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2017年 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哪些风险

新常态下的2017年 中国宏观经济将面临哪些风险
2017年02月23日 15:20 友财网

每当清晨或是夜幕降临,不少运动场内外都有跑步健身的人。有经验的健身者们都知道,其实跑步也有潜在的风险,如果跑步的姿势不正确,很容易造成膝关节慢性损伤进而出现“跑步膝”,具体的表现就是膝关节出现疼痛等不适。

当下的中国经济在新常态的背景下正以跑步的姿态闯入复苏的跑道,宏观经济运行离“L”型拐点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近。为了避免宏观经济在奔跑途中出现“跑步膝”,就需要决策层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充分地认识到宏观经济的发展在新常态下出现了哪些新问题、新矛盾和新风险。

那么新常态下的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究竟将面临哪些风险呢?国内知名财经媒体友财网表示,潜在的风险可以简要地概括为产能过剩、金融泡沫、内生动力不足和区域分化几大点。

这其中最大的风险点是金融泡沫。2015年股市从疯牛到股灾,2016年债市“跌宕起伏”,金融市场的风险明显增加。本来金融市场是愿赌服输,具有很好的定价功能,但现在刚性兑付使金融市场渐渐失去这一功能,金融市场并没有出清。

当然也有国际外部风险,也就是特朗普总统任职后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如果美国加息加得很厉害,人民币贬值压力很大。但这个风险是外部的,最根本的风险还是金融市场的内部风险。

过去几年,整体利率(包括银行间利率)往下走的时候,大家都能赚钱,整个金融链条是没有断裂的风险。但今年的市场利率是往上走的,金融链条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党和政府提出使资金脱虚向实,因为过去存在金融泡沫,若脱虚向实的幅度过大的话就面临着金融泡沫“破”的风险,由此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出现。另外也要注意美国加息的影响。每次美国加息都会引发全球局部的金融危机。对中国而言,中美利差加大会加剧人民币贬值压力。

在这一系列的金融风险中,尤其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是杠杆率过高的问题。当下的实际情况是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杠杆率都过高。过去两年的政策框架可归纳为移杠杆,也就是各个部门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通过8万多亿的地方债置换,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已经降低。但是企业资产负债表的修复进展缓慢,企业部门杠杆还在上升。所以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杠杆率作为控制金融风险的重中之重。

当下有不少舆论指出产能过剩是大风险,友财网表示自从2016年9月份以来,PPI环比增长都是一点几,市场上几乎所有做数据预测的都错了。这反映出,产能过剩的矛盾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僵尸企业”的数量也没有我们估计的那么多。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行政手段限制产能,产量下去了,但供给不足,价格就持续往上涨。1月PPI上涨主要是由石油、煤炭、钢铁等几个行业价格上涨引起的,而且这些行业的价格已经连续跌了几年,突然涨起来,同比涨幅就很大。

至于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相信在2017年会有所改善。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7%,超过印度的6.6%,在全球各主要经济体中重回领跑地位。这一回,咱们的经济“有质有量”。党中央坚持以推进供给侧改革为主线,实现了经济增长含金量与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明显提升,确保经济“蛋糕”满足人民期待与改革需要。

针对经济发展出现区域分化,友财网表示这是由来已久的老问题,要一分为二地来看。之所以出现“区域分化”,既是经济结构优化的产物,也是经济增速换挡不同步的结果。如果能够在2017年,优化区域创新政策,提升转型滞后地区内生发展能力,推动地方竞争模式变革,建立新的激励机制,鼓励不同地区在推动转型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化探索,相信可以最大限度地化解“区域分化”这个潜在风险所造成的影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