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那些事儿:上市五天,舆论拷问负面不断

趣店那些事儿:上市五天,舆论拷问负面不断
2017年10月23日 10:37 云掌财经

作者:云掌财经 财努力

北京时间18日晚,中国互联网金融公司“趣店”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成为了继宜人贷、信而富之后,第三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金融科技企业,也成为美国今年以来第四大规模的IPO。

从成立到上市,趣店奇迹般地仅用了3年零7个月,完美的超越了聚美优品保持4年零2个月的记录。

“趣店”上市首日发行价24美元,开盘价报34.35%,大涨43.13%,一举突破百亿美金市值,盘中最高触及35.45美元,首日收盘价29.18美元,总市值96.25亿美元。

据悉,本次发行前,趣店创始人兼CEO罗敏为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1.6%。公司上市后,罗敏也一跃成为了身价超百亿的财富新贵。

在此之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互联网创业公司赴美上市已经冷清了许久。

滴滴、摩拜等“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已成巨头却迟迟未能推出上市计划;苦熬十余年的搜狗在7月末虽然宣布计划向SEC也就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文件,但后续动作未有进一步的确认消息。

也因此,趣店赴美上市计划一下子被曝露在了镁光灯下。不过,与此前很多赴美上市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国内舆论对此番趣店的争论却是不曾有过的热烈,几乎在趣店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要素上,外界对于趣店都颇有异论,也似乎格外挑剔。

趣店上市,引各方口诛笔伐

在趣店上市当晚,有媒体当既发表《趣店在美上市大涨43%业绩亮眼但未来迷雾重重》一文,从“趣店的用户来源”和“产品的同质化竞争”两个角度分析了对其未来发展的表示过质疑。

在这之后,社会舆论对于趣店的口诛笔伐也一直没有停息。无论是网友们尖锐的评论,还是一些媒体和自媒体的分析,都让有关趣店的消息迟迟不能消退……

AI财经社在《百亿美金之后,财富终于洗白了原罪》一文中提到:一片质疑声中,罗敏和他的趣店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在24小时内取的的上百亿元规模的成功,再次让人回到那个命题:到底成败重要,还是善恶重要。

而界面《市值已经达到115亿美元 趣店是又一个资本泡泡吗?》一文在梳理趣店放贷的资金来源则直言称:趣店与金融机构合作保障了它的外部资金支持,不过坏账风险也被转嫁到了自身。趣店希望由这种模式通过定价策略,能够覆盖风险获得收益,当业务体量继续扩大,或会面临瓶颈。对于趣店来说,助贷模式可以提供大量资金,产生规模效应,迅速扩大市场,其弊端在于助贷服务机构仍然比较缺钱,受资金方制约很大。

自媒体港股那些事发表的《揭开趣店上市的面具:一场出卖灵魂的收割游戏》则认为:金融就是一场零和游戏,有人赢,则有人输。暴利吸取的是借款人的"高息"血液,啃食的是用户的失控的欲望。

依附蚂蚁金服成软肋

而与大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一样,趣店如今也同样扛着“金融科技”的大旗。只是,这样一家标榜着“金融科技”公司连自己现金贷业务的风控都无法做到自给自足。这又不免让人唏嘘一番了。

在风控方面,趣店主要依靠芝麻信用分以及淘宝收货信息等进行审核,在获客方面,接入支付宝后,趣店的获客成本从2015年的169.25元快速下滑到2016年的33.48元。此外,接入支付宝后,趣店的营销费用居然出现负增长,从2015年的1.92亿下降到2016年的1.82亿。

另外,今年趣店还与蚂蚁金服旗下“借呗”平台签约,通过“借呗”平台进行获客。

这样换的结果也不差,趣店披露的坏账率显示:2016年和2017年的第一季度,趣店保持了约0.5%的“年化M1+拖欠率”,即年内平均每贷款1000元,仅有5元借款人在30天内无法偿还。

这样有“寄生”感觉的获客方式,也是外界不断质疑趣店未来发展的原因之一。

灰色地带再次被大众拷问

趣店最初的业务是校园贷,名为趣分期。早些年为了压倒竞争对手,曾在校园里疯狂的地推,并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一时间积累了不少学生用户。

当校园贷行业进入野蛮生长时期,缺乏商业道德的高利贷业务的恶性结果开始出现。

对于一些财务能力尚未健全的学生来说,钱来的太容易,过度消费没有知觉,极易进入借贷还贷的风险中。平台风控极端的催款方式,加上“裸条贷”、巨额贷款使大学生跳楼自杀等网贷丑闻不断频发,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校园贷的行业泡沫也随之而来。

随后,相关监管政策出台,千夫所指之下,校园贷奄奄一息。

此后,很多校园网贷平台开始重点转向“消费贷”和“现金贷”这两块业务。趣分期也在那时起开始转型,摇身一变成为现在的趣店集团。

“消费贷”与“现金贷”两项业务针对的用户是传统金融机构"兼顾"不到的"末端"群体,多以蓝领、务工人员、毕业两年内的学生等为主,用户人群基数大,借款频率高。

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相关规定明确,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然而,据多名人士及媒体此前的调查发现,趣店的现金贷产品“来分期”,年化利率曾高达102%,可谓是典型的高利贷。

在现在的社会舆论看来,这种充满着“血腥”与“欲望”的资本积累,以及过度分控后产生的极端后果才让人感到反感。

版权声明:

本资讯号除注明来源的文章外,均为云掌财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云掌财经】ID:yunzhangcaijing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