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革命的宏大愿景能否成真?

中国能源革命的宏大愿景能否成真?
2017年12月17日 13:40 能源新闻网

中国能否实现能源经济的转型?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基于重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一直得到化石燃料的支撑。煤炭仍占主导地位;不同的是消费数量级发生了变化。1990年,中国的煤炭消费大约为4.46亿吨。今年,这个数字将达到28亿吨左右。

同时,石油需求的上升伴随着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1980年,石油消费为每日200万桶。如今,这个数字达到每日近1200万桶,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

但增长是要付出代价的。正如“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上周的声明提醒我们的那样,中国是全球最大碳排放国,让很多城市处于雾霾之中的低级污染让中国深受其害。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承诺做出巨大变革:一场能源革命,让天空再次变蓝。这种论调气势恢弘,但这些承诺能否兑现?

上周,作为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最新《全球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的一部分,一项有关中国能源市场的全面研究发布,它可以成为了解中国能源市场现状以及接下来可能发生的变化的一个很好的起点。

事实引人瞩目:

•中国每日消耗的能源占全球总消费量的25%。

•煤炭继续主导中国的能源消费(在工业、发电和供热领域),满足了能源总需求的近三分之二。中国的煤炭生产和消费占全球的一半。

•发电量一直大幅增长以满足用电需求,自2000年以来,中国用电需求增长了3倍。天然气消费相对较少,但正不断增加,目前多数依赖进口液化天然气。

•中国是风能和太阳能的领先生产国。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改善降低了成本,并让中国成为了全球其他地区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供应国。

•中国正建设大量新的核电厂,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中国的核工业正开发自己的反应堆技术,计划打造一个世界级的出口行业。

•中国领导着全球电动汽车行业。据估计,截至今年年底全球上路行驶的电动汽车将达到200万辆,其中至少40%将在中国。

•能源效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自2000年以来,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能源消耗量已下降30%,但碳排放仍是一个挑战。在已报告的排放量持平3年后,工业的再度增长促使排放量再次上升。

这些事实都反映出过去10年至15年的巨大变化。但它们不代表终点。

中国出台了一份最新计划,这份全面的意向声明名为《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该计划描述了未来15年整个能源行业的变革。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所占比例将升至15%,到2030年达到20%,满足大部分(甚至全部)增量需求。到2030年,随着老旧产能的淘汰,80%的剩余燃煤发电站的排放量将达到超低水平。单位GDP能源消耗将下降15%,所需要的碳将减少15%。进一步的改善将在截至2030年的下一个10年发生。

目标是确保碳排放量在 2030 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2050年的长期目标是将化石能源的比例降至总量的不到一半,能效水平、能源科技、能源装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成为全球能源治理重要参与者。

历史表明,低估中国实现其计划的能力是不明智的,但对于这份计划,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提出怀疑。能源结构的变化需要基础设施和市场结构的支持。正如国际能源署的分析明确指出的那样,基础设施和支持性监管体制的缺乏已限制了天然气的潜力。同样的问题可能限制风能和太阳能的发展。电动汽车数量日益增加,但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它们使用的大部分电力很有可能仍来自煤炭。西蒙•格斯(Simon Goess)为网站Energy Collective撰写的一篇精彩的帖子讲出了事实。

另外,中国还必须把握好工业变革。在煤炭和主要制造业,很多员工和整个社区仍依赖于可能会被技术改造或淘汰的活动。例如,中国煤炭行业聘用着400万名员工。贸易依赖也带来了风险。

煤炭、新核能和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组合,可能会实现80%的能源自给自足的目标。但剩下的20%涉及至关重要的石油供应,过去5年,石油进口依赖增加了一倍。根据国际能源署的估计,从现在到2040年,中国将需要在能源供应方面投资6.1万亿美元,即每年投资2500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将投入电力行业。另外还需要2.1万亿美元(每年900亿美元)让能源效率提高到规定目标。

中国是全球能源市场的主导力量。接下来,我会考察目前现状的国际影响。但能源对于中国政权的存续也很重要。习近平的成功再次当选没有结束政治进程。

过去30年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有利于共产党执政。如果没有改革能源体系满足如今消费者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那么这点就是不可能的。“铁饭碗”现在超越了就业和食品,扩大到社会流动性并越来越扩大到对更清洁环境的需求。能源和权力不可分割,任何时候都是如此。(英国《金融时报》尼克•巴特勒 译者/梁艳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