千瓦的发动机和两台最大总功率为448千瓦的电动机组成。在飞行模式下,该车可以达到322公里/时的时速,续航里程超过805公里。

3 / 吉利的海外扩张之路

2010年,吉利以15亿美元收购瑞典豪华汽车品牌沃尔沃的全部股份,成为中国汽车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次海外并购案,也完成了一次“蛇吞象”的壮举。

在吉利的协助和经营下,沃尔沃汽车于2016年成功实现经营利润12.5亿美元,这也是该瑞典汽车企业90年来交出的最佳成绩单。

2013年,吉利以1104万英镑收购英国锰铜控股的伦敦出租车公司,如今吉利造的出租车跑遍了伦敦的街头。

今年3月伦敦出租车公司新工厂安斯蒂工厂正式落成,双方合资生产的全新一代伦敦出租车TX5将于今年上市。

加上最近的收购,截至目前,吉利旗下的汽车品牌包括吉利、领克、沃尔沃、伦敦出租车、宝腾、路特斯以及飞行汽车,覆盖中低端品牌、豪华品牌、超豪华品牌,战线扩张至欧洲和东南亚,吉利汽车帝国的矩阵初步形成。

4 / “汽车疯子”李书福

吉利汽车掌门人李书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汽车疯子”,他曾提出过著名的汽车言论:“汽车有啥了不起,不就是四个轮子、两部沙发加一个铁壳?”

这番言论是李书福在1997年宣布要造汽车遭到质疑时的霸气回应,在那时很多人都把他当成笑话。

在这之前,李书福对造汽车可以说一无所知,充其量就是一个摩托车生产商。

李书福宣布要造汽车,但得不到主管部门的许可,偶然间他发现四川有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客车生产企业,于是他将这家企业收购过来,获得了小客车和面包车的生产权。

吉利拿到许可证之后,瞄准并切入了被合资厂商长期忽略的低端市场,开始专注于生产低端小汽车,以至于很多年来吉利一直都是低端车的代名词。

然而,低端车品牌吉利也有惊天的壮举。2010年,李书福斥资15亿美元全资收购沃尔沃,在整个汽车界引来一片哗然,一个仅仅12年的中国汽车公司竟然收购了有着86年历史的欧洲豪华汽车品牌,书写了一个“蛇吞象”的经典案例。

在李书福的身上,可以看出大胆、无所畏惧,甚至有些豪赌的特质,他曾在一个汽车论坛上说:“我们中国人一开始造车,通用、福特就迟早要关门。”这话气得几个跨国公司代表中途退场。

早年间,李书福“汽车疯子”的名号深入人心,但随着吉利的汽车版图不断扩张,李书福开始成汽车界“极客先锋”的代表,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更评价他是一个“科技大咖”。

李书福成为互联网汽车的推崇者,还曾在2014年被极客公园邀请去做演讲。他以前说汽车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而现在他的互联网汽车的理解是“四个轮子加一块电池加一部电脑”。

李书福的造车思维,从造低端平价车,开始了为消费者造智能汽车的转变。

在李书福的带领下,吉利汽车市值突破1500亿港币。而在今年年初,李书福首次打败长城汽车的魏建军,以78亿美元的身家,牢牢坐稳中国汽车界首富的宝座。

5 / 中国车企业海外并购不理想

时至今日,中国车企已经发展的相当壮大了,在海外有过不少一掷千金的收购举动。

2004年,上汽并购双龙事件,上汽集团斥资5亿多美元收购韩国双龙51.3%的股份,一举成为其最大股东。但由于2009年双龙汽车申请破产,上汽与双龙的整合以失败告终。2005年,南京汽车集团以5300万英镑收购负债累累的英国MG-罗孚汽车,2007年上汽集团又整体收购南汽集团,MG又成为上汽旗下的汽车品牌。2009年,北汽集团用2亿美元收购了老一代萨博汽车的三个整车平台技术,同时获得两个发动机系列、两款变速箱以及79项专利,为其造车水平增不少。2014年,东风汽车集团向法国PSA(标致雪铁龙)集团注资8亿欧元,持股比例约为14%。此举让东风汽车与法国政府、标致家族下属公司并列成为PSA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是不争的事实,但中国车企亟需提升品质和创新技术能力。而自主研发需要较高的成本和时间且存在一定的风险,于是一些车企选择了以海外并购的方式来提升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自主品牌普遍起步较晚,品牌积淀不够,通过海外并购自主品牌可以提升品牌形象。

不过,中国车企在收购刚开始时充满热情希望,但从并购效果上来看,大多都不理想。最成功的要数吉利收购沃尔沃,其次是东风汽车收购PSA。

成功收购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其后如何合理利用双方的优势资源,平衡彼此间的权利和利益才是最终决定能否实现“双赢”格局的关键点。中国车企海外收购的过程艰难曲折,收购之后仍然任重道远。

专注服务中国制造企业

联系我们:xtydqi001(值班微信)

广告及商务合作:电话15053167995 微信qqmm-777

投稿及采访约谈:邮箱xtydqi@qq.com 

版权声明:制造界除发布原创文章以外,亦致力于优秀财经文章的交流分享。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其版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若涉及侵权,敬请联系我们,以便删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