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掌财经丨李嘉诚“告别”地产

云掌财经丨李嘉诚“告别”地产
2017年08月06日 17:32 云掌财经

作者:云掌财经 财心

长实地产在海外已投资840亿港元,内地土地储备继续下降。

李嘉诚麾下长实地产(01113.HK)8月3日发布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收入达298.63亿港元(约合256.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8%;股东应占净利144.10亿港元(约合123.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67%。投资物业重估前之溢利则为港币94.8亿元(约合81.5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加14%,物业销售总额则超过港币400亿元。

受上半年业绩亮丽影响,8月4日收盘,长实地产涨4.31%,报67.8港元,领涨蓝筹。长实地产中期股东应占溢利144.1亿元,按年增长67.44%,每股派中期息0.42元,增加10.5%。

值得注意的是,长实地产在内地土地储备较去年年底进一步下降。2017年中期业绩报告显示,长实地产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1.24亿平方英尺(约合1150万平方米),其中内地可开发土地储备仅余1.14亿平方英尺(约合1060万平方米)。而在长实地产对在内地和香港拿地表现出谨慎态度的同时,其对海外项目的投资热情却日益浓厚。

土地储备进一步减少

长实地产土地储备的数据比2016年底进一步减少。在长实地产2016年度业绩报告中,其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约1.35亿平方英尺(1260万平方米),其中内地可开发土地储备为1.25亿平方英尺(约合1160万平方米)。

与2016年年底相比,长实地产在香港和海外的可开发土地储备则没有增减变化,分别为600万平方英尺(60万平方米)和400万平方英尺(40万平方米)。

这也意味着在2017年上半年,长实地产在中国香港、中国内地和海外都未增加土地储备。

这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李嘉诚在拿地策略上更为谨慎。事实上,近年来李嘉诚曾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暗示过地价过高。

早在长实地产2016年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时,李嘉诚便曾明言:“目前物业市场周期性阶段,要物色具有合理回报的地产投资项目非常不容易,集团在巩固现有地产业务的同时,将会积极寻求及开拓其他新业务范畴的全球投资机遇。”

而2017年5月,李嘉诚以长实地产主席身份出席公司股东会时又明确表示,对于目前香港出现地价较高情况,若地价超越自己预算,便不会竞投,投地要有合理价格。他还表示,没有项目是不得不做。

长实半年按年多赚逾六成

与上述同期,受惠于楼价回升及新盘销情向好,长实(1113)上半年股东应占利润录为144.1亿元,按年急升约67%。盈利表现好,董事会建议,中期每股派息0.42元,比去年同期高出10.5%。

期内,长实地产收入按年增8%至298.63亿元。每股盈利为3.82元,按年升71%。值得一提是,长实上半年投资物业之公平值增加程度极为惊人,截至6月底录48.32亿元,比去年同期高出约2019.30%,可见楼价回升下,集团物业身价水涨船高。即使撇除投资物业重估收益后,反映集团业务表现的核心盈利仍有94.8亿元,按年升14%,同样好过市场预期。

除了地产业务,集团早前斥资近77亿元收购飞机租赁公司。上半年该业务为集团贡献10.57亿元收入,包括出租窄体飞机及广体飞机予航空公司之租赁收入。若扣除飞机折旧5.26亿元后,该业务收益为5.17亿元。

期内,集团联同长江基建(1038)及电能实业(006)收购澳洲、美国、英国及欧洲多项能源资产的拥有人及营运商DUET,自今年5月收购完成后,DUET已开始为集团溢利作出贡献,集团摊占的40%部分的收入及溢利分别为5.49亿元及2.47亿元。

李嘉诚忙着“海外购”

这些年李嘉诚卖掉的大陆、香港资产有:

3年卖掉了800亿,尤其是内地的资产,都是在资金比较容易汇出的时候卖掉的。不在最高点卖,而是最合适的时机卖,正如李嘉诚在接受专访时明确表示:不赚最后一个铜板!

这也符合李嘉诚综合各种因素通盘考虑才做决定的习惯。

他说:“我平时对经济、政治、民生、市场供求、技术演变等一切与自己经营行业有关、或没有直接关系但具影响的最新、最准确数据及讯息全部都具备所有详细数据,加上公司内拥有内行的专家,当机会来临时我便能迅速作出决定。”

所以,他对欧洲的投资也是迅速的:

几年下来,李嘉诚的长和系近15000亿元总投资版图中,有一半也就是7500亿元砸向欧洲,其中英国成为大本营,投资了近3000亿元。

任何一个明眼人都看到,即使他旗下的公司没有“迁册”欧洲,但重心已经逐渐西移。

李嘉诚的投资逻辑

从这些年李嘉诚的投资行为来看,大体遵循以下逻辑:首先是价值投资策略,倾向于收购“微笑曲线”两端附加值高的业务。比如价值链上游的能源业务、下游的零售和港口业务,覆盖大宗商品和大众消费品的经销买卖,有助于掌控生意管道的“入口”和“出口”。

“管道”和“端口”思维正是李嘉诚遵循的重要投资理念。2014年,和记黄埔以2.25亿英镑投得英国4G牌照;截至2014年,和记黄埔港口集团是世界排名第一名的码头投资、运营商,在全球重要港口拥有319个泊位,形成海运网络;专注于TMT领域的维港投资所投资孵化的Facebook、Skype、Spotify、Siri等产品均带有互联网入口特质。

三是李嘉诚的投资组合理念,多元化业务互为依托,着眼长远,不为某一业务暂时亏损所动。李嘉诚以长江实业为股权投资和项目管理平台,和记黄埔则是最主要的多元化经营平台,在全球52个国家进行地产、酒店、零售、基建、能源、电讯、港口等六大核心业务。多元化的业务组合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不必因为暂时的亏损而出售项目,相反有资本实力孵化有升值潜力的业务。

四是长线投资、低买高卖。1993年,李嘉诚投资84亿港币收购英国2G移动网络“orange”,持续投资扩展到荷兰、比利时、瑞士、爱尔兰、香港、澳大利亚、以色列市场,于1999年互联网热潮之际以1180亿港元出手,升值12倍之多。随后,李嘉诚进入下一代3G移动网络投资领域。

五是高现金流、低负债率不仅有助于安全渡过经济危机,更提供了反周期操作的资金。现金流是维系企业运转的命脉,健康的现金流应控制在合理负债范围之内,避免过度扩张承受高负债和高风险,以应对经济周期和行业周期的考验。李嘉诚严格控制旗下企业的负债率,保证现金流的充裕,因此得以安全渡过1997、2008金融危机,并从中斩获抄底机会。

李嘉诚或退休?

此前曾传出消息称将在明年满90岁前退休的李嘉诚,旗下长和(00001-HK)及长实(01113-HK)公布业绩。在3日晚间举行的分析员会议上,叶德铨失口称呼李泽钜为“明年的主席”(Chairman next year),不过长和系稍后澄清指,叶德铨的说法只是用此前外电关于李嘉诚退休的报道开玩笑。

发布会上,叶德铨指向李泽钜,称:“Maybe chairman next year(或者明年他是主席)。”话未说完,李泽钜即笑了两声,并停了2秒,然后打断叶德铨的说话,并笑言“I'm not,I'm not answering that question either(我不会、我也不会回答这问题)。”

对于李泽钜接任主席一事,长实发言人其后表示,叶德铨的言论纯粹说笑,只因他前阵子看了媒体的揣测报道,才开了李泽钜玩笑。

尽管李泽钜未正式接任主席,但李嘉诚已多次强调,自己随时退休,将长和系交予李泽钜都无问题,所以即使他有一日突然宣布退休,市场亦毋须惊讶。

结语

从价值高地流向价值洼地,是一切资本永恒的运转逻辑。李嘉诚的商业王国从塑料制造扩展到零售、能源、地产、电信、媒体和生物技术领域,从香港本土辐射至中国内地、欧洲、美国,他所经营的只是他认为有利可图的朝阳行业,保证利润最大化。

李嘉诚也曾面临过风险,在英国举行脱欧公投的那段时间,由于他在英国的投资风险预期加剧,其产业股价下跌幅度创香港恒生指数最低,导致其资产大幅缩水。

当然,李嘉诚的商业故事并不是只言片语能说清楚的。或许我们能从他的办公室里那副有名的对联得出一点体会——“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每次看到这两句话,总觉得,这不仅是他的生活哲学,也是他这些年在商场打拼总结出的生意经。

版权声明:

本资讯号除注明来源的文章外,均为云掌财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云掌财经】

ID:yunzhangcaijing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