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还需跨越的四道坎儿

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还需跨越的四道坎儿
2016年08月30日 18:42 掘金三板

在2015年3月新三板两大指数发布会上,全国转股系统公司总经理谢庚指出允许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的政策即将落地。2015年11月,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将“研究制定公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挂牌证券的指引,支持封闭式公募基金以及混合型公募基金投资全国股转系统挂牌证券”。而到了2016年7月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在发言中明确2016年下半年的工作重点是强化市场监管,提高风险控制水平,“研究制定终止挂牌制度,董秘管理办法,主办券商现场检查制度等规则”。本次讲话中没有再重提公募基金入场的政策,可见离公募基金进入新三板投资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那么我们就想问,公募基金入场究竟有什么大的障碍,导致政策迟迟不能研究完成并落地呢。

先看看客观上有哪些因素制约监管层制定公募入场参与新三板投资:

资格审批

《证券投资基金法》第72条规定公募基金资产的可投资范围包括“(1)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2)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众所周知,新三板的挂牌公司是非上市公众公司,新三板挂牌企业股票属于上述规定中提到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因此,公募基金想要投资新三板需要获得监管层,即证监会的批准。资格的审批是公募投资新三板面临的最大也是最直接的阻碍。

投资门槛

公募基金的投资门槛较低,一般以1000元为起点,定投方式可最低100元起。以新三板目前的投资门槛来看,依然是机构为主体的专业投资机构的市场,与A股市场不同,对于投资者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公募基金入场投资,投资者1000元起就可以参与公募基金,变相降低了新三板前期设立的500万元的投资者门槛。这一点使得公募基金与新三板合格投资者标准相比,相差太远,因新三板系统性风险造成的社会影响范围过大,这也许是监管机构不愿意看到的。

仓位控制要求

证监会2014年8月颁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规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基金名称显示投资方向的,应当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资产属于投资方向确定的内容”。这一规定使得公募基金在仓位控制方面具有明确的高度要求,一般需保持在80%以上。也就是说股票型公募基金股票持仓量至少应当不低于80%,这让公募基金在规避市场整体下跌风险中能力变弱,尤其是在新三板目前以及可预见的较长一段时间内将保持持续下行趋势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

净值的计算

根据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封闭式基金须在每个交易日对基金资产按照市价估值。对于开放式基金而言,可赎回的金额是按照投资者赎回当天的基金收盘净值来计算。因此净值的计算十分重要。

自证券投资基金成立以来,公募基金所投资的证券都是上市交易的股票、债券等品种,基金净值因而由公允价格进行计算。目前新三板二级市场交投非常不活跃,再加上没有涨跌幅限制,少量资金极其容易造成股票价格剧烈波动。这种情况下的收盘价的公允性就很值得怀疑。特别是在做市转让方式下,以当天最后一笔交易成交价作为收盘价,每个交易日收盘价的差异可能会非常大,如果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时依然按照每天的收盘价对新三板股票进行估值,势必容易造成基金净值的剧烈波动,这会对基金投资者造成误导。因此公募基金入场需要面临的净值计算方式的调整也将成为一个难题。

以上四点仅为公募基金直接参与新三板市场投资的客观制约因素,而且我们相信这绝不是全部的客观障碍,从公募基金自身到监管层都面临着调整和改变,相信正如全国股转系统副总经理隋强在近期发言中说到的,新三板市场虽然面临着包括流动性、市场结构在内的很多问题,但市场化、法治化和独立市场设置的方向不会变,公募这样的大体量资金进入市场需要仔细研究产品设计等问题。可以预见的是,公募入场只是时间问题而非可否问题,等待监管层破解的制度设计难题总会解决,新三板需要“耐心”。

(本文为掘金三板原创,如需转载,请在正文前署名,否则视为侵权)

掘金三板,新三板的投融资者都在这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