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9月12日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工作部署会

点评9月12日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工作部署会
2016年09月18日 10:05 新三板智库

9月12日,全国股转公司召开了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工作部署会,对私募机构参与全国股转系统做市试点有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这是新三板市场迈出的重要一步,为什么这么说呢?笔者认为,私募机构参与做市后,新三板市场交投资金将有一个量的提升,逐步解决当前流动性问题。而大宗买卖盘能够顺利进行后,将为后面的险资入场、公募资金入市开辟道路。看政策,如同下棋,一步为稳,步步为营。下面,笔者对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做一个个人的解剖和点评,希望能够市场投资者带来一点点启发,不胜荣幸。

会议介绍了私募机构参与做市试点的条件及程序。私募机构申请在全国股转系统开展做市业务试点,应具备的6项主要条件包括:

1.实缴注册资本不低于人民币一亿元,财务状况稳健;

2.持续经营三年以上,且近三年年均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人民币二十亿元;

3.申请机构及人员最近三年内未受过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

4.具有符合全国股转系统做市业务相关要求的业务实施方案和内部管理制度;

5.设有专门的做市业务部门,配备做市业务人员

6.做市业务系统符合相关技术规范,并通过全国股转公司的测试已成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普通会员等。

从准入门槛来看,私募机构参与做市设6道门槛,其中定量定性55开,各为三条。但真正称得上是门槛的是前两条定量指标对私募机构的要求。首先,对实缴注册资本提出了不低于1亿元的要求,这里采取实缴资本而不是认缴资本,因为在公司法修订后,任何公司都可随意认缴注册资本,实缴资本则是要付出真金白银或特定资产的。这一条件基本达到了证监会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注册资本要求(详见2014年发布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对于一些小型、风险承受能力差的私募机构关上了大门。第二条,持续经营三年以上,且近三年年均资产管理规模不低于人民币二十亿元。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截至今年8月底,基金管理规模超过2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总数为721家,其中管理规模100亿元以上有140家。可以看出来,相较于上万家的私募机构,这一标准还是非常严格的。但即便是这样,也有几百家机构能够满足硬性条件。按照新三板市场的定位,排除适当的风险因素,逐步接受私募机构参与市场大有可能。未来私募机构参与做市采取短期内10-20家少量试点完善制度,后期放开准入,大量符合标准私募机构参与做市是必然趋势。而根据目前市场上的信息,九鼎投资、中科招商、天星资本这些熟知新三板市场的私募机构很有可能入选首批试点。

会上,刘健钧首先强调了做市业务试点工作对于新三板市场和私募机构的重要历史意义。私募机构参与做市,一是能增加新三板市场的做市商种类和数量,二是能起到活跃交易的催化剂作用,三是通过发挥私募机构的价值发现功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不得不说,领导就是领导,讲话一针见血。刘主任对私募机构做市的看法非常老道。笔者就这几点多啰嗦几句。首先来讲,我个人认为,开放私募机构参与做市,短期内对新三板市场走势不会有太大影响,也算不上是重大利好。因为从2014年起私募机构参与做市的消息就不断传出,这次正式确定很符合市场预期,利好影响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提前透支。我认为,私募机构参与做市扮演的的更多的是新三板长远制度建设、改善交投环境的重要角色。

目前来讲,新三板做市商仅靠七八十家券商,一方面做市商种类过分单一,容易造成串谋和垄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导致市场资金量很小,如果买卖盘过大,做市商资金量不够的话,很容易造成标的股票一路下跌,这也是造成去年7、8月的新三板股灾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私募机构相较于券商,更加市场化,一方面契合新三板市场专业投资者的定位,另一方面,其一级市场投资思路能得到较大发挥。

隋强表示,私募机构做市业务试点关乎新三板市场的长远发展,亦关乎私募行业的荣誉。他对私募机构的后续准备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精心准备。有关机构应该重视参与试点机会,对照评审标准精心准备。二是积极沟通。私募机构申请试点的前期准备涉及到与全国股转公司、中国结算、主办券商、软件供应商等各方面的衔接,有关机构应与各方积极沟通,及时解决问题。全国股转公司将设置咨询电话,帮助私募机构及时解决业务技术准备过程中的问题。三是强化研究。私募机构在准备申请材料的同时,应发挥自身价值投资优势,积极着手开展做示标的研究,积累项目储备,为试点工作的尽快顺利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隋总主要就准备工作做的说明,这里不做过多的解析,主要对第三点做一点说明。新三板市场目前已经有超过9000家企业挂牌,而新三板市场企业质地如何、有多少家值得投资的企业各位也心里有数。在一个“28”结构的市场中,如何挖掘真正值得投资的企业可以说是市场上最为关心的事情。而当前各大券商主流研究还是专注于主板市场,新三板研究服务略显不足。隋总之所以强调研究能力,一方面符合新三板自身的定位,新三板既然要做服务中小创新企业的市场化资本市场,必然要吸纳众多的企业;另一方面,让投资机构回归本质,去挖掘标的,也是中国未来资本市场的必然选择。隋总强调机构的研究能力,我相信,未来新三板投研服务将是这个市场的重头戏。

本文原创作者:吴文轩

本文为新三板智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了解更多资讯,添加新三板智库公众号xsbzhiku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