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四次冲击IPO,六个核桃背后问题仍难解

六年四次冲击IPO,六个核桃背后问题仍难解
2017年11月09日 17:36 云掌财经

作者:云掌财经 财努力

10月31日,六个核桃的母公司河北养元智汇饮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养元智汇”)再次递交了新一次的IPO申请,这是六个核桃自2011年首次递交IPO申请以来第四次向主板市场冲击。这一次幸运女神会眷顾它吗?

早在2011年,养元智汇向证监会提交上市申请书,然而却在4月19日、上会前一天因“尚有相关事项需要进一步落实”,而被发审委宣布“取消”;2012年养元智汇再次冲击IPO,却在次年1月证监会掀起的“史上最严格的IPO自查”中,于5月31日主动终止审查,IPO再次折戟。2016年12月21日第三次提交上市申请后,2017年4月终于被证监会受理。 而此次是六个核桃第四次踏上上市的征程。

业绩下滑

据最新的照顾说明书显示,养元智汇的业绩自2015年后有所下滑。数据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六个核桃的营收分别为82.62亿元、91.17亿元、89亿元、36.66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8.3亿元、26.2亿元、27.4亿元、10亿元。

除了营收净利的下滑,养元智汇现金流方面也并不充裕。招股说明书显示,2014年、2015年、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六个核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分别为25.35亿元、25.28亿元、24.03亿元、5.85亿元,逐年下滑,尤其在今年上半年有显著的下降。经营活动现金流的猛降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六个核桃本身造血能力的下滑。

产品结构单一

六个核桃这几年发展中最难摆脱的就是单一产品依赖,这种态势在2017年上半年继续延续,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产品的具体种类有核桃乳、核桃花生露、核桃杏仁露、果仁露、 杏仁露等,但这些产品主要属于以核桃仁为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并且核桃乳是其中的主要产品。。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核桃乳的销售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94.90%、95.41%、97.30%。核桃乳占比逐年上升,意味着公司对单一产品的依赖更加严重。

造成产品单一化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于养元智汇的“六个核桃”大单品战略。养元智汇将“六个核桃”大单品列入了公司发展战略的高度,配置公司资源紧紧围绕打造“六个核桃”战略,产品自然单一化。

销售费用占比高

一直以来,六个核桃在广告代言等市场费用方面舍得花钱。2010年,六个核桃斥资6000万元,请节目主持人陈鲁豫代言并在央视黄金时段投放了广告。并将“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语对准了学生、脑力劳动者等经常用脑群体,使受众更加细化。

除了广告代言,六个核桃此后冠名了央视《最强大脑》、《挑战不可能》、湖南卫视《好好学吧》、山东卫视《我是先生》等益智类节目,利用精准营销,迎合了“补脑”这个市场痛点。

短短一两年,六个核桃铺天盖地的宣传让其在礼品市场知名度大幅提升。虽然2011-2012年,养元饮品先后试图IPO,虽然均告失败。但2012年六个核桃在市场上非常火爆。据六个核桃一位河南经销商回忆,到2013-2014年间,仅自己的门市出货量价值就达到了400万元以上。

不过,2015年六个核桃就开始出现销售下滑、经销商退出的现象,上述经销商也于2016年退出。与该经销商说法相印证的是养元饮品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业绩,该企业在2014年至2017年上半年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83亿元、91亿元、89亿元和37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亿元、26亿元和27亿元、10亿元。

养元智汇在过去几年营收增长很多,但上市频繁失利与其自身依赖大单品、过度营销等一系列问题相关,同时长达六七年的商标案件对六个核桃产品影响深远,养元智汇目前还陷在各种纠纷案中,此次上市能否顺利通过仍不好判断。

版权声明:

本资讯号除注明来源的文章外,均为云掌财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引用请注明本公众号【云掌财经】ID:yunzhangcaijing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