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锋: 假如,牺牲了你,但造福了9.5亿人

肖锋: 假如,牺牲了你,但造福了9.5亿人
2017年02月20日 14:40 功夫财经

■ 文 | 肖锋 《中国新闻周刊》总主笔,功夫财经X嘉宾

一年一度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农民的,今年也不例外。据中央农办官员介绍,“要让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马上,我看到这样的报道标题:八亿人有福了!农民将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看上去挺美。可你怎么“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中国城乡的“梯度剥夺定律”

春节我又回了次老家,去蹭老家的“年味”,可也没闲着,我发现这么几个现象:

第一,老家是天津一个郊县,最大的一个自然村有三千多号人,其中有近四百个光棍。

这是婚姻市场典型的“梯度剥夺定律”,怎么讲?无非是大城市剥夺中小城市的女性,中小城市剥夺乡镇女性,乡镇剥夺农村女性,最后把穷乡僻壤的光棍剩下了。加之过去重男轻女、 三十多年计生政策导致性比例失调,现在终偿恶果。

现在一些农村地区结不起婚,彩礼高、条件高、结婚成本高,导致“结婚返贫”现象,除了所谓需要移风易俗外,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解决女性短缺问题。加上大城市女性宁可当“剩女”也是不愿下嫁。中国“三千万光棍大军”的问题就头痛了。

第二,干农活的基本都是40后50后,年轻点的都不沾农活,农业只等专业化、规模化到来,否则将后继无人。

大家都议论的“乡村凋敝”现象,关键是人走了,尤其是作为乡村精华的人走了,不是打工就是外嫁,想方设法变成城里人。在人才上,也有类似婚姻市场的典型的“梯度剥夺定律”:大城市剥夺中小城市,中小城市剥夺乡村,最后,剩下老弱病残、留守儿童,乡村能不凋敝吗?

第三,所谓“撤村并居”实现城镇化,与土地流转,土地专业化开发是同步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怎么办?要先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就要有制造业甚至低端制造业,要有大型的服务业,城市劳动力市场要培训农民,接纳农民,然后农民才愿意把土地让出来。否则就是要农民的命他也不会去流转自己的仅有的土地。

要城市接纳农民,太难了,这要触动城市人的利益,而“触动利益比触动灵魂”还难。

所以,眼下只有“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一条路,说白了,就是让农民留在乡村。老年农民还干,可青年农民干吗?

农民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你说的“美国农民”吗?

“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首先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可这也太难了。

大家知道,去年玉米收购价下降二三成。一位网友在微博上留言,“我家前年苞米还七八毛一斤,今年四毛一斤,甚至三毛多!去掉种子化肥钱,最后到手里就剩几千块钱!一年忙活到头就剩这么点!一年随份子都不够!吃啥喝啥!”还有一位说,“做农民的根本没办法存到钱,要不弃农进城打工,要不守着一亩三分地清贫一生。农民进城了然后说农地荒废,一边说着谴责的话,一边却没办法让农民富余,这样还是很悲哀的!”

庄稼低价高本,土地都没法种了。农民怎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2015年,中国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才过万元(11422元),其中当年全国农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可以计算一下,打工收入占多少,纯农业收入占多少,农业收入能维持成本就不错了。

(城里人去消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看上去也挺美的,可那只惠及少数大城市郊县的农民。有人愿用北京的一套房去换大理乡间的一套大宅,你觉得现实吗?)

农业的问题,一是成本摊不下来,二是也没多少人做了。无疑,中国未来农民只有职业化。即只有“职业化农民+合作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打造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等等,提高农业的边际效益。如此,未来的农民或许是个不错的职业。当然,还是无法与“美国农民”比的。

但这还是解决不了中国农村庞大人口的出路问题。

不动土地政策,其他农村政策都是“挠痒痒”

为什么说中国农村人口的出路问题是个世纪难题?因为人太多了,“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也吸纳不了那么多人。如果按美国农业产业化路子,只需要占全国2-3%的农业人口,那剩下的几亿农民干什么去?

从户籍管理的角度来看,中国农村人口有9.4亿;而真正长期居住在农村的农民大概是7.5亿左右。大约有2亿农民游离在城乡之间。

消化吸纳农村人口应该说是改革开放的一大成就。由于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到1994年,乡镇企业一度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亿。但是现在乡镇企业多数都不行了。

从解决农民出路上看,第一个办法,城市要接纳农民工,而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我们没有贫民窟,却有几千万被撕裂的农村家庭,每年春节二三亿人团圆一次,与留守儿童和老家父母团圆,就是因为城里留不住。

未来中国还需要大量制造业甚至低端制造业。所以没功夫抱怨雾霾,没功夫儿女情长怀乡愁,解决人口出路比什么都重要。不要忘了,是源源不断、廉价高效的民工,造就了中国制造业的辉煌。

未来吸纳大量人口的还有城市服务业。这需要城市敞开胸怀。现在农民城镇化的问题是“大城市进不去留不住,小城镇不愿待”。城市户籍政策不允许嘛!

中国的人口问题,是结构性缺乏又结构性过剩。结构性缺乏是流水线工厂年轻农民工不愿做或做不了,结构性过剩是大量无培训、无技能、不专业的农民人口在城市找不到位置。比如保姆,大家都知道菲佣专业,人家是国家计划,有统一培训的。中国的保姆既不专业又没培训,要价还高。为什么高,因为成本在那儿呢,比如北京以前保姆都可以住地下室,现在不让住了, 你说成本能不高吗?

(有人会说,你不是鼓励生育吗,怎么解决中国人口问题?其实这跟解决农民人口一样,需要产业升级,需要人员培训,需要打通社会阶层上升通道。否则简单想想,你就能得出,中国经济后劲问题、养老问题中长期无解。)

第二个办法,从根本上消化中国乡村人口,还是要把农民尤其是精英农民留在乡村。这需农村土地制度根本改革,让农村富裕起来,山青水秀,留得住人才,也减轻城市压力。未来的一大命题,是农村如何留得住年轻人。

有一位农民兄弟留言够狠:房地产商拿土地几万一亩,盖完房卖几万一平,你说农民干吗?

对农民自有土地产权确权是必需的,但农民根本上需要的还是自己掌握土地的命运。可以自由流转,先不说耕地,农民的宅基地可以自由买卖,相当于农民可以分享房地产开发红利,房价怎么办?土地财政怎么办?以后征地更难了。这意味着,现今利益倒向城市一方的城镇化路子全线崩溃。

所以,不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其他政策都是挠痒痒。但一动就要动到城市人的利益。你有没有想过呢?

文章版权归“功夫财经”所有

欢迎转载分享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