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10年,连累数百家公司,这家企业是世界五百强

造假10年,连累数百家公司,这家企业是世界五百强
2017年10月12日 13:09 云掌财经

关注云掌财经公众号 回复关键词“入群学习”

我们提供各行业财经报告和高端金融人士人脉圈

作者:云掌财经 财努力

世上没有永远的神话,对于逐利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当生存环境恶化,即便像神户制钢这样享誉国内外的百年老店也可能走上造假的冒险之途。

2017年10月8日,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承认篡改部分产品的技术数据,以次充好交付客户。问题产品波及丰田汽车、日产、马自达以及三菱重工等约200家企业,从汽车到新干线列车、从飞机到火箭,这些日本制造业引以为傲的领域,均在此次丑闻中“沦陷”。此次造假丑闻爆出,无疑给了一直以质量为王著称的日本制造业重重的一击,这也是继高田问题气囊后,对日企汽车行业造成的又一次大范围影响。

一直以来,围绕在许多日本企业身上的“共同观念”是他们以严谨、规范而闻名。这样的话语不仅是日本本国舆论的固有套话,也是外界经常不假思索就赠送给日企的溢美之词。但越来越多的丑闻出现,使人们回到了一个常识性的共识:世上没有永远的神话,对于逐利的企业而言更是如此。当生存环境恶化,即便像神户制钢这样享誉国内外的百年老店也可能走上造假的冒险之途。

影响有多大?

在此次造假事件中,神户制钢旗下3家工厂和1家子公司涉及长期篡改部分铝、铜制品出厂数据,并冒充达标产品出售。截至今年8月底,2017年已约有2.15万吨铝、铜制品流入各大企业,这些问题产品约占公司年产量的4%。

日本媒体的报道中透露,这次风波影响的企业可能多达200家。

目前丰田、日产、马斯达、斯巴鲁、本田、铃木、三菱公司都已确认过去10年里长期使用神户制钢的铝材产品,各汽车制造商正在评估使用不合格产品对汽车质量的影响,并表示若对产品安全存在隐患,将不排除召回的可能。

此外,日本JR东海的新干线列车、三菱重工生产的日本首款国产飞机MRJ也涉及其中,甚至包括速霸陆、川崎重工交给美国最大飞机制造商波音的机身零件......

丑闻再扩大:铁粉数据也被篡改

10月11日,据多家外媒报道,日本第三大钢铁企业神户制钢所的造假丑闻恐怕不止于铝、铜制品的出厂数据,部分铁粉的强度数据也涉嫌被篡改。

据报道,神户制钢新闻发言人称,公司确实发现交付给一家客户的铁粉产品数据经过篡改,详情正在调查中。

铁粉作为粉末冶金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多用于汽车齿轮等零部件制造。据神户制钢官网介绍,该公司的铁粉产品应用于以汽车部件为首的多个领域。随着该公司内部调查的推进,造假行为所涉及的产品范围也不断扩大。面对可能产生的巨额赔偿费用,神户制钢或许会出售旗下的神户地产公司股份。

造假,到底为何?

创建于1905年的神户制钢,到现在应该算当之无愧的“百年企业”,而且已然名列世界500强之列。这样一家历史悠久的企业,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做法?

神户制钢的副社长梅塬尚人在事后记者会上道歉时表明,企业的负责人在今年8月底就已掌握铝制品数据篡改一事,此事起因是部分产品的强度等达不到客户要求,但是迫于按期交货的压力,改写了检查证明书的数据。而此类事件并不是个案,部分产品从10年前开始就一直沿用篡改后的数据,且去年也曾出现,但公司已经对相关人员做出处理。

不过,这个解释并没有让业内人十分信服。

当地媒体梳理了神户制钢此前的公开报道,因中国机械技术要求的不断增强,神户制钢在中国地区的业务经营逐渐不善,并准备退出;在此期间,神户制钢去年的财报就已经出现亏损。业内分析,神户制钢的经营层可能因财务赤字向生产一线施压,从而导致该丑闻的爆发,但神户制刚对此表示否认。

“日本制造”出了什么问题?

“高质量”一直是日本制造引以为傲的资本,然而,除了神户制钢,近两年来,日系诸多大牌企业纷纷卷入各类造假传闻。

上个月18日,日本国土交通省在调查中发现了日产汽车出厂前的最终检查是由未被日产认定为正规检查员的“辅助检查员”实施的。日产汽车9月29日不得不宣布停止销售店铺库存的约6万辆新车。如果发现已出售的车辆也有上述违规问题,可能召回多达100万辆汽车。

今年6月,日本高田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八年以前,高田公司缺陷安全气囊的召回演变成了汽车业史上最大的安全危机。高田公司在今年年初承认,隐匿其生产的安全气囊致命风险长达15年,并同意向美国监管部门、消费者和汽车制造商支付共计10亿美元。截至2017年5月,本田、丰田、日产、宝马、奔驰、特斯拉等19家汽车制造商在全球市场召回汽车高达1.2亿辆。

去年4月份的三菱汽车“燃效门”也令日本制造业企业的信誉备受打击。2016年4月,日本三菱汽车工业公司承认,企业在燃油经济性测试中夸大了汽车的燃油效率,美化了油耗数值。据调查报告显示,三菱汽车修改燃效数据的行为已经持续了25年。三菱汽车不得已向日产公司寻求资金援助,最终日产公司同意以22亿美元收购了三菱汽车三分之一的股份。

日本制造业的确还是过去那个日本制造业,但有目共睹的现实是,这些年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而世界范围内许多新兴制造业却在强势崛起,这也让日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制造业企业的竞争力根源,本来应该来源于通过革新生产和物流技术,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然而这些日本企业企业不愿意将钱用在国内工厂的效率提高上,很多企业宁可走“旁门左道”来扩大利润,也不愿意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上做文章。

版权声明:

本资讯号除注明来源的文章外,均为云掌财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云掌财经】ID:yunzhangcaijing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